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弱宋”的来源,宋朝为何重文轻武?

 山东人若干个 2020-04-27

众所周知,宋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商业兴盛,整个朝代有不少善政,没有外戚专权,没有宦官横行,没有女祸,也没有藩镇之乱,甚至还出现了仁宗盛治那样的辉煌时代,在经济文化方面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然而,这一切还是无法掩盖宋朝在军事方面的薄弱,长久以来宋朝被人们称之为“弱宋”,宋朝立国三百余年,外患不断,在面对敌国入侵时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究其本质,“弱宋”的根源与宋朝的制度和定国基调离不开干系。

宋太祖赵匡胤本是五代后周的臣子,他发动兵变夺权,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在局面稳定之后,他兵不血刃的罢去了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然而看多了刀兵杀伐,他内心对武将有着深深的忌惮。超级通云控

有一天,赵匡胤召见宰相赵普,问他:“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赵普说:“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匡胤的问话里深深表达了他对战乱和武将夺权的担忧,而实际上,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纵观前朝历史,已有太多的先例。

众所周知,唐朝灭亡于军事割据。从安史之乱开始,唐朝藩镇割据问题就越来越严重,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他们割据一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成了一方大权在握的土皇帝,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尽管又苟延残喘了近两百年,最终还是亡于此。

而之后的五代十国更是出现了连年的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这是一个武将把持历史走向的年代,功高盖主权倾朝野的军事将领兵变夺位在这个时代一幕幕的上演。

907年,朱温杀昭宗废哀帝后建立后梁;

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唐;

926年,李克用的干儿子李嗣源在大将石敬瑭的撺掇下篡位;

936年,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夺了小舅子李从珂的天下,建立后晋;

947年,石敬瑭的爱将刘知远建立后汉;

950年,刘知远大将郭威因家眷被刘知远之子刘承祐所杀造反,刘承祐被杀后,郭威夺到大权,再立刘赟为帝。其后黄旗加身称帝,951年正月建立后周;

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53年之间,中原地区建立了六个政权,更别说被大量政权割据的南方了。甚至连赵匡胤自己也是通过所谓的“陈桥兵变”这种方法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篡得帝位。所以,赵匡胤理所当然的也会害怕他手下的武将重臣哪一天也来个夺权篡政,那么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宋怕就要这么完蛋。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为赵家延续万世的实行措施,制定相应的国策。

赵匡胤听从了赵普的建议,制定了“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国策。

首先削弱武将的势力,与刘邦和朱元璋不同,赵匡胤想出的是“杯酒释兵权”的绝招,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将兵权夺回,被誉为是千古绝唱,很好的解决了帝王与开国重臣之间的矛盾。

其次调整军事体制。赵匡胤将军权由三个机构分任,即三衙,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分别掌管禁军、马军、步军,三个机构平列,共同领导军队,却无调兵权。另外成立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军权及军令。这样,枢密院有调兵之权,却不掌管军队;三衙掌管军队,却无调兵之权,两者互相配合,互相牵制。而这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直接保证了皇帝拥有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同时削弱了宰相的军权,且在枢密院内除了设置枢密使管理之外,还设置枢密副使,其后继续设签署枢密院事为次副长官,设同签署枢密院事为末副长官。这样的组织结构不仅重叠冗繁,而且大大降低了军事效率。赵匡胤对禁军的驻扎和编排也颇费心思,在募兵时他命令将“亢健者”拣入禁兵,“短弱者”即入厢兵(地方军队),使得地方部队战斗力极弱,他又把禁军一半屯驻边境,一半拱卫京师。

除此之外,军队还实行更戍法,让统兵将帅定期调动更换防区,以避免部队领导者培植自己的势力以造成军事割据的局面。

除了针对于军事方面的制度改变之外,赵匡胤深知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道理,因而有一系列尊崇文人的措施出台。他要求大力发展科举,消除前朝科举弊端,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忠君爱国之士。

宋一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非常丰厚。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真宗也在《劝学诗》里写"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的风气。

赵匡胤虽然没有明确的“重文轻武”之类的言语,但是他做出的文武方面改革,明显是有崇文抑武的倾向,往往以文臣控制军队,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轻武变革,虽然有效地防止了武将拥兵自重,但也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军队的战斗力被严重削弱。

因此,虽然宋朝是唯一一个不因内乱而灭亡的朝代,但是整个宋朝在对外的辽、西夏、金的战争中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只能屈辱忍让、割地纳贡。即使面对国难,皇帝对武将的猜忌始终如一,“守内虚外”使得统治者首先盯得是内部存在的威胁,如名将狄青、岳飞等都是在此等情况下一步步走向死亡,而北宋的“靖康之耻”,南宋的十万人崖山投海都归于这一政策导致的军力羸弱的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