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铣祠,在风雨中飘摇

 江月之声 2021-11-12

阅读原创文章

  在安阳老城,有处繁华一时的地带,叫做鼓楼广场。在鼓楼广场的东南侧,有条普普通通的东西向小街,叫做小颜巷。这条小巷,路不算宽,也不笔直,还不平坦,两侧的房屋高高低低,新砖旧瓦也相互错杂。平日里,常有几位满脸皱纹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打量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崔铣祠堂就坐落在这条小巷里。它一点也不起眼,如果不是刻意来寻,你很有可能与它擦肩而过。



  整个祠堂院落,坐北朝南,由大门、中门和厅堂组成。

  大门口蹲着的石狮子,是后来添加的,不是古物。但高耸的木头梁柱,却是历史的遗留。红漆的颜色,已变得斑斑驳驳,有的地方的漆皮甚至脱落下来,露出了里面木头的本色。木头的质地很是细密,如筋骨一般,虽遭岁月磨蚀,却依然坚硬而挺拔。大门敞开着,门板上的铜环是狰狞的兽头图案,自有一股威武之气。抬头看,正中的门楣上方,有黄底红字的标牌,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崔文敏公祠”。文敏,是崔铣的谥号。

  崔铣这个人,对于安阳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生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卒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活了63岁。他中过科举二甲第一名进士,也担任过翰林院的庶吉士。庶吉士是个什么职位?在当时,可称为皇帝的近臣,可以协助起草诏书,可以为皇帝讲授经籍,可以为国家修编史书。国家级的史书《弘治实录》《武宗实录》,就是崔铣主修撰写的;《彰德府志》一书则是受地方官委托编写的,因为这本书体例严谨,史料翔实,对我们今天研究安阳老城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一直被后人所推崇。

  从大门进入,走十几步,是中门。这个门有些窄小,在高度、宽度以及气魄上,很难和大门相提并论。但看门柱上的设计,又和前门遥相呼应。门板上的铜环与大门处铜环很相似,都是兽头,只在图案的细处有了微小的差别。遗憾的是,其中的一个铜环有些松动,在重新固定时出现了图案的颠倒,显得不太对称和谐了。这个门从位置上可以作为内外院落的衔接过渡,再往前走,就是崔铣祠堂了。  



  看到祠堂,我心头一紧。宽大的祠堂,门窗大多已经破损。尤其是正门,四扇门板中,有三扇已经有了黑魆魆的窟窿。虽说大门有铁将军把关,但身材瘦小的成年人弯腰屈腿,是可以钻进门内的。正门两侧的木窗棂呈木梳齿的形状,但也有断齿的地方,显出苍老和颓败的痕迹了。

  这座祠堂,虽是明代建造,但因为留存时日久远,五百年来是经过了几次大修的。至今,我们依然可以从祠堂的正房顶的梁柱上,看到每次修缮后留下的记录,如“万历二十八年”“大清光绪贰拾叁年”“知府何**”“知县李**”等等,修缮时间、督察官员以及工匠的名字,是规规矩矩刻下来备查的。可惜的是,有不少字迹已经模糊,几乎无法辨认了。

  崔家后人崔建文先生很欢迎我们一行来参观崔铣祠堂。他打开门锁,推开中间的两扇门,我们就步入了祠堂。祠堂很大,是老式的三间房的开间。迎面扑入眼帘的是红色的幕帐,用帐沟从中间挽着,露出一幅崔铣的画像:戴官帽,着红袍,双手持笏,慈眉善目地端坐着。崔建文先生介绍说:“现在的画像所在处,原本是有一尊雕塑的。让人痛惜的是,文革期间'破四旧’,好好的塑像被砸坏了。我小时候还见过呢!现在的画像是请人根据一些人的记忆专门绘制的,但和我小时候看到的塑像还是有所不同。”

  画像的上方是木头隔板,前些日子,轰动安阳的“崔氏后人捐献崔铣画像”的故事就源于此。据说最初发现画像时,画像已经碳化的十分严重了,但依然可以分辨出人物的容颜,可见那个时代的画工技术还是相当高超的。只是每打开一次,画像就有可能损坏的愈加严重。最初崔家人想找专业人士来修复的,但思来想去,还是感觉由国家文物部门专门来修更有保障(可参看江月之声特约文章《崔铣画像发现始末》)。当时崔家后人捐赠了7幅画像,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画像供奉台的两侧的墙壁上,还嵌有两块石碑。西边墙壁碑文,刻的是本祠堂的购地合同,想当初,购地合同想必是极其重要的文书,尤其是大户人家,是要把契约上墙传之后代作为明证的。东边墙壁碑文,是当时的钦差巡抚河南督查院的李宗枢祭奠崔文敏公的碑刻,字迹清晰,端庄谨严。画像祭台的下方,还有一块碑刻是倒放着的,同行的周国瑞教授解释说,这块碑是《重修崔文敏公祠记》,因为碑额是篆体,普通人在辨认时会有很大的难度。周教授是崔铣研究的专家,他把碑文传给了我,我有幸分享给大家。 

  周教授谈及崔铣,话如泉涌。他说,崔铣此人,性格耿直,蔑视权贵。例如,当时有个大宦官叫刘瑾的,善用权术,时人见之,巴结逢迎,多施跪拜大礼,独有崔铣,仅仅作个揖而已,由此可见崔铣的气节。崔铣在中进士之后,仕途并不顺利,因为率性直言,难免得罪权贵,所以多次被贬。粗粗算来,崔铣闲居的日子竟然比做官的时间都要长。崔铣心态平和,依然“且耕且蔬”“缀文咏诗”“命觞申好”。所谓“命觞”,即为好酒,豪饮之至,不亚于魏晋名士刘伶。据说,曾有方士闻其名,前来斗酒,方士吃一碗饭,崔铣喝一碗酒。方士吃了54碗饭,崔铣喝了54碗酒。直至后来,大家才发现,方士用了障眼法,饭都藏在了桌子下,崔铣却是实实在在把酒喝进了肚子里。这,一时成为美谈。

  崔铣流传下来的故事很多,由此可见他在当时的声望及在民间的名气。想到安民老师曾在《城脉安阳》一书中提到,因为崔铣知识广博,品行刚正,所以人们常常把他和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相提并论,于是崔铣所居住的街巷也被人们称为“小颜回巷”,久之,简称为“小颜巷”,这也算是安阳的一桩文人雅事了。

  步入庭院,凉风习习,日光西斜,树影斑驳。回望祠堂,见屋脊有精美的砖雕。不知是什么神兽,同行的刘红老师猜测说:“那可能叫螭吻,是龙的第九子,喜欢东张西望,达官贵人在建屋时,经常把它安排在屋脊上,让它俯视人间,许是取'平步青云’之意吧?”

  老城仍然在改造中,我想,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崔铣祠,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以一种新的姿态面世吧?

2020-5-22

  

【备注】

参考书目:周国瑞教授《崔铣传》、安民老师《城脉安阳》。

感谢周教授审稿并提出了修正建议!

感谢网友“疯狂的菜哥”提供的珍贵照片,另有部分照片由“江月之声”特约摄影刘红和作者拍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