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曲 涛声

 闹市孤猴 2020-04-27

乐曲 涛声

. 中国钢琴曲

钢琴,本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艺术,十六世纪传入中国,中国人开始学习掌握这种外来的技术、技巧,并将其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便开始创作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钢琴曲,这也就是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倾向。伴随着钢琴文化传入中国,很多的音乐家开始投入到钢琴曲的创作和演奏中来,出现了一批在钢琴曲创作上极有造诣的音乐家,也开拓了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1915年,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中国钢琴曲并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是中国钢琴作品开始传入西方国家。另外,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1934年创作的《牧童短笛》,则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的伟大里程碑,也是第一首完全成熟的中国钢琴曲

. 乐曲作者

汪立三先生作为我国当代一位作曲家,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自幼热爱音乐,195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多年来他一直在努力从事热爱的音乐创作活动,特别是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成就显著。代表作有钢琴曲《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他山集(序曲与赋格五首)》等。他在创作中大胆地运用西洋和声、复调技法,使他的作品风格各异,个性鲜明,既能表现浓郁的中国民族民间色彩,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创作背景

汪立三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也是一位绘画爱好者。正因为他对绘画的热爱,他才会关注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先生在北京举办的画展,东山魁夷先生的画作激发出了汪立三先生的创作灵感,就这样,著名的《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便诞生了,这组曲子可以说是绘画和音乐的高度融合。汪立三先生成功的通过音乐表达出了绘画作品中的意境。本组曲由四首乐曲构成,分别是《冬花》《森林秋装》《湖》和《涛声》,音乐与画作一一对应,但作曲家根据原画的注释重新题诗。《涛声》是整个组曲的第四首,也是这组作品的主题。音乐讲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鉴真法师历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传教的传奇历史故事,颂扬了鉴真大师为了崇高的信仰,不惜献身的精神。

. 作品欣赏
  对于一首成功的钢琴曲来说,是两个必备要素,缺一不可。《涛声》这首作品调性为A大调,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音乐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奏出了第一主题,音乐素材选取了中国佛教音乐曲调重庆佛乐香花清,二度、四度音程叠置组成的块状音响,听感如同寺庙的钟声,音乐情绪庄严、深沉,屹立着令人崇敬,表现了鉴真庄严、高贵、神圣的形象,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具有中国古典音乐风格。魏廷格先生赐予这一旋律鉴真主题的名称。为了使《涛声》具有明显的日本风格,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mi-fa-la-xi-do-mi”这种日本民族的都节调式音乐,来凸显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旋律。在《涛声》中,汪立三先生还运用特殊的和弦处理来表现色彩性的变化,如:在第2小节低音区的音块,在曲子中多次出现;在结束段用多个不同调的平行复合进行模仿钟声等。《涛声》以多种方式构成了大量不协和音响以表现特定形象,这一手法大胆创新,音乐风格独具匠心,乐曲结构精心安排。在当代中国钢琴作品中独树一帜。
  汪立三创作的钢琴作品《涛声》虽然是取材于绘画作品,但却在艺术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升华和演绎,既成功的表现出原画作所描绘的鉴真法师排除万难、战胜风浪、竭诚东渡的感人事迹,也表现出中日人民的深厚友谊。作品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把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恒久的弘愿以及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一个悠远的岛国的博大精深的悠远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这部钢琴曲充满着浓烈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富含哲理性的思绪以及对新作曲技法的探索,在我国钢琴作品创作上具有先导作用。东山魁夷先生聆听了这部作品后致函汪立三先生:你对我的作品理解之深,令人钦佩

. 作品意义
  《涛声》这部作品中,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中国音乐的色彩。汪立三先生有意识地在创作中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日本的音乐元素,而这些正是在对民间调式做深入研究和探讨后,所进行的灵活性的调式运用,并且汪先生在三十多年的创作中始终坚持这个特点。
  中国钢琴作品目前在数量上还不太多,精品更是屈指可数,所以在国际上上不能形成有利的影响,但随着大家对于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热情的高涨和深入研究,我相信中国钢琴作品很快便可在在世界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是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期待中国钢琴艺术的辉煌,期待民族音乐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 演奏技巧

《涛声 》是整个《东山魁夷画意 》组曲的第四首, 亦是此组曲的主题中心。音乐叙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著名和尚鉴真法师六次东渡日本那段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 颂扬了鉴真大师为了崇高的信仰, 不惜献身的精神。众所周知, 鉴真不仅传播佛教, 还向日本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东山魁夷的大型壁画用汹涌的浪涛与一叶小舟的对比手法, 象征性地表现出鉴真为事业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的意志。《涛声》从头至尾由五个乐段和三个连接部构成。

