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氏春秋》卷14孝行览3首时诗解2圣人当时机至情至

 琴诗书画情 2020-04-27

题文诗:

汤武之贤,无桀纣时;有桀纣时,无汤武贤,

其皆不成.圣人见时,步与影,不可.

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勤以待时.

,有从布衣,而为天子;有从千乘,

而得天下;有从卑贱,而佐三王;有从匹夫,

而报万乘.圣人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

后稷不种,种必待春.时机适时,适时宜情,

因情而宜,因人而异,当机而动,动必合情.

至智适宜,不遇时,虽智无功.方叶茂美,

终日采之,不知叶尽;秋霜既下,众林皆羸.

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知时知机,

知机知己,知己自知,自知知止,知止至情.

乱世之民,意乱情迷,嗼然未见,贤者也;

见贤人,往不可止.往者归附,形心皆归.

齐以东帝,困於天下,鲁取徐州;邯郸寿陵,

困於万民,卫取茧氏.以鲁卫细,得於大国,

遇其时也.贤主秀士,欲忧黔首,乱世当.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  

首时2

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

  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郑子阳之难,猘狗溃之;齐高、国之难,失牛溃之。众因之以杀子阳、高、国。当其时,狗牛犹可以为人唱,而况乎以人为唱乎?饥马盈厩,嗼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於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於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於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译文】

有商汤、武王这样的贤德,而没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就不能成就王业,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而没有商汤、武王那样的贤德,也不能成就王业。圣人与时机的关系,就象步行时影与身不可分离一样。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等待时机。时机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水冻得正坚固时,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     

  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也不能建立功业。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整天采摘,也采不光,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有树林里,树叶都落下来了。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郑国的子阳遇难,正发生在追逐疯狗的混乱时候,齐国的高氏、国氏遇难,正旋生在追赶逃窜之牛的时候。众人乘着混乱杀死了子阳和高氏、国氏。遇上合适的时机,狗和牛尚且可以作为人们发难的先导,更何况以人为先导呢?

    饥饿的马充满了马棚,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草,饥饿的狗充满了狗窝,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骨头。如果见到骨头和草,那幺它们就会争枪,不能制止住。

  混乱世道的人民,默然无声,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贤人。如果见到贤人,那么他们就会去归附,不能制止住。他们去归附贤人,难道不是身心都归附吗?齐泯王困为僭称东帝而被天下诸侯弄得困窘不堪,因而被鲁国夺取了徐州。赵肃侯因修建寝陵扰民,人民都不亲附他,因而被卫国夺取了茧氏。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占到便宜,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所以贤明的君主和杰出的人士想为百姓忧虑的,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都同时达到精巧,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