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具与艺术

 聂昌硕 2020-04-26

面具与艺术

聂昌硕

 
面具艺术,戏剧人生,角色不假,面具难真,事世纷忧,迷离魍魉。
 
人通过面具,适应社会,久而久之,角色融入人格,是人格社会化的结果。这种现象被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称之为人格面具 
 
人群有分工,就有角色。随社会发展,角色已经无以计数。每个人都有多副面具。一位经理,在家与老婆生活;在外与情人幽会;在公司被总裁召见。还要与平级协调工作,对属下下达任务,不同场景面具迥异,五副面具不一定够用。当他面对长幼亲戚,还需N幅面具,或许只有与挚交休闲,才会丢弃“装样”,本色“出演”。
 
上班戴社团面具,下班做自己喜欢的事。著名作家卡夫卡,白天为保险公司工作,晚间写作、社交。他不止一次地承认:他讨厌保险,上班只为赚钱、生活。保险公司对此没有觉查,始终认为卡夫卡热爱本职工作,是位称职的雇员。面具可以骗人!而且很成功。
 
社会上不少矛盾冲突,不是面具与场合不合适,就是角色与角色不匹配!没能找到恰当的面具,有时会丢掉性命!历史上杨修之死值得一提
 
《三国演义》中曹操视察园,看完在门上写个活,杨修一看便让人拆他明白,曹操嫌门太“阔”了。之后曹操对众人说他梦中杀人杨修便知是警告篡逆者,我睡觉都提防着呢自持聪明之事很多,曹操心中悦,却喜怒不形于色,杨修一点不晓。
 
曹操想与刘备决战,刘备死守不战,曹操无奈,陷入进退两难。士吏军令,曹操答“鸡肋”。部下不解,杨修却收拾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想退兵了。”这下惹恼了曹操,以扰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最可怕,表面平静,内藏机谋。杨修太聪明,又遇“铜面具,误了卿卿性命。伴君之道,唯范蠡知进退。

 
面具是表象,角色藏深意。环境中谁是主,谁为辅,成员多少,背景有无,他们的能力、野心,禀性、喜好,信息详尽,才能确定自己的角色。人为利而聚,利益分配形成群体内的“场”运动。角色恰当,在夹缝中生存。这是一件极为耗时费力的工作,整天要迎奉、应酬、协调,揣摩、评估、平衡,寻找恰当言词、态度、时机去应对。精通此道需要天赋,不是人人能够胜任的。如若环境逼迫,业务专家也要在人际旋涡中周旋,创新就“没戏”了。
 
商业社会,商机藏匿在人群中,人人需要人脉,与各类人交往才会获得机会。社交的实质是等价交易,清楚自己的资源,选择相应的交易圈;了解需求,才能找到合适的面具去参与。

丹尼尔·戈尔曼

 
上世纪末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情绪智商EQ),即情商,它由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组成,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用情绪激励自己,感染他人,与表演艺术相似。
 
表演艺术是研究、发掘人的情绪外化,运用肢体,语言,动作,态度,声音,夸张地表达。情商是主动适应,但不超越生活常态,两者界限不清。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对情商会有补益。
 
用人格面具审视社会,发现角色面具由来已久。人们并非只是无意识适应,当主动适应时,角色与角色面具就诞生了。当角色需要影响受众,就需要用情商去渲染。历史上杰出表演艺术、广告宣传、竞选演说,都是依靠情商展现人格魅力,感化大众。
 
有研究表明 “人际沟通时,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情商是染上情绪色彩的面具,它将人际交往提升至“艺术”境界。如果说人格面具是为人处世的1.0版;角色面具为2.0版;情商面具就是3.0版,据此现代社会步入人格“艺术化”时代,社会生活开始戏剧化。人人在社会中扮演角色,只是有的人已觉醒,有的仍蒙憧。持3.0(盗版不少)者都是社会“明星”,天天出镜表演,一些名校大学生已经“戏精”了,早早开始钻营谋生。人才似乎沉沦着,精致利己主义者反倒浮现一批。
 
