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运项目古人也会玩

 zdjphoto 2020-04-28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古人都是终日吟诗作画弹琴饮酒的形象,而女子似乎永远难出闺门,只会刺绣女工。只能说,古装剧害人不浅啊~其实古人不光重视精神世界的培养,就像现在的教育理念一样,要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封建主义接班人。

就拿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里约奥运会来说,比赛项目种类多样,包括足球、射箭及摔跤等,而其中的一些现代运动在古代绘画中也有迹可循。毕竟古代虽然没有相机,但万人之上的皇帝跟现代人一样喜欢”拍照晒朋友圈“,皇宫一有什么宴会活动或重大事件就叫画师画下来,留给子孙后代看。

今天就带大家从古画中探一探,古人没有奥运会都在玩哪些体育运动~

蹴 鞠

“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在中国古代,蹴鞠这种最早形式的足球,作为一项国家级顶级赛事,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爱,人们对蹴鞠的激情,也绝不亚于如今我们熬夜看世界杯的疯狂。

2004年初,国际足联就已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据《战国策》和《史记》两部文献典籍记载,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就流行起了蹴鞠。

而到了汉代,蹴鞠成为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最初流行于民间,在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上还保留着民间蹴鞠的画面。后来由于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喜爱蹴鞠,又将此类运动引进到宫廷中。


《宋太祖蹴鞠图》

汉高祖刘邦、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赵匡胤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超级球迷”,甚至连“球星”都有,施耐庵《水浒传》中描写的由一个市井泼皮逆袭成为殿前都指挥使的高俅,便是宋朝球技高超,经常陪伺宋徽宗踢球的著名球星。

汉代的蹴鞠已趋于专业化,更出现了中国最早关于蹴鞠的书籍,即《蹴鞠》二十五篇。汉代还出现了女子蹴鞠,女子蹴鞠在古代又称为“美人蹴鞠”,带有娱乐与表演性质,它体现的是女子在蹴鞠时的一种特有的阴柔之美,在当时的画像石与画像砖上常能见到女子蹴鞠的优美姿态。


明画家杜堇《仕女蹴鞠图》

五代以后,由于缠足恶俗的出现,直接剥夺了女性踢球的权利,“女足”渐渐走向落没。



从明代起,蹴鞠开始走向衰落,并由竞技性转向娱乐性。在《明宣宗行乐图》中就有朱瞻基在御园亭中观看众人蹴鞠的场景。在清代,由于统治者实行弱民政策,蹴鞠由陆地比赛改为了冰上游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蹴鞠的发展。


明人绘 宣宗行乐图 (局部)蹴鞠


清 黄慎 《蹴鞠图》

射 箭

1972年,射箭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而中国的射箭活动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射箭的起源与人类狩猎与防卫的需要有密切关系,如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件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石箭,说明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弓箭。古代的射箭不仅作为竞技运动、军事训练项目与娱乐活动,还属于教育的一部分,被列为“六艺”之一。


古代不定期有一种名为射柳的游戏。所谓射柳,就是用箭射柳枝,这种运动源于中国北部的少娄民族。


《道光绮春园射柳图卷》佚名

古代的射箭具有多种形式,包括习射、射侯和猎射等,还涌现出许多射箭神手,如传说中射下9个太阳的后羿,春秋时期能够“百发百中”的养由基,汉代时可以“夜射饮羽”的名将李广等等。

宋代欧阳修曾制定出“九射格”,将古射礼纳入酒令,具有一定的游戏性质。明清时期的射侯活动更为普遍,例如《明宣宗行乐图》中就描绘了射侯的场面。画中的一位射手正拉满弓箭,远处放置着有两面旗帜,中间立侯。


明人绘 宣宗行乐图 (局部)射箭

再如,清代传教士画家王致城的《乾隆射箭图》也描绘了乾隆皇帝及随从在避暑山庄试马埭射侯的场面。作品的背景中有溪水流过,叠砌而成的山石掩映着文津阁的院墙,近景中可见秋色浓郁,写实生动。在此画完成后,曾悬挂在避暑山庄如意洲的双松书屋内。


