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篇章真的不简单——《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解读

 火岩山 2020-04-26

一、从题目读起

这一篇一开始就说春夏秋冬人应该怎么做,但是题目却不叫《四季动作大片》而叫《四气调神大论》。为什么呢?如果只在这一篇里读到了四季应该怎么做,那真是“读了死书”了。
这一篇的题目里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四季不叫四季而叫“四气”;开篇教人在四季应该怎么做,题目里却写着“调神”;短短的一个小短文,却叫“大论”。瞧见没,三大反常就藏在题目里。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读这一篇是不是得从题目开始思考?
 
我们先分析题目。
看题目,我们把这个题目中的定语拿掉,就成了“气调神论”。论,表示这是个论文,是个讲道理的文章。讲是什么道理?气调神。
 
我们知道,人有三宝——精气神。这一篇讲的是三宝中“气”和“神”的关系。丹道修炼常常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这里的气和神的关系不是“气”生成“神”的母子关系,而是调的关系。
 
什么是调?这个字从字面上看,应该是“言周”。《说文》认为这么写是“从言周聲”。其实我更愿意直接理解为“言于周”。“周”朝分封制,大小诸侯几百个。如何平安和谐相处?——“调”。用语言沟通,调和。也可以理解为向周天子进言,让周天子得到调和诸侯的能力办法。所以作为动词的“调”至少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把各种不同的事物以一定的方式搅合在一起,形成符合理想目标的新事物。一个意思是对旧事物进行调整使之发生向理想方向的变化。第一个调,是调和调合的意思,如调合汤液;第二个调是调理调整的意思,如调弦、调治。引申出来,调的意思还有训练、驯服、嘲笑、演奏、烹饪等等。如果再加上多音字的意思、其他词性的意思,这个“调”字不简单。光这个字就可以写一篇文章。
 
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个论文的核心讲的是“气”调“神”,根据“调”字的意思,大约可以知道,“气”在这里是主语,是“调”这个行为的施行者发起者,“神”是宾语,是“调”这个动作行为的对象。这里的“调”应该取后一个意思,调理调整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一篇的目标是神,就是要通过调理调整这种行为,让神发生向着理想方向的变化。
 
道家人修炼的目标是神马?其实回到《黄帝内经》第一篇,里面有很清晰的答案:即对精、气、神三者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至于长生不老,那是达到这些目标以后的自然现象。其中对神的要求标准就有以下一些:形与神俱、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於物、提挈天地、把握陰陽、獨立守神、淳德全道、無恚嗔之心、內無思想之患、精神不散、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
我们发现,对“神”的要求特别多,在精气神三个层面上进行比较,对神的要求标准几乎占了三者要求标准中的70%还多。也就是说,修炼的核心目标是修“神”。
《黄帝内经》第一篇对修行者的“形”——也就是人的肉身——的要求总结起来就两句话:肌肉若一、动作不衰;寿蔽天地(久生)、百岁乃去。
对修行者的“气”的要求是:氣從以順、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其实总结起来也就几个字就能概括:有余、从顺、和阴阳……
与对形、对气的要求相比,对“神”的要求则太多了。这其实也印证了一个道理:修行真正的目标是修“神”。修神的意义远的咱不说,只说一点你就明白了,其实就是四个字:
开启智慧。
 
现在就很明白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以气调神的理论,而不是现代大咖们解释的“四季养生大法”,也不是《四季动作大片》。读这一篇,要读出“四气”是啥?“调”这个行为究竟是什么行为?调之前的神是什么样的?经过气的调之后,神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理想目标是什么?搞清楚了以上四个问题之后,这一篇也就算真的读懂了。
 
二、四气是个啥鬼?
由于这一篇的开头就是“春三月……夏三月……”,所以解读者很自然就把“四气”当成了“四季”。
如果这么读古人经典,那么真的会把古人经典给读进黄土,后世的人再也别想读古人的经典了。因为如果四气是四季的话,古人的题目一定是《四季调神大论》而不是“四气”。古人写东西,信息不会那么混乱。古人用词精准着呢。
那么开篇就说四季,为什么呢?因为四季和四气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说白了,这个关系学就是,四季因为四气,四气才是四季这个现象的背后动力,是四气推动着世界上的万物展现出了四季的现象。
为什么种子在春天会发芽?为什么枯树在春天会长叶子?为什么动物在春天会发情?为什么春天可以放风筝?因为带着春之信息的气在推动着世间万物发生了这些变化。这种气的特性是生发、舒展、向上、变暖。
所以不是春天生成了春气,而是春气生成了春天。这个因果关系其实是不能颠倒的。
春之气来自哪儿?——来自地球的姿态变化,来自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变化,来自宇宙的运行……
对于自然而言,春之气让气温变暖,春风开始吹,春雷开始打响……
对于植物而言,春之气让种子开始发芽,让枯枝开始抽芽,让鲜花开始盛开……
对于动物而言,春之气让哺乳动物发情交配受孕,让冬眠动物苏醒,让虫卵开始孵化……
对于人而言呢?
 
