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奶偏阴寒,喝错反而加重痰湿?这样喝牛奶,滋补不伤身

  平凡的人 2020-04-28

来源:上医健康

病毒面前,为了增强抵抗力,大家都想尽办法。

“加强营养,多吃鸡蛋、鸡肉和牛肉,多喝牛奶”算是近期主流的全民饮食指南了。

但到底要喝不喝牛奶,中医也有自己的看法。以下截图,来自中医名家徐文兵老师微博。


徐文兵老师对于牛奶的看法,详细的可以阅读以下的文字,摘编自《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上古天真论》。这也是中医界大部分人对于牛奶的态度。

长大成人还未断奶的,也就只有人类了

从“道法自然”的角度来看,世间没有哪个动物长大了以后还要去喝奶的,除了人之外。

为什么说牛奶是给孩子喝的呢?
孩子是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极快,而牛奶是偏阴寒的东西。

纯阳之体碰上纯阴的东西,一结合正好。

有的病人说:“我把牛奶煮热、煮开了喝,不就热了吗?”那么,你要吃冰镇辣椒,就算它是冰镇的,但它也是“热”的。同理,牛奶煮开了,它也是“凉”的,也要消耗你的阳气。

小孩子阳气非常足,一天到晚活蹦乱跳,不知疲倦,心率都在90以上,身体还特别暖和。

而老年人心动过缓,阳气不足了,怎么能拿阳气不足的身体去喝那种极其阴寒的东西呢?

可能有人就会反驳说:

“日本人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喝牛奶,
人家的平均寿命也挺高的。”

要知道,现在日本人几乎95%的人得了花粉症。一到春天,你到日本一看,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全都对花粉过敏。

过敏有很多种,一种是对花粉过敏,一种是对吃的东西过敏,这都是因为你的身体受不了异体蛋白而导致的。

还有一个现象:日本人因为抑郁而自杀的概率是最高的,这也跟他们吃的东西性质有关。阴寒的东西化不了,最后集结成一种负面的能量积聚到内心,然后,他就感觉活着没意思,就会想寻死。

对于成年人来说,
最好不要每天拿牛奶当水喝

有网友在网上留言给我说:孙思邈不是说牛乳有营养,要提倡大家喝牛乳的吗?

大家想一想,那个年代能喝上牛奶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大富大贵的人。那时候,穷人或是平常不喝奶的人,都是生病的时候喝点牛奶当药用,因为牛奶有滋补的功效。

有一个五汁饮就是一个治病滋补的方子。

人在大病一场后会失去很多体液。然后,我们就配上五种材料,比如甘蔗汁、牛奶、荸荠汁等这些能够很好的被人体吸收的液体来喝,这也能起到治病的效果。


所以,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牛奶可以是临时或是暂时拿来当药喝最好不要每天当水喝。

如果非要喝牛奶,那就加些中药进去,把牛奶的阴寒给“化”一下。

比如说,在牛奶里面加一点热性的中药:干姜、肉桂、荜菝(一种热性的药),或是桂皮。

广东名小吃“姜撞奶”是姜与牛奶碰撞出的美食,也符合中医的理念。


——以上摘自徐文兵《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上古天真论》

对于特别喜欢牛奶,但又不太敢喝的人,
推荐一个很好的喝法:桂皮+奶茶。
【材料】桂皮或肉桂3克、八角一枚、丁香2粒、红茶5克、生姜3-4片。全脂牛奶250ml、红糖5克。

桂皮、生姜是一定要有的,桂皮也可以用肉桂粉代替。红茶也可以用红茶茶包代替。

【做法】
1、将桂皮、八角、丁香、生姜放入小汤锅里,加入250ml水,煮沸,转小火继续煮约5-8分钟。

2、将红茶放入小汤锅中,继续煮约4分钟,茶汤色会慢慢变红。这一步我喜欢把红茶装到茶包里,再入锅煮,这样就省去了出锅时过滤的麻烦。

3、最后把全脂牛奶、红糖倒入锅中,再次烧沸腾,搅拌均匀即可关火。

捡出香料渣,或用小网筛滤掉茶渣,就可以趁热喝了。
这是我参考印度拉茶,研究出适合我们国人口味的做法,而且搭配非常精妙:

桂皮。长于暖丹田之气,把下焦的火点起来;
八角。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健胃止呕;
丁香、姜。温中、暖肾、降逆、止呕。

这里面用的香料,都是温暖中焦脾胃,和下焦肾阳的。是把身体中下部的小太阳,给燃起来。而中下焦,也是全身最容易阴冷的地方。

以上这些辛香温补的香料,加上红茶升清降浊、和甘味的牛奶,红糖合用,在温补阳气的同时,还能将阳气宣散到全身。

既能平衡牛奶的阴寒,还一边补阳,一边通阳,补而不滞,才不会产生内热,是补阳气的要义。

❤️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吐槽”牛奶,其实并不是说它多么多么糟糕,吃不得了。

在我看来,它就是普通的一种食物,和梨子偏凉、荔枝偏热……等等任何一种食物一样,也有着小小的偏性。

只不过如今我们对它的认知和食用习惯,让它在某些方面的功能过于夸大,从而忽略了这偏性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那么,我就从食物性味上来提个醒,方便大家以后吃起来心里有个底,好趋利避害,无往不胜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