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头感 • 摄影眼 • 创作灵感》之:创作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对岸合欢树 2020-04-27

镜头感可以训练所得,熟能生巧,厚积才能薄发;摄影眼可由研习而获,相由心生,心有灵犀一点通;而创作灵感却只能奢望不可强求,只有身处险地,才可能急中生智,只有身临其境,才有望触景生情。

——苇海拾贝李勇

提笔开始酝酿这个写作题目的瞬间,我突然感觉自己的胆子似乎也有点儿太大了,竟然敢碰这样一个神乎其神,莫名其妙的神秘话题。之所以想写,是因为这是个曾经困扰我摄影创作几十年无法通过的艺术瓶颈。相信一定也有很多和我一样经历长期煎熬,经过各种努力,就是不能使自己的摄影作品达到一定高度的难兄难弟和痛苦姐妹。希望这篇拙文中的小故事可以令君产生顿悟,从此茅塞顿开,进入一个新的摄影创作上升期。

记得20多年前,在一次单位组织的“喜迎香港回归职工摄影创作讲座”上,老师讲完自己摄影作品的创作过程之后,开始进入提问互动环节。我有些忐忑不安地举手问老师:“您在拍摄这幅作品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您当时的创作灵感又是怎么产生的?”老师愣了一下,停顿了好长时间之后说:“我刚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请下一个同学提问。”

打那以后,不管参加什么样的摄影讲座,我都要向老师请教同样的问题,并希望得到满意的回答。但每次得到的回答不是让我一头雾水,就是所答非所问。直到2016年8月底的一天,我应邀去北京参加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西安李泛老师的《孟加拉丝路影像》专题讲座。从此我明白了:不是人家不愿回答,是我问的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葩问题。

《镜头感 · 摄影眼 · 创作灵感》之:创作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2016年8月20日与李泛老师师生在北京

《镜头感 · 摄影眼 · 创作灵感》之:创作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李泛老师在讲述孟加拉《丝路影像》创作经历

课间休息时,李泛老师问我对这些孟加拉的《丝路影像》作品感觉怎么样?我想了想说:“总的感觉非常震撼,甚至让我耳目一新。但有的片子我有些没看懂。”听我这么说,他有些急了,瞪大着眼睛看着我说:“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我明白他的意思。我告诉他:尽管我不了解孟加拉的人文环境,但我还是能大概读懂他的作品内涵。我只是弄不明白,这些奇妙的瞬间他是怎么抓到的?我忍不住又问他:“这些瞬间是你等来的吗?你当时的创作灵感是怎么产生的?”他说:“我没有时间等。这是一种直觉和意念,当时看到了、想到了、感受到了,就拍到了。”他看我好像还不明白,又接着说:“创作灵感的产生是一种心理状态,是身临其境时的心灵感应,只有深入其中才会有感而发。灵感一到就像是神来之笔,灵机一动,手到擒来。同一景物对不同的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与人的生活阅历、创作经历、知识结构都有一定关系,摄影创作的本身也是一种修行,摄影创作的过程就是一种修炼。”其实,李泛老师说的已经很明白了。但当时,我依然还是一头雾水。因为我一直都想得到一个简单明了的,直接的回答。

手机百度上说:“创作灵感是文艺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即文艺家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茅塞顿开、文思如潮、创造力高度发挥、艺术构思神速进展的心理状态。灵感具有突发性,犹如一道闪光,一下打通文艺家的思路;灵感又具非自觉性,总是在大脑处在放松时突然来临,而且到来后会使艺术家产生一种身不由己、欲罢不能的亢奋状态;灵感还具短暂性,迸发后一般时间很短,似昙花一现;灵感又具创造性,许多富有独创性的好作品常得益于它的力量。”

手机百度又说:“灵感,指人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创作灵感,单指在文学艺术方面瞬间产生的新奇独特的念头。它以一定的文艺修养为背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素材,需要发挥的形式与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当人遇到某种特定的刺激和启发时,就很可能出现。”

一年后,在李泛老师倾心出版的那本《恒古苍穹:李泛丝路影像系列》画册的字里行间和精美图片中,我终于找到了摄影创作的创作灵感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了。

“李泛,别人口中获奖无数的大师。他却说,自己只是众多虔诚摄影家中的一个,只是把自己看到的通过照片艺术地表达出来。有人惊叹他的抓拍,有人称赞他的构图,惑之如何做到‘瞬间即永恒’,答之技术可以学,艺术感受却强求不得,艺术的魅力,只有你接近它才会了解。”

此后,在李泛老师到辽宁北镇讲学时,我曾多次带上学员专程前往。名为求学、拜访,实为答谢、感恩!我开玩笑地对他说:“十多年前,在我深陷摄影创作瓶颈的时候与你共处三日,你打通了我七经六脉。”他不解地对我说:“不是七经八脉吗?”我说:“是老哥儿我太笨,还有两脉没打通。不过,你送我的那本《恒古苍穹》就像《九阴真经》一样,终于打通了我的另外两脉。”