夏之气,对于自然而言,让气温变热,剧烈气候来了,暴雨洪水来了……
对于植物而言,枝叶茂盛了,果实灌浆了,嫩枝变老了,绿叶变青叶了……
对于动物而言,雌性动物一般在怀孕,鸟类在哺育小鸟,昆虫在变身为飞行家……
对于人而言呢?
 
秋之气,对于自然而言,气温变凉了,风变得燥了,晚上空气里的水分变成夜露夜霜了……
对于植物而言,叶子开始变黄、掉落,果实成熟,……
对于动物而言,食草动物产子,鸟类幼鸟成熟可以飞行,冬眠动物开始猛吃,昆虫产卵之后准备死去……
对于人而言呢?
 
冬之气,对于自然而言,气温变冷,水结冰,土地板结开裂,白天很短……
对于植物而言,几乎停止一切生命活动,进入假死状态,草枯树枯……
对于动物而言,冬眠的动物都在温暖的窝里舒服地睡着了,产完卵的昆虫也都死了,鸟候鸟飞到了南方,不冬眠的食草哺乳动物懒洋洋地反刍草料……
对于人呢?
 
三、发现被熟视无睹的秘密
研究四气的性质和特点,是为了搞清楚四气和人的关系。
首先要搞明白四气和人有关系吗?人能够看到春天这个世界变绿了。人能够感知到夏天的暴风雨,能够享受到秋天的美味果实,能够被冬天的气温冻得哆嗦。但是这都是人的感知所得,也就是人接收了各个季节所呈现出来的像的信息。但是那种催生种子发芽的气,那种催生动物发情的气,人为什么常常无动于衷?
人一年四季随时可以发情随时可以怀孕随时可以生孩子,人可以无视气候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不用因为气温变化而迁徙,不用因为寒冷而冬眠……总之,人似乎已经不用被不同性质的气推着做事了。人好像能够自主地完成生命的一切活动,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完成自己的生命安排。
也许吧。人的确可以摆脱四气的信号和能量,而自己安排自己生命的节律。
而除了人有意识的安排和自然安排之间,还有一套真正至关重要的系统在运行。
这套系统可以称之为人的生物属性系统,或者自然属性系统。这套系统几乎和人的意识系统相互独立但是又相互影响。也就是说这套系统的运行之气,一方面受人意识的影响一方面又受自然的影响。而且这套系统又管理着物理身体的运行,也滋养着人的生物性神识——外国人喜欢把这个管理生物性身体运行的生物性神识叫做潜意识或者植物神经之类,中国老古人习惯把这叫做三魂七魄——这才是本篇要调的“神”。所以本篇的完整的题目应该是“以人的生物属性之气调人的三魂七魄”。
 
很多时候这套系统在受着夹板气——自然之气影响着他,让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人的意识或者说智慧之气却有可能乱来,或者反着来。所以这套系统同时要满足两位大佬的要求——这就像一个下级要伺候两个上级,这两个上级如果不对付,一个命令向左,一个命令向右,这个下级就会很难办。
 
自然之规律人类还没有能力改变他,也就是一个上级是天选人物,后台很硬,硬到了通天,没人能撼动。所以当两个上级意见相左的时候,只能让那个没后台的上级改变意见——《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其实都在劝说其中一个领导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服从另一个领导的意见,使两个领导的意见一致,从而让两个领导的唯一下级能够明确而且坚定地服从一个声音的命令。也就是让人的意志和神识等等思维活动服从自然之气的节律,使得整个人都按照自然的节律去生活。
动物和植物——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按照自然的节律进行生活,他们没有智慧,所以他们只有一个领导,他们只跟着一个领导走,很纯粹,很简单。难道《黄帝内经》让我们放弃智慧而回归动物状态?且听接下去的分解。
 
