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无缘无故老先生 2020-04-27

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2020-04-26 11:09:09

敦煌到底有多远?

可以很远。从兰州一路向西,沿途要经过乌鞘岭、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嘉峪关、“世界风库”安西桥湾大风口……

去过敦煌的人,有时会留下不少遗憾:没看清、没看够、太拥挤……

也可以很近。“云游敦煌”给了我们一次机会:拿起手机,便可以把千年前的壁画、雕塑捧在手心;足不出户,也能看到敦煌的精髓,不开放或者有限开放的洞窟,都可以在“云上”细细品味。

今天,让我们从不开放的285窟开始,“云游”敦煌。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1、从“五百强盗成佛”开始

我对莫高窟第285窟的认知,最早来自“五百强盗成佛”——它太出名了,小时候听过这个故事,长大后知道常沙娜、段文杰都临摹过这幅壁画。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数字敦煌 全景漫游 第285窟窟门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官兵征战 强盗被俘(南壁)

走进洞窟,左手边的南壁可以看到:青色的山峦下,五个手执刀剑、盾牌,身穿圆领长袖胡服的人,正在与一群身披铠甲、骑着战马的士兵激战。兵戈撞击之声,如在耳畔。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强盗受审(南壁)

强盗很快被打败,双手被缚在背后,带去受审。

视线继续移动。一个院落中,国王端坐在亭台之上;亭台之下,强盗被脱下衣服,一人正在被挖眼,不远处,已经被挖眼的同伴倒地哭嚎。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放逐山林 强盗痛哭(南壁)

这是“五百强盗成佛”故事的开端。这个故事在《大般涅槃经》《报恩经》等多部经典中皆有收录,又名“得眼林”。

传说,古印度的憍萨罗国有五百个强盗,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于是国王派大军去抓捕强盗。在激战之后,国王抓住了强盗,挖出了他们的眼睛,放逐山林。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佛陀度救 香药医眼(南壁)

强盗的痛哭之声传到了佛陀耳中,于是佛祖心生怜悯,以神力撒下雪山香药治好了强盗的眼睛,并为强盗讲经说法。五百强盗受到感化皈依佛门,隐居山林,参禅入定。

也有传说,五百强盗最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位罗汉。

大概因为受到空间的限制,画工们用了五个强盗来代替五百强盗。但是,战争、审讯、挖眼、以及强盗的悲哭依然有强烈的感染力。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深山修行(南壁)

最终,皈依佛门后的五百强盗在清泉流淌、幽静美丽的山林之中修行,与各种鸟兽和平共处。这个故事,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个世纪40年代,刚刚抵达敦煌、被敦煌艺术震撼的常书鸿,带着女儿常沙娜临摹《五百强盗成佛图》。1952年,段文杰和他的同事们,不仅要临摹这幅壁画,更要整体临摹原大复制285窟。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1952年,段文杰临摹285窟壁画

在当时的美术组组长段文杰看来,这个洞窟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它的历史、内容、画风都是最佳研究和临摹选择:这不仅是他们找到的有确切纪年题记的最早洞窟,更有来自印度与中国的众神共聚一窟、济济一堂。

2、当印度神佛遇到中国风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285窟南壁上沿 伎乐飞天(12位) 欧阳琳临摹

飞天,是敦煌壁画中的“明星”。

第285窟南北壁画有飞天20多身,其中南壁上沿(《五百强盗成佛图》的上部)绘有一排伎乐飞天,共十二身。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佛背光飞天】莫高窟第285窟,西魏。飞天作散花舞蹈姿态,上一身转身回首,着石绿色裙,下一身前腿盘曲外露,着赭色裙。眉眼勾画生动,手势富有变化,勾线及晕染均佳。

这些飞天形象清瘦、身材修长、细腰长裙、衣带飘飘,在天花流云中轻快地飞翔,观看者似乎能穿越墙壁,感受画中的飘飞之势。飞天手里的乐器也各不相同,有的手持箜篌,有的演奏一支横笛,娴静优雅。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这是一种典型的魏晋风度,有着鲜明的“秀骨清像”特点,褒衣博带、潇洒飘逸。

佛经记载,佛在说法的时候,常有天女天人散花、奏乐供养,汉译佛经,将这类天神称之为“飞天”。

相比佛、菩萨,飞天在佛教中并非主角。但是,当他们飞进了敦煌壁画,似乎超越了侍从地位,获得了独立的灵魂。

莫高窟现存飞天4500余身,几乎窟窟有飞天,他们以韵律十足的飞翔之姿,使得肃穆的佛教绘画变得更富情趣、满壁风动。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第254窟(北魏)尸毗王本生故事中的飞天,敦煌早期飞天,健壮朴拙

