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文敏公祠已经破旧不堪

 东方欲晓10 2020-04-26

前一段时间看了释永芳转发的关于崔文敏公祠急需修缮的帖子,我也深感忧虑。前天专程去现场查看,果然如此。我拍了几张照片,从多个角度反映崔文敏公祠的悲催现状。

2

建于1543年的崔文敏公祠,位于安阳老城内的小颜巷,没有知情人指点,不容易找到。对面是东南营小学分校。




门口一对威武的石狮子与破旧的祠堂形成鲜明的对比。后来才知道这是十几年前重修时新安放的,原来的被砸坏了。








从山门进去,还有仪门,再就是大殿。可以看出,木柱残损,红漆脱落,文字能够辨认的不多了。









从山墙这边看,房顶的木雕已经腐朽不堪。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人在仪门墙上写着 “拆” 字。好像在院内盖的房子不该拆,而祠堂的建筑倒该 “拆” 了?

位于安阳老城内小颜巷的崔文敏公祠,近年来名声越来越大,可是只要是来过的游览者,无不唉声叹气。

安阳人崔铣(1478年~1541年),字子钟,更字仲凫,号后渠,更号洹野,又号少石老人,世称后渠先生,,明代学者。崔铣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进士,名列第四,入翰林,任编修,参加《考皇实灵》的编撰。正德四年得罪大宦官刘瑾,被他放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崔铣被召还北京翰林院史馆。

公元1517年,崔铣首次被罢免,回到家乡安阳,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由于他知识丰富,才学广博,彰德府郡守陈策委托其编修《彰德府志》。 

明世宗即位后,朝中大臣纷纷举荐崔铣,于是,他于嘉靖元年(1522年)被召入京,参加修撰《武皇实录》。次年,擢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因议“大礼”(世宗的继承名分问题)冒犯了世宗,罢职返里。这年冬天,崔铣回到安阳,潜心于研治学问之中。 

16年后,即嘉靖十八年(1539年)春,崔铣重被起用,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不久,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因病乞归,居家调养。嘉靖二十年五月卒于安阳,葬彪涧。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敏。崔铣为官及编书,均不畏强势,禀性正直,刚正廉洁,受后人敬仰。

崔文敏公祠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原祠堂艺术性较高,对于研究古代建筑艺术有一定的价值,是安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时代远久,历经沧桑,加上文革时期的人为破坏,已经破烂不堪。现在,祠堂虽然仍有古朴之处,但是现状有目共睹,已经岌岌可危!如果再不修缮,恐怕就会坍塌成一个真正的废墟。如今崔铣编辑的《彰德府志》已经点校印刷。作为安阳历史文化一块圣地,崔文敏公祠修缮工程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崔文敏公祠既然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应该由市主管部门承担起修缮责任,尽早列入计划,尽早进行修缮,不要推给下级部门。安阳人希望挽救这一座祠堂,实际上就是挽救那一段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