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往自由的人,都会读一两句萨特

 闻道录 2020-04-26

四十年前的今天,法国哲学家萨特逝世。几天以后,数量空前的人群聚集到了一起,参加了萨特的最后一场名人活动——他的葬礼。

△ 萨特的葬礼

在现场,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脸庞,老年人与青年人,黑人与白人,男人与女人。他们中有学生、作家,有还记得他战时抵抗活动的人们,有罢工活动受过他支持的工会成员……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这里,或是和萨特有一定的关系,或是因为萨特的行为或文字曾对他们人生的某些方面产生了一些影响,或是出于对名人逝世的好奇……总之,他们来到了这里,并见证了一个存在主义时代的结束。

谈及萨特,你可能总绕不过这些八卦

除了是一位会在哲学书中独占一个章节的哲学家,萨特似乎还是一个自带八卦属性的名人,他的故事,不管是在他所处的时代中,还是如今看来,似乎都带着几分不可思议。

比如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且不说对于作家来说如何,在莫言获奖之前,就有无数普通中国读者都曾期盼着有一天中国人也能将诺奖带回来。而当1964年,瑞典文学院准备将这个奖项放到萨特面前的时候,萨特在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之后,就立刻给瑞典文学院去信,目的很明确——要求评委不要把诺奖颁给他,成为少数的向诺奖say no的作家之一。

不过,被更多人关注的还是他和西蒙娜 · 德 · 波伏娃的开放式关系,萨特甚至为此提出一个存在主义“自由情侣”的爱情契约

“彼此承诺绝对坦诚,没有任何隐瞒,必然的爱是主旋律,偶然的爱是小插曲,为期两年,可以续约。”

也就是说,在恋爱过程中,他们始终是另一方的首要长期伴侣,但会保持各自独立,不同居。可以和其他异性交往,要永远坦诚,不欺骗彼此。他们甚至会向彼此谈论和其他人恋爱的感受。

△ 年轻时的萨特和波伏娃

这种独特的“灵魂伴侣”式的感情关系,一度成为许多文艺青年心中向往的最佳关系,让这一对成为全世界最有名的伴侣之一。但也成功让他们成为记者们的热门素材,比如针对萨特的桃花运,就有记者声称他通过拿给女性一小块卡蒙贝尔奶酪。来引诱女性去他的卧室。然而事实是,虽然确实其貌不扬,但萨特的“成功”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思想和自信带来的风度,每当开始输出观点的时候,一米五二的萨特便会变身思想巨人。就像他的朋友雷蒙·阿隆说的“一旦他开口说话,一旦他的学识抹去了他脸上的粉刺和浮肿,他丑陋的外表就消失了”。所以才会有记者在报道中写:“女人被哲学家萨特迷晕。”

“我的人生与我的哲学是同一的”

让萨特更为众人所知的,当然还是他的哲学理论,不管是谁,似乎都能随时蹦出一两句他的哲学金句。

“我的人生与我的哲学是同一的。”

萨特曾在日记里这么写道,并且始终坚定地恪守这条原则。

那么他的哲学,也就是存在主义是怎样的哲学?

这里大概有两个关键词,存在的意义和自由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在他看来,其他事物只能在某处待着,听从摆布——就像烤面包机,它被制造出来就是为了烤面包,烤面包就是它的本质和意义。但是作为一个人类,我们并没有预先被决定的本质,只有当做出选择、展开行动,我们的人生才开始具有意义。

同时,我们可以不断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创造我们自己,我们始终是一个在不断加工中的作品,而作者,只能是我们自己。我们是自由的,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成为怎样的人。在死亡来临、我们失去能动性之前,别人始终无法用任何标签来定义我们。

这里的重点,并不仅仅是指这个潜质是人类独有的,而是在告诉我们要张开双臂拥抱它,以及对自己会成为哪种人负起责任。如果我们放弃了做出选择的能力,就等于抛弃了我们的本质存在,让自己成了一件普通物品,跟烤面包机没什么区别。

所以,现在让我们再回头去看萨特那些看上去“不合常理”的选择,其实不过是在遵循他的哲学,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由选择的人的结果。

之所以拒绝诺奖,是因为他希望自己的作品署名是“萨特”,而不是诺贝尔奖得主萨特,任何一种荣誉对他来说都可能是一种“捆绑”,而他只想保持自由,所以他一辈子都拒绝任何来自官方的荣誉。

而和波伏娃的开放式关系,虽然成为被定义为“渣男”的证据,但这也是他们的哲学选择,萨特和波伏娃在大学时就已经决定反抗婚姻制度。因此,他们想要按照“自由理论”生活,立一种开放式的伴侣关系。

△ 萨特和波伏娃

萨特的哲学和我有关吗?

1945年,萨特在“现在距俱乐部”发表公共演讲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向他提问:法国仍然在对抗纳粹时,年轻人的哥哥遇难,父亲投敌叛国,自己成为了母亲唯一的支撑。但他真正想做的是参军,反抗纳粹,帮助解放自己的祖国。但这样无疑会把母亲置于危险境地。那么他究竟应该做对母亲来说正确的事,还是参加战斗,做对大多数人有益的事?

面对这个经典的“电车难题”式问题,萨特并没有用哲学家那些传统的伦理学推演方式来进行论证。而是从个人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一个困惑不解的年轻人,究竟应该如何去做这样一个关于怎样行动的决定?萨特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你是自由的人,那就去选择吧——也就是说,去创造。”

他认为没有什么权威能够解除我们身负的自由重担,或许我们会因为受到的教育、周遭的环境而影响自己的决定,但我们始终可以自由地选择。即便面临死亡,我们也可以在心中选择是坦然还是害怕地去看待它。而在这样的选择中,我们就选择了成为什么样的人。

放眼我们的生活,或许我们的困境没有这个学生那么极端,但你是不是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难题:

遇到其他女性被侵犯了,你要施以援手吗?

别人都说你的性格不适合这份工作,你要放弃吗?

父母希望你回到小城,你理解他们的想法,却依旧对大城市留恋不已?

它们都等着你去做出选择。如果你曾经或正在陷入不知该如何选择的焦虑中,那么你就和存在主义发生了关系,不妨去存在主义里找找答案。因为存在主义关心的正是个人,是具体的人类存在。不管是萨特关于自由的观点,波伏娃关于“第二性”的剖析,还是克尔凯郭尔关于焦虑的阐述,它们谈论的都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该怎么做?而这两个问题,毫无疑问,将会伴随我们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