清 王致成 《乾隆射箭图》

捶 丸

中国的高尔夫——捶丸形成于北宋时期,发展兴盛则是在元、明时代。“捶”即击打,“丸”即小球。捶丸的前身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到了宋代,步打球进一步发展,就出现了“捶丸”的击球游戏。

到了元代,捶丸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体育项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出现了一部由宁志老人编写的专门论述捶丸的著作——《丸经》,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高尔夫球的专著了。捶丸运动经过了宋、元、明三代的发展繁荣后,在清朝由于满族贵族不喜欢这项运动而衰落。


明 杜堇《宫中图》中的女子捶丸场面

捶丸的比赛有两种:一是分组为战,二是不分组,各自为战。在比赛前,参赛人员会在“关牌”处领取筹,最终以得筹多少来分胜负。当时的捶丸运动还有一系列的惩罚规则,如不许换球,不准重捶,不能借棒给他人等等。从某种角度来看,捶丸与高尔夫球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例如,两者都有球洞,都是用杖击球,比赛场地皆要求地形复杂。


明人绘 宣宗行乐图 (局部)


明人绘 宣宗行乐图 (局部)捶丸

击 鞠

中国古代的马球称为“击鞠”,比赛时,骁勇的马球健儿们,手持球杖,骑在奔驰如飞的骏马上互相争逐击球,以将球击入球门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关于击鞠最早的记载见于曹植的《名都篇》,其中有“连骑击鞠壤”之语。


到唐代,击鞠活动盛行于宫廷与民间,这与当时的“尚武”之风有一定的联系。唐代的皇帝们大都是马球迷,他们不仅爱看,而且也会打,有的还相当出色。唐代的妇女也爱好马球,皇宫中宫女们也以打球为乐。



唐代女子击鞠图

在唐代的宫城禁苑内多筑有打球的场地,而在军队中马球又成为一项竞技性很强的练武项目,如《资治通鉴·唐纪》中称唐代的左右神策军中专门有马球能手。此外,在唐代的墓室壁画中也多次出现击鞠的场景,例如唐章怀太子墓的墓道西壁就绘有《打马球图》。画中有20匹各色骏马,骑者穿窄袖袍,脚穿黑靴,皆左手执缰绳,右手持杖,整个比赛场面十分紧张激烈。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打马球图》

自辽代至元代,击鞠运动仍然十分流行,像辽圣宗耶律隆绪经常和大臣进行击鞠比赛,金世宗完颜雍亦喜欢击鞠。在内蒙古敖汉旗宝国吐乡的一座辽代墓室壁画中,曾发现有描绘击鞠的场面。画中共有5人,他们手持球杆在马匹上争夺红色的马球,骑者神态各异,竞赛气息浓厚。


元 陈及之《便桥会盟图》中的击鞠场面

元代的击鞠活动在参赛人数和技艺上都远超金代,但明代后击鞠却开始走向衰落。在明人所绘的《明宣宗行乐图》中就有皇帝在宫中观看击鞠的情景,画中的明宣宗坐在椅子上,场上一人乘马举旗前奔,后面一人挥舞球杖冲向球门,场面热烈。到了清代初期,击鞠活动被统治者禁止举行,在康熙后再次出现,但不再具有之前的鼎盛气象。


明人绘 宣宗行乐图 (局部)马球

马 术

骑术,又称为“马术”,古代又称为“御”,与“射艺”一样,为六艺之一,在中国古代是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包括赛马,还有马戏等等。最早出现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中。

汉代赛马活动不仅流行于民间,也盛行于宫廷。汉武帝极为热衷赛马,经常举行赛马活动,自汉代以来,除了赛马之外,还形成了以骑术为基础的多种多样的马上技艺,如骑手在马上做出各式造型,或进行高难度的骑射,或百骑争先,竞相夺标等等。