四、《四气调神大论》究竟要我们干什么?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几乎所有的生物,除了人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之外,都得服从“四气”的安排。现在《黄帝内经》第一第二也在劝我们服从四气的安排,而放弃自我的安排。难道《黄帝内经》要我们为了健康而放弃智慧?回归人的动物性,做回动物?那人的诞生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就像读《道德经》读出消极避世,读《庄子》读出逍遥出世一样,要是读《黄帝内经》读出了为健康而放弃智慧、服从自然之气安排的人,都只是在“读”书,而没有在“修”书。他们只读出了书的字面上的意思,而没有读出作者写这个书的真实意图。这些书其实可以看做是修炼者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说是修炼者的笔记。如果是道家修炼者,自然就看出了其中的奥秘。《四气调神大论》就是一篇圣人所著的修炼秘籍。
 
这个文章就是指导后来者如何开始修炼的。如果《上古天真论》是画了一个大饼,告诉了后人修炼的种种好处,那么从第二篇开始就进入实质性的修炼阶段了。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写这个文章的圣人或者写文章的人所看到过的圣人对于治病才没兴趣呢。所谓“治未病”,其实就是第一篇所说的“圣人之教下”——指导人们修炼,从而不得病。当然不得病只是一个副产品。修炼的真正目标,那是冲着“真、至、圣、贤”去的。
 
天给了人智慧和灵性,让人有别于动物,不是让这个智慧和灵性来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当然也不是为了健康而放弃智慧和灵性,而是要在这个原始智慧和灵性的基础上,修出真正的大智慧大灵性。这就是本篇的题眼——“调神”。
圣人是修炼的先行者先验者,他把他的修炼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写在了这里,让后人学习和借鉴。
 
《四气调神大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了我们,顺了会怎么样逆了会怎么样。至于怎么选择怎么做,相信修炼的人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气调神大论》这篇文章就三个部分,或者叫三个论段:
第一部分,写人应该顺四气以及怎么顺,不顺会如何。
第二部分,写的是天地不交,阴阳闭塞,万物命故不施,名木多死,未央灭绝的末世恐怖景象。在这种状态下,动物植物基本死光光,但是圣人能活下去: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第三部分,辩证。阴阳四时,自然本身顺的时候,人要是逆了,也就病了。但是,阴阳四时也有逆的时候,也有天地不交阴阳闭塞天下生物都得死翘翘的时候,那时候人应该怎么办?
而这一部分的寥寥几个字,才是本篇的重点。这篇文章两次提到的“圣人”,才是本文作者给读者的行为目标。但是现在的人往往把自己当做圣人的要治疗对象。其实圣人早就告诉过你了,他才没闲心来给你治病。作者其实一直在喊:做个圣人吧,做个圣人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生病了。你要是不做圣人,真生了病,圣人才不会去给你治病咧。

真到了世界末日开启模式,动植物和普通人基本就丧失了活下去的资格,而圣人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凭着他们的智慧、能力和气运,活下去
 
五、《四气调神大论》——道家修炼总纲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其实应该好好琢磨琢磨。这是一句真话:圣人是不治病的。圣人只教人怎么修炼。
《四气调神大论》其实就是圣人教下的道家修炼总纲。这么重要的文献,才值得用“大论”这样文字做题目。
既然是总纲,就得把修道的几个关键的问题给说清楚。这几个问题是:
 
1、修炼的关键或者说终极目标是修什么?
修炼的关键是修“神”。用这一篇的题目来讲,就是调“神”。调到什么程度?,回看第一篇:
平人的“神”,即达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的境界;
贤人的“神”,能够“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
圣人的“神”,做到“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
至人的“神”,“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
真人的“神”,“提挈天地,把握陰陽”。
这一篇其实把目标定在圣人的程度——目标太高了你可能觉得不现实,太低了你又看不上,所以就定了一个中间的目标。到了这个目标,哪怕是天地之气闭塞的末世来了也不可怕了。到了圣人的层次,你的神已经能够找到在任何条件下的生存法则。而贤人只能够看出阴阳的顺还是逆,四时正常不正常,但是找不到解决方案。贤人还是不能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伤害。
只有到了圣人层次的“神”,才具备了应对各种恶劣生存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在下一个冰河期、下一次大洪水、彗星撞地球、太阳老化、或者大瘟疫爆发、天崩地裂、环境突变等等情况下活下去。
 
2、修神的工具是什么?即以什么来调神?
以气修神,以四气调神。是不是有点耳熟眼熟?对了,和后世丹道家们说的“炼气化神”是不是很像?当然只是很像,而不是一样的内容。一个是以气修神以气调神,一个是炼气化神。
以气调神,气是主角。人的意识智慧主要顺从气,让气有足够的自由、充足的量和高品的质,其自然就能把“神”给调好。
炼气化神,气是对象,是被人炼的对象,人是主角。
 