其实,初来乍到的飞天,带着浓浓的西域风,有的光头、形体较短,显得结实粗壮。285窟的飞天却让人感受到了这些天神的一次华丽变身,呈现出与西域飞天截然不同的东方神韵。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菩萨服饰】莫高窟第285窟,西魏。供养菩萨头戴三珠宝冠,两鬓作燕尾状,长披巾兼作袿衣之饰,垂襳髾,衣裳下部缀髾饰。一菩萨宽袖,穿笏头履;一菩萨直袖,穿高墙履。其服饰色彩艳丽,应来源于当时北朝贵族妇女的装束,与南朝飞襳垂髾式华服相比,其风格显得更加简约明快。

不仅仅是飞天,北壁的菩萨,一改之前裸身赤脚形象,身穿中原贵族服饰,宽袍大袖,脚穿云头履,面带微笑,亦佛亦仙,俨然南朝贵族。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国王、大臣、建筑等

《五百强盗成佛图》也一样,清瘦的人物形象,敷色淡雅,更有山水、奔鹿、戏鸭等,栩栩如生。

同时,画面上线描手法运用成熟,粉壁为地 、青绿红黑 、叠晕渲染替代西域“凹凸晕染”,让画面显得清爽明快。

西魏的壁画艺术,显然受到了当时最流行的中原画风的影响,那是中原顾恺之、戴奎、陆探微的画风。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秀骨清像的西魏人物】莫高窟第285窟,西魏。陆探微式的造型风格,人物造型潇洒秀丽,风行一时,被称为秀骨清像,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地区广为流行,北朝时期传入敦煌。造像特征是广额,削颌,眉楞,颧骨、下巴突出,图中人物极为典型。

我们不禁想问:这是谁开凿的佛窟?为何会带来如此强烈的中原风格?

3、供养人的荣耀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285窟北壁 说法图(左起第2组),“过去七佛”中的迦叶佛,结跏趺坐,莲花座下有明确年代的题记“大代大魏大统五年”。两侧的胁侍菩萨手捧大花盘,微笑侍立。

1947年底,当段文杰和他的同事们重新清理流沙、测量所有洞窟并重新编号时,在400多个有壁画的石窟中,他们注意到北壁的发愿文题记中,有两个明确的年份:

“大代大魏大统四年岁次戊午八月中旬造”,

“大代大魏大统五年五月廿一日造讫”。

莫高窟285窟的建造时间在西魏大统四年至五年,即公元538至539年。

这个关键性的纪年,引出了一段中原王室经营敦煌的历史。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感受莫高窟的春夏秋冬(制作/金良)

距乐僔第一次在鸣沙山对面的崖壁上开窟172年后,公元525年,北魏鲜卑宗室元荣带着妻子、儿女、奴婢以及画工,踏上了前往敦煌的路途,出职瓜州刺史。四年后,元荣被封为东阳王。

北魏晚期,鲜卑统治者内外矛盾加剧,最终导致北魏政权分裂为定都邺城的东魏和定都长安的西魏。西魏统治敦煌地区时,元荣仍任刺史。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胁侍菩萨】第285窟,菩萨或裸身披巾,或着通肩大衣,或披右袒袈裟,或斜披罗巾,姿态各异。面部和肢体的晕染尚未完全变色,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设色效果以及工谨细致而刚劲有力的线描。

元荣依靠当地豪族的支持,保境安民,使得敦煌在中原战乱不断的情况下,保持了相对稳定繁荣的发展。

他出资开凿石窟、请人抄写佛经,用佛教来安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也安慰饱受离乡之苦的自己。

在藏经洞中有一份《仁王般若经》,末尾写到,“佛弟子元荣,既居末劫,生死是累,离乡已久,归慕常心……入法之钱,即用造经,愿天生成佛”。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285窟北壁说法图左下方一位女供养人

北魏早期修建了云冈石窟,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鲜卑族汉化,在新建的龙门石窟中,“不仅给释迦穿上了褒衣博带的服饰,面容、形体也逐渐向清秀转变”。

元荣开凿石窟,也把北魏佛教艺术的新风尚带到了敦煌。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男供养人

在285窟北壁的供养人画像中,有一些人身穿王公、嫔妃的服饰,有专家推测这“很可能这就是东阳王夫妇”。

4、蛰居沙漠的万神殿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285窟,正面为西壁,左边是南壁,右边是北壁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比丘禅定像】西魏时期,一种身形秀丽、通脱潇洒的造像样式传到敦煌,画史上称为“秀骨清像”或“褒衣博带”。第285窟西壁小龛内塑比丘禅定像。比丘在寂坐修行中似有所悟,露出笑容。比丘着覆头衣,田相袈裟,身后画出头光和三角靠背,头光两侧画比丘和飞天。

