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小子蹭饭被赶出寺庙,临走留下一首诗,三十年后成了宰相

 山东人若干个 2020-04-27

《儒林外史》当中有这样两句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后人将这两句谚语交融在一起,用来表示世事无常,不要看不起某个人。

在我国历史上,成功从穷小子到王侯将相的人不在少数,唐朝时期王播亦是如此。王播出身官宦家庭,他家往上追四代,皆是为官之人,其父亲更是仓曹参军,是一个油水较大的官职。

可惜的是,由于王播父亲去世太早,所以王播的少年时代日子过得无比艰苦,仅仅有他父亲一位老友时不时的来救济一下他。但他父亲的这位军中老友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只是一个小官,家中也有老小需要照料,所以他给的钱连保障王播不会被饿死都做不到。后来王播发现附近有一个叫做惠昭寺的寺庙,而这个寺庙经常接济附近的穷人,于是王播就跑到寺庙里面蹭饭。超级通云控

刚去的时候,寺庙里面的和尚以及方丈都不以为然,相反他们还觉得王播学习十分刻苦,将来说不准会考取功名,那样的话就可以给寺庙带来好处,于是他们热情的招待王播,而王播在这里一呆就是半年多。

随着时间的流逝,寺庙中的这些僧人越看王播越不顺眼,认为王播就是一个只会蹭饭的书呆子,于是他们不再理会王播,即使是开饭了也没有人再去喊王播,时不时的还对王播冷眼相对。王播不是傻子,他能感受到身边人态度的变化,于是一气之下他在寺庙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随后选择离开了寺庙,并四处游历,增加自己的见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元791年,王播终于高中进士,得以成为陕西周至的县尉,并在当地表现出色,成功被推举为监察御史,这是一个容易得罪人的工作。但王播却丝毫不怕得罪权贵,一直例行公事,从不贪污,而也正因此,他后来得罪了当时朝中骄横无比的京兆尹李实,从而被诬陷贬官,即便如此,王播依旧不忘初心,一直在为百姓谋求福利,闲来无事时写些作品来表达自己宏伟的志向,可惜的是这些作品由于不太出色,皆失传在茫茫历史潮流中。

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令唐宪宗注意到了他,于是王播接连升官,从刑部侍郎一直坐到宰相,可谓功成名就。后来有一次王播前往扬州,偶然想到了当年的惠昭寺,抱着故地重游的想法,他来到了这个寺庙。

在王播来之前,寺庙中的方丈便得知了这个消息,由于王播身份已经截然不同,所以为了讨好王播,方丈特意将王播当年住过的地方翻新,并用上好的碧纱将王播当年临走时写的那首诗罩住。王播来到此地后,看见此情此景,不免思绪万千,于是又再次作诗道:“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这首诗是王播为数不多流传下来的诗,也是他比较有价值的一首诗,三十年的人海沉浮,从一个要饭吃的穷小子,坐到宰相的位置,王播的心境变化全都体现在这首诗中。

正因此,许多后人将这一典故加以引用,比如说苏轼的《石塔寺》就如此说道“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