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如何记录?看史家直书的精神

 桑榆非晚斋 2020-04-28

今天说一个《左传》上记载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个姓姜的美女,是齐国贵族、权臣崔杼的家臣东郭偃的姐姐,嫁给了棠邑大夫棠公,于是就叫棠姜。而崔杼的妻子生下两个儿子后,不久便去世了。

公元前548年,棠公死去,崔杼让东郭偃为自己驾车去吊唁棠公,见到棠姜后她的美貌深深吸引便想娶她为妻。于是去找家臣东郭偃,求他想办法。东郭偃说: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翻成白话文意思就是:自古以来男女同姓不婚,主公是丁公后代,下臣是桓公后代,咱们同为姜姓,主公您想娶我姐姐恐怕不合适吧。(插入题外话:这说明在春秋时期,传统的仍然维持着,同姓不婚”仍然是严格遵守的原则。的观念到战国时期渐归淡薄,及至秦代竟基本消灭。后世中国所说的,其实是古代的敬请期待拙文《姓氏古今谈》)

崔杼为此事又占卜师算卦,结果卦象为凶。但他坚持迎娶棠姜,并且自我开解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意思是:棠姜是寡妇,有什么妨害呢死去的丈夫已经承担过这凶兆了。最后还是娶棠姜,抱得美人归可事情远没有就此结束,历史上的这桩孽缘在沿着人性的狭窄小径继续往前推进。

崔杼的国君齐庄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棠姜也为之痴迷并倾倒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于是便趁机会到崔家去和她私通,还把二人私通时顺手捎带走的崔杼的帽子(一定是绿色的),赐给别的大臣。我们现在自然无法推想齐庄公当时此种行为的心思,他很可能达到的实际效果就是晒一晒与棠姜的恩爱。崔杼怀恨在心,怒火中烧,便设计杀害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公子杵臼为君,这就是齐景公。崔杼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独揽朝纲

但他对弑君之罪日夜惶恐不安,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伯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

太史伯抬头看了看崔杼,拿起竹简,提笔书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伯。

按当时的惯例,史官一职世袭。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的二弟太史仲,命令写成庄公是因为身患疟疾而死,太史仲不从,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仲。

接着他又将太史的三弟太史叔召来,但太史叔还是在竹简上秉笔直书,崔杼又杀之。

最后只剩下了四弟太史季,崔杼对他说:汝三兄皆死,汝独不爱性命乎?若更其语当免汝。”意思是,你的仨哥都死了,你就不想活命吗?只要你按我说的写,换掉你兄长原来的话,你就能活命。

太史季答道:据事直书,史氏之职也。失职而生,不如死。昔赵穿弑晋灵公,太史董狐以赵盾位为正卿,不能讨贼,书曰:赵盾弑其君。盾不为怪,知史职不可废也。某即不书,天下必有书之者。不书不足以盖相国之丑,而徒贻识者之笑,某是以不爱其死,惟相国裁之

这一段话比较长,翻成白话文,他说:按照事实真实记载,是太史的职。失职活着,还不如死去。从前赵穿杀害国君晋灵公,太史董狐认为赵盾身为晋国正卿,不能捉拿凶手,在史书上记录:“赵盾杀害国君”。赵盾不因此怪罪董狐,他知道史官的职责不能废弃。我即使不直写,天下一定还有书写不直书不能够掩盖相国您杀害国君的事实,只贻笑大方罢了,我不是不想活命职责所限,您随便吧。

最后崔杼无奈,叹一声,只得让太史季退下。

当听到国都里的史官都被杀掉的消息,一个住在国都之外的史家南史氏,就背上竹简来到国都,目的是记录崔杼弑君”,准备前赴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于史,见太史季活着出来了,并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

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史家要有绝不作假的气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