3、高品质、足量和自由的气从哪里来?
气从哪儿来?丹道家说要炼精化气。但是这一篇文章却没有一个字告诉你要炼精才能化气。只是告诉你一年四季应该怎么做。其实也就用了一个字“应”。如果把这个“应”字放进题目,那么这个文章就叫做《应四气调神大论》。应四气就要懂得什么是四气。
要注意身体的四气不要和自然的四气形成对冲中和,不要和自然的四气产生五行相逆。尤其是自然的四季发生逆乱的情况下,还傻乎乎地去“应”季节之气。倒春寒的大早上,那小风吹得都割肉了,你也广步于庭去?六月飞雪天,你也无厌于日?
说起很简单,就是让身体感受四气的变化,让人尽可能地跟着四气的变化节律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让正常的自然之气和身体的自发之气形成共振的累加的或者说是叠加的关系,避免出现身体之气和自然之气出现相互冲突彼此消耗的关系。不要用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去干涉自然之身本身的气机运行规律!这个气机就自然会把人的神调理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高品质的、足量的、自由的气从哪里来?从正常的人和正常的自然之中来。做个正常的人生活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跟着自然的节律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修炼。
 
4、气调神的原理是什么?或者说气为什么能够调神?
这个问题其实本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就像练气化神一样,气变为神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没有人能够写得出来,这种反应变化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生物变化,甚至是另一个维度世界的变化。现在写不出方程式却不等于这种变化不存在。
本篇告诉了我们四种气对神的四种作用结果——
春三月……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夏三月……使志无怒……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秋三月……使秋气平,无外其志……,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春三月的春气之应,是养生之道,生了什么?生了志。
有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立志的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的时候立志,很养生”。对吗?错。现代人的养生和这里的养生不是一个概念,这里的养生是养生发之气,就是养“生”之气。生之气能够生出啥?生出志。这个志是什么?是志向是定目标吗?不是,古文的“志”的写法是“之心”,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意”。我们在没有确切的解释之前,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个“志”字——之心,就是“到心”、“达心”的东西。什么东西现在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学习或者认识一个东西一个人入心不入心,状态完全不一样。春之气,生出了到心达心入心的东西。——什么?智慧!一种超越了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智慧,一种意识无法控制的,生长在潜意识里的智慧,这种智慧和生命共生,是入心的东西。对大道的感悟,就是这个东西在感悟到大道。我们的思维活动是感悟不到大道的。
 
夏三月的夏气之应,是养长之道。长了什么?长了志。
使志无怒,是不要压抑了志的成长。春天之气生出的“志”,在夏天之气来了之后,就要成长,应夏之气,就要放开了让其成长,不能使之怒而不发。
秋之气能让“志”收,冬之气能让“志”藏。
“志”经过生、长、收、藏这么一个周期下来,则壮大一点或者成熟一点或者生长了一点。尽管这里没这么说,但是我们可以从内丹丹道那里去印证一下。内丹练家是气走周天,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地走,然后就有气在丹田一点点的汇聚成丹。而本篇的第一部分就告诉了我们生长收藏四种气依次循环,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汇聚锤炼着“志”。“志”在一个周期成长一点,很多个周期下来,也就成了大志——大智慧。
春夏秋冬四气一个周期,让我们的“神”增加了一圈发自本能的直接到心的智慧。这应该就是“气调神”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5、顺之康寿延年可望成圣,逆之伤身折寿生病圣人不治。
破坏这个修炼过程的因素其实就两个。一个是人的主观意识之行,一个是反常的天地之行。这两种因素都可以造成人的气机的混乱。
人的主观意识之行是常不按圣人的教下而为;反常的天地之行则很难得。一般来说,最常见的是正常的天时之下,人的胡乱而为。
人的主观意识越蠢越容易做出逆气机的行为,这种行为越多,则气机越乱,气机越乱,越伤身,身越伤,气机越弱,气机越弱,越愚蠢……
人的主观意识要是能尊顺圣人的教下,合道而行,则人的气机会慢慢顺起来,慢慢会和四气相应,气机会滋养智慧,人会越来越有神。越智慧的人越会合道而行,气机会更足质量更高,智慧也越来越高。只要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下,人的修炼不管快还是慢,总是在积累智慧,在增长智慧,只要这个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人衰老的速度,那么人就有成圣的希望。
修炼,就是这么现实:顺着圣人的教下而行,则可能延年益寿,可以做贤人可望做圣人;而反之,则年半百而衰,病了可别指望有圣人会给你治病。就算一个稍微牛逼一点中医,也不会主动叩门的。
 
热衷于给你治病的,那基本是冲着你口袋里的钱而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