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轻松秒懂玉器孔道

 内蒙古藏珠阁 2020-04-28

9张图分析馆藏古玉孔道痕迹,搞懂古玉钻孔工艺提高眼力。钻孔在古玉加工中至关重要,而钻孔的痕迹对我们鉴定古玉,意义重大。

本文甄选部分馆藏古玉孔道微痕图,通过分析孔道的痕迹,结合钻孔的工具及工艺进行阐释,有助于辨伪。

打钻图

一、桯(ting)钻

桯钻工具——箭头

桯钻,就是我们俗称的“实心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用到近代。最早的桯钻工具为玛瑙、火山燧石等制作的箭头,人们用其直接在玉器上带动潮湿解玉砂进行旋转打孔。后来出现了弓,利用弓来带动钻头加工,大大提高了钻孔效率。

桯钻痕迹1

桯钻打孔过程中,需要加潮湿解玉砂,早期会留下较大的马蹄孔,回来出现了青铜材质的桯钻,孔就越来越小,因为是手工转动,难免不能一鼓作气在同一个点上钻,必须要反复起钻,加上钻的磨损,同时进入孔的解玉砂的粗细不同,就会留下不规则的孔壁,和粗细不同的螺旋线痕迹,现在的打孔也会有螺旋线,只不过两种螺旋线特征不一样而已(划重点)。

桯钻痕迹2

桯钻痕迹2新石器时代玉器桯钻常会出现喇叭孔,主要是被磨制物体的硬度,与钻头材料的硬度耐磨性比较接近。

当进行研孔时,被磨制物体与钻具之间,会相互磨损消耗,使较粗的钻头前端慢慢被磨细,无法再下钻。这时候钻头后部,直径粗的部位开始与孔口接触研磨,使孔口的倒角度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了喇叭口(划重点)。

桯钻喇叭孔痕迹

二、管钻

管钻痕迹1

管钻一般用来打较大的孔,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使用,比如玉璧的孔和玉琮的孔都是用管钻来打的,管钻的特点是可以打大孔,中间是空心的,可以加速冷却,不容易磨损钻头(优势所在)。

管钻痕迹2

管钻的原理不同于桯钻,桯钻是将孔道内所有玉料磨去,适用于小孔;而管钻是古人智慧的绽放,只需要利用管状工具带动潮湿解玉砂,磨掉管壁一般厚的圆圈,即可下料成孔,相当于线切割(划重点)。史前管钻中,常出现双面对钻而残留的台阶,如上图。

汉代管钻玉璧内孔

到了汉代,使用铁制大型管钻工具加工玉璧,内孔及外缘全部用管钻制作。加工过程中,由于潮湿解玉砂颗粒大小不同,会在孔壁残留间距不等、深浅不一的螺旋状痕迹,如图所示。

汉代管钻玉璧外缘

桯钻与管钻都会在孔壁残留不均匀的螺旋纹,但两者痕迹不同。相对于桯钻,管钻孔道更为规则,孔壁相对圆滑,孔道较大。

解玉砂在加工过程中反复研磨孔壁,因此包浆较好,而桯钻孔壁相对较为粗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