其实,创作灵感就是一种随机的心理活动,求之不得却又不请自到,似有玄机但又扑朔迷离。灵感产生时,会感到眼前一亮,有如神助一般,仿佛看到了一个久违了的梦幻般场景,似乎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平时有个比较好的拍摄习惯,就是把相机程序转盘的自定义C1、C2、C3挡都设置成自己默认的应急拍摄数据,需要时转盘一拨,抬手就拍。

由于疫情严重期间家里外头都受限制,绝不允许我迈出家门半步。前不久,好不容易盼到疫情缓解了,在家憋了两个多月的我,破天荒地带上相机主动要求外出扫街。想的挺好,当我走上大街,看到的依然是传说中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几台车。所不同的是,走路的行人几乎都带着口罩,即便是出来放风的也都是步履匆匆,几乎很少有人停下来闲聊唠嗑。看到这样萧条的场景,我兴冲冲的拍摄兴致顿时没了一半。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我看到马路两边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绿灯一亮,马路两边的人迅速沿着斑马线向路中间集中。我正在考虑过与不过之间,发现马路对面一对儿穿着时尚,带着口罩还边走边吃的年轻情侣正向我迎面走来。不知为什么,朦胧中我的眼前奇迹般出现一个斑马线上步履匆匆的人群中,一对儿年轻情侣亭亭玉立,轻盈地在我身边潇洒掠过的梦幻画面。我下意识地把相机挂在胸前,把镜头焦段调到24mm广角端,拍摄模式设到1/15秒的C1自定义慢门默认挡,快步赶上走在前面的人群。当与对面的情侣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一走一过一转身,按下了快门。直觉告诉我:追拍成功!

《镜头感 · 摄影眼 · 创作灵感》之:创作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例图1.新冠疫情稍有缓解后的城市街道人流

我意识到:奇迹般产生的拍摄意识就是与我不期而遇的创作灵感,而眼前出现的梦幻画面,甚至连用什么透视焦段、什么位置视角、使用什么光圈快门、什么样的镜头语言分布构图、主体与陪衬体的对比、衬托和呼应,以及最终产生什么样的瞬间效果都同时显现的幻觉,就是我经常挂在嘴边不断研习,可以透过镜头看世界、模仿相机断虚实的摄影眼。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位令我十分敬佩的癌友老大哥。患病后,他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每天练习柔力球体操。通过锻炼,他不仅身体越来越好,而且还代表我们单位在全国柔力球大赛上过关斩将,屡获金牌。敬佩之余,我几次产生过想给大哥拍一张晨练照片的愿望,可构思了好久就是不知道怎么拍才好。

三年前的一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硬着头皮去了体育场。老大哥练操的优美舞姿一下把我给震住了——眼前就好像是一幅连续播放的连环画,仿佛蝴蝶翩翩,又似蜻蜓点水,赞叹的同时令我茅塞顿开。于是,我让大哥把刚刚练习的动作又做了几遍,我分别用快速连拍和多次曝光模式,把这套精彩动作压缩在了同一张画面上。回家后,为了更好地展现大哥练操时动静虚实的梦幻效果,我选择了多张照片后期合成的处理手法。

《镜头感 · 摄影眼 · 创作灵感》之:创作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例图2.360度的梦幻柔力球操晨练

每个人都会产生创作灵感,所不同的是出现的几率多少,灵感的品质高低因人而异。创作灵感的产生会与摄影眼的训练与形成相辅相成。多读名片儿,多看原作,绝不模仿。取其精髓求方法,舍弃形式去皮毛。多读书、常思考,长期深入生活,创作灵感的产生更与生活阅历和拍摄经历息息相关。只有身处险地,才会急中生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触景生情。正所谓相由心生,厚积薄发。创作灵感也是如此:情人眼里出西施,心里有则妙笔生花;心里没有,当然也就视而不见了。

下面这幅“练兵墙”壁画,是十多年前单位领导安排我的工作任务。为了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领导让我在生产前线的过道一侧设计一个岗位练兵专栏,要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还要喜闻乐见。这可难住了平时七个不服,八个不愤的我。我冥思苦想了半个多月,依然是一点思路也没有。我忍不住找领导给出出主意,给点儿线索也行啊!可领导就是三个字:不知道。

心想:算了,反正领导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设计,费那个脑子干嘛?没想到,晚上播放的是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山洞里,一大群武林高手对着满墙武功秘籍上的小人儿瞎比划的场景,让我灵光一现,顿时脑洞大开!

第二天一早,我叫来培训教练和几个技术尖子:你马上给我写几个生产现场标准操作程序教程,你们几个协助他一起写,并按标准程序把动作练熟,我三天后在生产现场等你们。

三天后,3米x9米不同内容的练兵墙,我一口气设计制作了三块。就这样,困扰我半个多月的难题迎刃而解。

《镜头感 · 摄影眼 · 创作灵感》之:创作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例图3.设计完成后的岗位练兵墙

创作灵感就是这么产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