元 陈及之《便桥会盟图》中的骑术运动

唐代的骑术形式趋于多样化,出现了“马伎”表演,有卧骑、立骑等各种姿态,唐玄宗时每到迎宾之际还向客人展示女子骑马队。此外,唐代的骑术还出现了“舞马运动”,以唐玄宗时期最为风行,这些舞马者身着盛装,在乐曲中进行舞蹈表演。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到明清时期,骑术除了作为表演外,还成为军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清代郎世宁等画家创作的《马术图》中,就展现出清军马术训练中的各种技艺。



清 郎世宁等绘《马术图》

角 抵

角抵,满语称为“布库”,是由原始先民的角力搏斗演化而来,最早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意为两两“抵触”,起初是作为具有技艺的表演形式。

角抵是中国古代摔跤运动,是人们用自身的力量而不借用任何工具去征服自然界的一项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类最原始、最早的一项体育活动。摔跤运动有多种形式,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不论是哪个民族的;这是一项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运动,竞技时不仅需要灵敏的反应,合理动用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而且同时还要注意动作的优美和利落,要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春秋时期,角抵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项目,至魏晋南北朝角抵出现了另外一个名称,即“相扑”。在隋唐时期,角抵深受皇帝的喜爱,例如唐穆宗每三日必看角抵杂戏,晚唐时为了方便表演还专门设立了“角抵朋”。

宋代的角抵十分盛行,出现了角抵社、相扑社等组织,其运动形式分为两类:一是正式决定胜负的比赛,即“露台争交”,二是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性角抵,这在当时的百戏表演中较为常见。此外,宋代有一个叫调露子的人写了一部《角力记》,详细记录了角抵的沿革与技巧,成为中国第一部关于摔跤的书籍。

到清代,满族式的布库与中原式的角抵相结合,也将这项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当时的清廷设有专门管理角抵的机构,名叫“善扑营”,以角抵为职的人则称为“布库手”,其任务是研究和练习摔跤。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他们会在养心殿御前举行摔跤比赛。清代画家郎世宁创作的《塞宴四事图》中就描绘了角抵的场面。


《塞宴四事图》中的角抵场景

冰 嬉

早在隋唐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就掌握了冰雪运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曾经发明了一种滑冰的竹马,人踏在竹马上,手执曲棍,在冰面上滑行。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滑冰的方式之一。

距今1400多年前,室韦人就已经掌握了相当于现在雪橇的滑雪技巧。宋以后,古代中国的冰上运动更为兴盛。元代人的骑木,即是滑雪、滑冰。当时,人们还将之用在交通运输方面。1625年东北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举行了盛大的冰上运动会,第一个项目是冰球,然后又进行花样滑冰表演。当时,冠军获赏银二十两,亚军十两,这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进入清代后,冰嬉这项体育活动也随之走向内陆,逐渐演变成一种带有娱乐性质的冰上运动。


清 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绘 《冰嬉图》(局部)

清朝的历代皇帝都对冰嬉十分重视,还将其纳入到军事训练的项目中。清代的冰嬉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官方的,具有制度性与组织性,运动费用由内务府提供,是专供皇帝游乐、检阅军队的盛典活动。二是民间的,以冰上足球比赛和戏耍为主,参与人员不受限制。而冰嬉项目主要有三种:抢等、抢球和转龙射球,其中抢等类似于现代的速度滑冰,抢球是冰上足球运动,转龙射球则是融入射箭技术的走冰活动。


清 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绘 《冰嬉图》(局部)

除了上面编大人介绍的这几项,其实在古代,围棋、放风筝和荡秋千也属于体育运动的范围。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树,在劳动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


荡秋千不仅能培养人的勇敢精神,而且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平衡功能。春天放风筝,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的阳光和春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同时,由于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获得消除冬日气积郁、祛病健身之功效。此外,放风筝时,双眼面对蓝天,飞行的风筝千姿百态,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