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自我”发展三阶段:更好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王明鹏 2020-04-28


社会心理学教材中,对“自我”定义是这样的,“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以前文章中(自我概念中的三个我:主我、客我、镜我谈过了自我意识的三个“我”,即主我、客我、镜我,分别描述为:主体我“我是谁”,客体我“我认为我是谁”,镜中我“我认为别人认为我是谁”。

这里,重要的是加强对“客我”的认识,也就是深刻思考我到底是谁,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究竟如何,思考个人价值所在。

认识自我最好工具:用人格结构理论解剖自己也谈过想要深刻理解自我,必须从人格结构来讨论,也就是精神分析中的三个“我”,即本我、超我、自我,分别描述为:原始欲望快乐的我、遵循社会规范道德的我、顺应现实环境需要的我。

这里,重要的是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强大自我能力训练,提高协调本我、超我和环境的综合能力。

上面这些自我知识,可以认为是从横向角度观察自我,“本我、超我、自我”是内涵,“主我、客我、镜我”是外延。

现在从纵向角度观察,看看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即是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如何。

自我意识发展三阶段,各自特点不同

社会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发展有三个阶段,按照年龄划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一是,生理自我从出生后8个月开始,到3岁左右,相当于婴儿期。

这个时期,孩子主要发展生理自我意识,“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比如孩子渴了,原本说“宝宝要喝水”,突然有一天孩子会说“我要喝水”,这就发展出自我概念,开始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又比如,一旦从照片或者视频中发现了自己,非常兴奋,能够区分自己来。

二是,社会自我从3、4岁到13、14岁,差不多10年时间,相当于幼儿和儿童期。

这个期间,孩子在认识自我身体基础上,主要发展社会自我,比如从问“我是谁”到问“你是谁”,有了发展社会关系的需要。

这其实就是个体社会化过程,孩子上幼儿园到上学读书,意味着从家庭开始,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从新环境和周围伙伴相处中,不断发展适应环境和提升自我意识能力。

三是,心理自我从13、14岁到成年,差不多经历10年时间,相当于青少时期。

“发展到此阶段,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孩子开始追求独立自主,内心思考“我要成为谁”,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寻求“自我同一性”。

这个阶段,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迅速形成,对终生影响巨大。

重视自我意识发展规律,调整教育方式

重视自我意识发展这3个阶段,是“由于自我概念的发展,个体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表现为主动和独立的特点,强调自我的价值与自我理想。特别重要的是发展了自尊和自信心——自我概念中两个主要因素。”

这也正是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要重视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所在。认识到自我发展具有阶段性,就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遵从孩子心理发展规律,采取合适应对措施。

按照自我发展各阶段不同特点,给出父母教育孩子的指导建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婴儿期孩子要发展身体意识,这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父母要陪伴孩子,多增加身体接触安慰,让孩子有安全感,产生依恋感,奠定亲密亲子关系。

童年期孩子要发展社会自我,就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和同龄孩子玩耍,在孩子过生日等时候邀请小伙伴聚会,支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学会表达自己需求同时,要理解不同人有不同需求。

青少年期孩子进入青春期,意味着独立自主意识加强,强烈表达自己要求,有不合情理言行,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要牢记这是孩子心理自我成长的必然,要尊重孩子意愿表达。

二是接受孩子个体差异,不着急多帮助。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从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可以得出。

自我发展有阶段性,具体到自己孩子会表现有差异性,发展有不均衡性。智慧父母能在孩子自我发展不如别的孩子时,不指责,不批评,不代替,不着急。

比如,小孩子尿床,喜欢多动,学习能力欠缺,生活习惯培养,性格害羞内向,等等。这时候记住,“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能帮助孩子,就要闭嘴少指责”。

很多父母的焦虑,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不过投射出父母自己的焦虑,这时候注重发展孩子相应年龄的主要自我意识就好,要“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上,避免孩子最差才是目的。

三是陪伴孩子成长过程,就是父母成长过程。

要明白孩子自我成长过程,其实是父母培养亲子关系过程,家长自我成长过程。

亲子关系自有发展特点,那就是从依恋开始,到尊重支持,再到放手独立。

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指出,“依恋的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特点,神经症病人的很多苦恼、困难和心理冲突的根源就是依赖。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人从小到大,只有在与同龄人经常的交往中,心理才能走向成熟。”

放手孩子远离自己,走向独立自主,这对很多父母是巨大考验,因为放弃自己最亲密关系是痛苦的。但这也正是亲子关系独特之处,“所有关系都是亲近为主,唯独亲子关系以分离为目的。”

同时,陪伴孩子成长期间,需要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理解孩子需要,如何鼓励支持孩子,如何主动示弱互动,如何觉察自我局限,等等,这些都是更大更广范围人际关系的反应,父母当然也会因为亲子互动而受益。

认识自我意识发展规律,了解3个阶段不同特点,目的是运用这些知识,更好觉察自我,提高亲子互动关系,为家庭教育起到导航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