分享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

 YW东邻女 2020-04-25

一流的师资,名老中医团队

为“确有专长”考核保驾护航。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

读宋·苏轼《成都大悲阁记》有云:“昔,吾尝观于此!吾头发不可胜数,而身毛孔亦不可胜数;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拔一毛,而身为之变。然则,发皆吾头,而毛孔皆吾身也;彼皆吾头而不能为头之用,彼皆吾身而不能具身之智:则物有以乱之。”

上面这句话简而言之是讲 “牵一发而动全身”,拉一根头发就牵动全身。比喻动一个极小的部分就影响全局。无独有偶,清代谭嗣同的《以太说》也有:“牵一发而全身为动,伤一指而终日不适”的说法。后面这句话离中医就越发的近了。

上面这段文字有点绕口,是李大夫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里面的“整体观念”的读书笔记。我们掰开了揉碎了,大家也就自然会明白。

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区别是:对待一种疾病,是从宏观的哲学思维入手,整体的去看问题,找到本源,然后再通过“辨证论治”来诊断和治疗。

曾经跟老师抄方子的时候见过这样一个女病人25岁,来看病的时候,她妈妈说她得了懒病,早上上班出门的时候还神采奕奕的,晚上下班回来以后眼皮子也耷拉下来了,有气无力,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做,视力也不好,一到晚上看东西就是重影,月经量大,有时候一个月来两三次月经,在妇科吃调经养血止血的中药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就决定换个老中医看一下。下午四点多来的,但今天我很深刻的记得这个病人,把头歪在妈妈的肩膀上,接诊的时候,我还在想这个女孩子这么大了,还如此的娇气。饮食不香,吃饭后腹胀,大便溏。时而腿肿。三年来,非常喜欢睡觉,睡个几个钟头,就仿佛打了氧气一样,才有了“人色”,说话也才能听的明白,否则如“燕语莺声”哼哼唧唧,像在喉咙里吐不出来。面色白,舌头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大家不知道记不记得1992年的一个电视剧《过把瘾》,由王志文和江珊主演,里面的主人公方言(王志文饰演)就得了叫做“重症肌无力”的病。西医认为: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大多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等,随后的进展很快,约有40%的患者在数月至两年内转化成全身型肌无力,易造成严重的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若疾病发展至后期阶段会导致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困难,甚至严重缺氧,危及生命。

大家比对下,这个病人的症状和早期的重症肌无力是不是有点相似。随后在某西医医院做了做了新斯的明试验,发现肌力改善;又做了个CT 发现胸腺肥大;血清抗AchR 抗体阳性。根据这些“证据”,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

中医认为

人体的脾(中医所说的脾,可不是西医的脾哦!)有个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主升清。升,是上升的意思,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清,是指水谷精微。脾主升清,就是指脾气上升,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中医藏象学说中有这样一种提法叫做“脾升胃降”,讲的就是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其中的“脾升”即是脾的升清作用,“胃降”则指的是胃的降浊作用。脾升的是清清的水谷精微,用以濡养全身;胃降的是消化吸收后剩余的糟粕浊物,两者一上一下,人体代谢得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果脾不升清,则气血生化乏源,头目失于充养,可出现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等症;如水谷精微随糟粕浊物一并下注,则会导致完谷不化的飧泄病症。除此之外,脾气主升对维持腹腔内脏的位置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脾气过于虚弱,升举无力,就会出现脘腑重坠胀痛,饭后尤甚、便意频繁、肛门重坠、久泄不止甚至胃、肝、肾、子宫下垂等病症。在临床上,病久不痊愈,或者是先天不足导致后天不全日久,或久泄久痢,或过度劳累,或妇女多孕多产,产后调护不佳等损伤脾气较严重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上述的下坠病症,叫做中气下陷。

中医辨证

这个女孩子就是因为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谷内停,故饮食不香没有味口,脘腹胀满;水湿不运,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四肢,脾虚日久肢体失养,故神倦乏力;中气不足故少气懒言;脾虚失运,水湿浸淫肌表,故面色白,腿浮肿;脾气虚不能摄血,故月经量大时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是脾气虚弱之象。若脾气虚日久,中气下陷,不得升举鼓舞脏腑,会导致脏器下垂,甚至脏器颓废不用,则生命垂危。

中医诊断

脾不升清证

治疗大法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所以老师就用了古方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生姜3片,大枣5枚。考虑到病人月经量大时长,又加了仙鹤草50克,三七10克。一日一副,水煎服。

中医的精髓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将中医的精髓讲解的很明白!

一、人体是个整体,所有的症状都不是各自存在的,所以在一个整体的观念下面,此例病人,我们找共性的东西,那就是:脾气虚,不得升清。

二、脾气虚到一定的程度,是会发展到下陷的程度的,到了下陷则病势更重,所以要动态的看问题。

三、确定了脾不升清证这个诊断以后,所有的治疗都围绕着健脾益气和补中升阳这个大法来展开,这行为就是辨证论治。

四、不被西医病名所局限,只要是辨证准确了,无论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等。无论病人是重症肌无力还是脱肛、胃下垂等病,只要是有这些症状就可以诊断,而且治疗大法恒定,那就是虽然是不同名字的疾病也都可以按大法展开。

五、中医的方剂是死的,而病人和病是活的。方剂要随着病的变化而变化,不可以墨守成规,要不然虽然大法恒定,但是疗效也不会确切。(正如中央的大政策定了,各地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灵活贯彻实施)这个过程充分说明了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

这个病例,老师加了50克的仙鹤草,农村叫脱力草,在农忙时候,白天出力大了,很疲劳,晚上抓一把仙鹤草加几个红枣熬水喝,可以治疗“脱力”。而此病人所谓的“懒”就是一派的“脱力”的气虚气陷之象。而且仙鹤草还可以有止血的作用,对月经量大,时间延长属于气虚者,有固涩的作用。此物一物两用,别具匠心。

这就是老中医的经验,在长期临床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把“死的古方”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引下,在融入自己的经验,这样的中医,才是真正的中医,所谓剑胆,也是有了利剑才能让剑客有胆识的。

在服用15剂以后月经来潮,量适中,5天干净。气力大增,疲劳的症状也减轻很多,吃饭等也有改善,到了第45剂左右,上面所叙述的症状几乎都不见了。一共服药150余副,就是用“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加减出入,如遇胃胀加点砂仁,遇恶心加姜半夏等等,大法始终没有改变。

一个守字

守住中医的灵魂: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然后守方,不轻易改变有效的治疗大法,所谓“效不更方”。当中医,就是要有这样的“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信念和勇气。有了扎实的中医功底,就有豪气和豪情。再加上多临床,勤思考,中医朝圣路就这样开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