情商在实践中操作性强,成就了许多企业家,不少跨国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会测试情商,培养人才行之有效。人际交往,只要“蓝图”真实可行,双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情商不具欺骗性。欺骗性在于不透明,一方有隐秘,会侵害他人,那么面具就成为陷阱诱惑,伤及合作者。情商、面具都具有双重性,它是工具,看谁用!利益过于巨大,面具背后可能藏着阴谋与歹毒,会有欺诈与掠夺
 
运动、折腾,社会结构松动,露出权益真空,引来犯罪。为了掩饰犯罪,需要面具!审视动荡中“变色龙”的舞蹈,我们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面具转换:极左与极右;流氓与新贵;文痞与教授;名星与娼妇;辟谣与造谣;执法与违反……面具更替迅猛,令人眼花缭乱。中国产生那么多的邪教,巫师、神人、大仙,他们用土制“情商”,激情传销,魔术展演,成群权贵、明星“跪拜”于门下,令人讶异。
 
理解人的角色面具对于艺术创作十分重要。赵本山的情商很高,一个民间艺术家在演艺、传媒圈中翻云覆雨十多年,没有3.0版支撑是不可能的。他的小品泥土气息很浓,应该都有原型。生活中的炒作、忽悠,依靠国产3.0盗版,他将生活素材夸张、变形,加工成小品,让人看着可笑、解气,观后苦涩、悲凉。竟然“公鸡下蛋”,怕官跌下炕,这等的荒诞内容央视都播放了,可见生活扭曲严重。艺术夸张创造出反常的艺术“假象”,“假象”在展演中却比真相还真。
 
真事隐,假语存,寓意着“面具”的传说。红楼梦中的凤姐,在大观园中扮演了多重的角色:在贾母面前是孝顺、能干的晚辈;对于佣人、丫环,是严苛的魔头”;在宝玉面前是宠爱弟弟的大姐;对付丈夫贾琏,是隐忍中有权谋的妻子;对付“色迷”贾瑞,设毒计,下毒手;对于尤二姐,则挑唆秋桐和下人整治,致死……她的多面性有一个原则,只为当好“总理大臣”。凤姐哪一副面具为真?哪一副为假!副副为真,副副为假。真假合一即人性,有无相兼即人生!每个人的角色都有多个不同面具合成的。
 
画家在塑造人物时喜欢揭去人物的面具,表现本质特征,在情节性绘画中尤其突出。列宾的作品堪称典范:


《伊凡雷帝杀子》,画家没有描绘帝王的残戾,却选择了人性回归,父亲爱悔交集,抱住死去的亲子,悲剧场景更加震撼人心;




《查波罗什人给土尔其苏丹回信》,画家刻画了复信场景。这是一群从首领、军士、到奴隶,地位不同的人,在兴奋时,顾不上等级差异,听到刻薄辱骂的词语,个个张扬个性。列宾用绘画语言展示不同性格在同一瞬间中的不同表情,集面具之大成;


画家描绘托尔斯泰,三幅画都看不到文豪之豪气,而是在农舍中写作,在田里耕地,一个脚踏土地的思想者。绘画也能触及人性深处,一些广为人知的面具可以置而不顾,不为人知的场景恰恰揭示了人物本性,使真假、有无,让观者自己去合成。
 
角色面具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有强有弱,有的过强,有的过弱,过强、过弱都对自己的发展都不利。世俗社会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评价:“此人见风使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种评价贬意为主,贬斥为人无原则性。但许多人又会含着丝丝羡慕,他们在社会上都混得不错,左右逢缘,占尽便宜。若没有重大的原则问题,不损人利己,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但他们常常太“势利”,一举一动都在想利弊得失,一时收获颇丰,最终结局未见得圆满。还有一种评价:“此人太耿直,吃亏啊!”这种评价褒意为主,不少人持同情态度,但在社会现实中,耿直之人常常碰壁,处境艰辛。
 
见人非人,识鬼非鬼,人们必须用心辨识。私心人人有,只要不损人利己,不欺弱者,基本属于善良。情商面具一旦为流氓歹徒所用,如希特勒一般煽情,就会变成欺骗百姓的利器,等百姓明白时,已被权势压迫,很难翻身了。
 
艺术史中左右逢缘的大艺术家罕见,倒是个性个色、肆意放纵者不少。自己有专长,吃住无忧,还是离群索居为佳!
 
聂昌硕 2020年4月2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