进入285窟,你会注意到西壁三尊塑像,中央主龛内为倚坐说法佛,两边的小龛内各有戴风帽的禅僧塑像。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285窟西壁南侧上方日天、诸星。最左侧的白色圆轮内、乘坐马车的是日天。日天下面,有一辆凤车,凤车上有两武士。日天旁一字排开诸星,其下为婀娜多姿的供养菩萨。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日轮中,日天端坐双轮马车上,束髻,有顶光,着菩萨装,双手合十。马车两头各有两匹马,背道而驰,象征太阳从东到西,又从西回到东,往返无穷。

佛龛外壁画有日天、月天、诸星辰、三头八臂的毗湿奴、半身侧坐在牛背上的湿婆、毗那耶迦、四大天王以及外道婆薮仙(尼乾子)等。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285窟,长鼻子的毗那耶迦。它最大的特点是象头人身,是印度三大神湿婆与雪山女神的儿子,在西魏、隋代、元代,是佛教守护神。

佛教的产生,借鉴了印度传统的印度教、婆罗门教、耆那教等众多宗教元素,例如湿婆、毗湿奴本为印度教主神,被佛教吸收,继而成为护法神。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285窟窟顶,正面为东坡(段文杰主持复制)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中间巨大的摩尼宝珠,伏羲女娲执规矩

让人更叹为观止的是覆斗形的窟顶,不同文明的印记在这里碰撞融融合:窟顶绘上了雷神、朱雀、乌获、伏羲、女娲等中国本土神仙形,以及佛教中的摩尼宝珠。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285窟窟顶东坡,禅修僧人 山林动物

环绕窟顶的边缘一周,是起伏延绵的群山,山中长满树木,36位结庐僧人在山中静静禅修。

山中有野猪、老虎、鹿、牛、羊等动物,有的同僧人为伴,有的在悠闲地觅食,还有猎人在捕杀牦牛。

285窟的壁画,构建出一个天地人以及各路神仙和平共处的世界。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朱雀】285窟窟顶南坡

佛教传入中国,僧人常利用本土神仙来宣扬佛教教义。在中国僧人编撰的佛教伪经《须弥四域经》中,伏羲女娲就变成了阿弥陀佛的从属菩萨。

由于敦煌佛教的兴盛,后来少有人记起这里也曾是本土宗教道教的圣地。事实上,道教的两大主神王母和太上老君都和敦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三危山景区至今还留存着王母宫、老君庙等遗址。

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对外来宗教充分包容,佛、道两家安然相处。在敦煌道教发愿文中,能看到高道结交高僧、道士为僧尼办超度仪式。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雨神】莫高窟第285窟,西魏。雨神名计蒙,龙首、龙爪、人身,有双翅,在空中边飞行边向人间降雨。

当魏晋南北朝的纷乱结束,隋朝统一,笃信佛教的杨坚在治国方略中将佛道并用。虽然安史之乱后,河西一带被信奉佛教的吐蕃占领,道教活动一蹶不振,但是民间信仰并未断绝。

到了清代末年,沧桑巨变,莫高窟看不见一个僧人,反而是一个道士在默默地看护这一片佛教圣地。

285窟作为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被公认为是莫高窟早期内容最丰富的洞窟,因此被评为“特窟”,需要特别保护,很早就停止了对外开放。

上个世纪50年代首批洞窟复制,为什么段文杰和他的同事会选择285窟?

除了保护和研究,敦煌的保护者们还希望临摹复制的洞窟可以到各地展览,让更多人感受285窟的灿烂与多彩。

在纪录片《莫高窟——美的全貌》中,日本人称敦煌为“民族的熔炉”。莫高窟第285窟正是一个代表,多种文明济济一堂,圆通共融——这是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气度和力量。

“云游敦煌”,从不开放的第285窟开始

285窟立体图,四面斜坡的结构分散窟顶上方的重力,洞窟坚实稳固、空间宽敞,这本身也是佛教石窟传入中国后的新创造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微信公众号

参考《中西艺术的交汇点——莫高窟第285窟》《中华遗产·敦煌》

部分图片来源莫高窟官方微博账号、“云游敦煌”小程序

特别鸣谢山西大学世界遗产保护中心雕塑研究室研究员王般般在中华世纪坛“大盛敦煌艺术大展”上的讲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