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小布达拉宫碛口李家山村

 zzm1008图书馆 2020-04-27

《卜算子.碛口李家山村》

碛口九曲渠,黄河浊酒倒。

栖身窑洞李家村,黄土情怀照。

隔世挑花源,远看汉墓造。

山西小布达拉宫,

世界难找到。

碛口,一座黄河岸边别具古韵的风情小镇。2019年7月16日,我匆匆地走近了她,犹如品读一幅残损画卷,却轻而易举地被她的风韵所折服。

碛口古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碛,在汉语词典里解释为水中沙堆。因此在黄河上的河沙起伏,就形成一段一段的激流。

历史上的碛口 ,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至民国年间, 碛口古镇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的商贸重镇!如今的它,在黄河水岸静静沉淀,历史的辉煌在碛口古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滚滚的黄河,弯弯曲曲,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滋润着河两岸聪慧的人民,孕育着千余年的风情万种的山乡小镇。滚滚向前的黄河,无声地诉说着碛口这个古渡口文脉的源远流长,以及与自然环境亲切的融合。


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是山西 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一行42人参观欣赏了最出名的李家山村。

在山西晋陕边界偏僻的大山里,在黄河岸边贫瘠的黄土高坡上有一处昔日的神隐秘境。这里曾是李姓祖先发现并迁居的偏僻山村,故叫李家山村。

李家山村位于碛口古镇的西南,直线距离仅有两公里。

我们根据指示牌,在导游小张的带领下,徒步向李家山村走去。

过桥西南走3公里的样子,来到李家山。李家山之所以文明,是因为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此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

1989年秋天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发现这里,说他自己一生三大发现之一,这就是山西省临县碛口古镇的李家山村。

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就是这个山坳两侧的山坡才是吴冠中先生惊为“汉墓”的地方,也是如今游客们前来游览的地方。

这是吴冠中先生在李家山村留下的画...他把山体与建筑结合,在这幅画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吴冠中先生感慨地写道:“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如今,这里“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的房子、独具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建筑风貌、浓郁的西北风情吸引了大量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朝圣”和创作。从此以后,火了碛口,红了李家山村。

这是一位专业画家在李家山村全神贯注写生...不知道后面有黄雀,现场被我抓拍了一张。

除了画家,还有美院的学生,结伴而行,坐在路边,聚精会神地写生...

据导游说:李家山村大大小小一共有百十来小院,400多孔住舍,鼎盛时期曾居住着二、三百户人家。

李家山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

比圆台面还大的磨盘,几乎每家都有。

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

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

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

山坳里的窑院就是上下依次建造于两侧约有七十多度、落差有五、六十米的山坡之上,一层又一层的窑院,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的立体村落。

每一户的窑院都有一块在山坡上辟出来的平整庭院和数孔在山体内开凿出来的窑洞。

各家各户的窑院沿坡壁呈阶梯状分布,上一层庭院的下面就是下一层窑洞的洞顶。

现场还留有正在修建的建筑材料。

一层层的窑洞就这样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地层叠在陡坡之上,最多的地方达七、八层。

看似完全依山随意布局的窑洞、窑院,完美地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凝固成一幅独特的西北风画卷。

建在黄河延沿岸望河楼...也少不了石磨的陪衬。

新窑院又称“子寿楼”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水磨青砖砌筑,做工精细,保存完美。

现为某美术学院写生基地,闲人不得入内。

远观新窑楼,新窑楼外墙还砌有一排栓马石及马槽。

从沟底至沟顶40度的山坡上层层叠叠共有九层窑洞。整个山坡被称为“小布达拉宫”。

山村道路高低起伏,纵横交叉,像一幅立体的图画。

墙上还留有抗战时期的标语...全民一心,驱逐日寇!

也有文革时期的标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说明这个村子不平凡!

仔细观察,门楼二则翼墙上镶嵌着富有西北文化特色的砖细雕刻。

就地取材,用野枣树做的篱笆,很有地方特色...我不由得哼起来‘’篱笆墙的影子和狗‘’的旋律。

漫步在李家山村,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走进了明清的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这种独特的风味,引无数画家尽折腰..可见国画大师的影响力!

对学生来说这里是锻炼自己写生对课堂,对画家来说,这是出作品的好地方。

很多画家朋友会抱有一种“朝圣”的心态来此写生或者创作。

导游说:当时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的“三和厚”。

此两家财路亨通、日进斗银。有了钱,就逐渐开始大动土木。他们请来风水先生观看,见李家山村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沟,在村南汇合,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形似凤凰头,左右两山则是凤翼了。

东财主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家在凤的右翼上修建,凤的左翼依然是旧村。

村口第一家——黄河人家(农家乐),旧时是李家财主的大院。

李财主四合院还保留原汁原味风味...看上去应当是修建过的。

这是李家财主在几百米约40度的高山坡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独具风格石条路穿起整个村子的民居。

西财主四合大院...现在已经没有人住了,除了大院门口的红字标识外,屋里空空如也...

这是西财主家老宅院。看来应当是修建过的,门外还能看到施工用的材料。

东财主院里只有二层还住着二位留守老人...老太在捡辣椒,老汉在抽大烟。院落里面略显破败、毫无生机。

我骑着毛驴,唱着山西民歌,吟诗发自肺腑的感叹...

华夏文明五千年;

三皇普众溯祖先;

万代感恩尧舜禹;

骑着毛驴来拜贤。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沿着上山坡道来到了----黑龙庙,这是这块建筑的制高点,碛口全景一览无余。

尽管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雨,我站在墙边,淋着雨,饱尝这壮阔的美景,遐想无边...

结语...这里的沟沟峁峁,山山梁梁,都纪录着李家山村岁月的苍桑。在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说她是‘’山西的小布达拉宫‘’也不过。在此,我不是猎奇和怀旧,而是对自然历史,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拜谒与崇敬。

更新于 2019年12月1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