示意:

 第一 乐段 1--17第二乐段 18--31连接部32--38 第三乐段39--56 连接部57--76

第四乐段 77—103 连接部104--110 第五乐段111--127 尾声

第一乐段1 17小节 , 开头的主题素材1 — 5小节代表了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庄严 神圣 高贵的音乐形象 谱子上标有 庄严肃穆地术语 , 速度每分46 主题素材来源于中国的佛教音乐曲调 , 但对乐曲起主导作用的是作曲家的特性表现手法 例如 , 利用了很多的踏板效果和锐利的音响组合以及特性节奏与织体 第二主题作者借用 日本都节调式 ” , 以中声部的八分音符来引出浪涛的拍击之声 , 利用分解八度和琶音手法使一串十六分音符组合成强大音流不间断地涌出 , 衬托了鉴真的坚定信念 练习和演奏这一乐曲的开始 , 应注意把握正确的速度 , 弹奏动作稳健 , 不能着急 , 内心的情绪要有一种庄严 肃穆的神圣气氛 六十四分音符的四个滑音和弦弹奏时 , 要注意宁短 勿长 开头四小节要追求饱满 浑厚和雄伟的音响效果

第二乐段 18 — 31小节 ,agitato 激动地 兴奋地 ” , 速度每分88 汪先生在《涛声 》的创作中将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音乐素材同日本传统调式巧妙地结合起来 小节的调式就是日本民间特有的。 练习和演奏这段时应注意18 19 小节适当突出左手三连音的音型 , 这是音乐创作中表现大海的常用手法。第20小节开始右手大指所弹奏的隐伏声部是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的旋律, 这时候左手表现大海的三连音音型处于陪衬的位置 演奏上的层次分明显得尤为重要 之后的连接部32 —38小节中 , 作者把两个主题结合了起来 , 是前面部分的延续 随后出现了另外的调性不稳定的主题, 更安静 更轻 ‘’普遍认为东 山魁夷的画 , 风格近似法国印象派 , 不注重具体细节。而“ 涛声”音乐中所塑造的画面 ’ , 竟也使人联想起德彪西作品中的类似片段。引自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

 第三乐段 39—56 小节, 此段跨度较大 , 两手都有旋律 , 注意分句 , 注意连贯 , 演奏时要充满激情。57 — 76小节 , 这是一段连接部 , 音乐形象所表现的画面 , 好像是鉴真经过几次东渡的失败 , 坐下来冥思苦想 , 里面似乎也有犹豫 仿徨 , 但更多的还是执着 的追求 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marcato 加强的、清楚的。fermamente坚定的   misterioso意味深长地。这一段的演奏力度和情绪变化较大, 但不能只简单地注意力度上的强弱对比, 演奏者更应注重对乐曲内在情感的深刻表现。

第四乐段 77—103小节, 77小节,  agitato 激动、兴奋地。 段落结束处, 连续十小节94 — 10小节光彩的五声音阶进行, 像是有人在传统乐器上弹奏 , 作者通过这些表现了民族音调的色彩。104—110小节, 又是一个连接部分, 106小节出现了协和的全五声音阶的华彩乐句, 此段可不受节奏、节拍的限制, 可弹成散板, 仿佛天空中出现了吉祥的云彩, 五光十色。 这一段音乐象征着鉴真大师终于冲破了惊涛骇浪和一切艰难险阻, 胜利地到达了理想的彼岸。练习和演奏这一段时要注意左右手自然、协调的配合, 弹奏出非常均匀 、漂亮的华彩乐句。 注意保留的两个全音符的音不能停留过长, 因为这个长音上方只写了一个八分休止符。 最后建立在 ‘’ff ” 力度上的音乐形象要表现出排山倒海般的戏剧性效果。接下来是神奇的107 —110 小节 , ‘ 安静、祥和、优美的鉴真主题, 象征着事业大功告成

 第五乐段 111— 127小节 ,111 —112 两小节, 表现了一种新的神圣而庄严的境界 molto allargando  “ 渐慢又渐强 ” , 练习和弹奏时千万不能着急、不能匆忙 , 要庄重大方、 自然舒展, 并推向全曲更新、更高的境界。111小节是鉴真形象的再现, 113小节直到最后, 是全曲的高潮。 ‘’庄严肃穆地 ” , 速度每分钟66

在这里作曲家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和声语言 , 尤其是四 五度叠置和弦多调叠置及音簇等手法 , 造成了一种特殊的色彩和艺术效果钟鼓齐鸣 , 庄严肃穆, 佛光普照、灿烂辉煌 … … 正如哲学上所说的音乐天地之和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