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敬:排名不高的梁山好汉,却能写会算,管理整个山寨钱粮

 少读红楼 2020-04-28

有人说宋朝是中国历史的有名的“文人社会”,的确,自从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使得大批读书人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待,那些考上的,固然可以“一朝看尽长安花”,但那些落榜文人呢?他们的日子又将如何?

有人会继续凿壁偷光,以形成“范进中举”这样的心酸故事;有人也会放弃灵魂,去豪门大家里去当清客讨生活;还有的人心术不正,仗着自己胸中有半点文墨,便助纣为虐,狐假虎威。

《水浒传》里的神算子蒋敬,则向我们展示了落榜文人的另一种活法。

(一)蒋敬之才

熟悉梁山一百单八将的人都知道,山上不仅有能征善战的将领,还有许多技术性人才。比如擅长伪造公文的萧让,金大坚;能治百病的是安道全,能制造兵器的是汤隆和李云,能偷窃的是时迁,会放炮的是凌振。

蒋敬外号神算子,说白了就是这个人能写会算,在梁山大聚义时候,他担任的是“考算钱粮支出纳入一员”。可别小看这个职位,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时后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蒋敬作为梁山的“军需处长”,从某种意义上,俨然就是这支起义军的中枢机构。

可惜蒋敬并没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包括作者施耐庵本人,都没有给神算子一句台词。这可能和古代军事小说的写法有关。在这种书里,战争胜负取决于“武将单挑,谋士战略,法师斗法,主公贤愚”,至于后勤保障,只是在“劫粮”这样的桥段里才会出现。

尽管蒋敬在书里书外都不起眼,但并不代表着他是无能之辈。梁山上混子虽多,但绝对不会有神算子的位置。山寨大大小小的吃喝用度,都在蒋敬的算盘下清清楚楚,在我看来已经不容易。尽管与蒋敬一起掌管钱粮的,还有小旋风柴进和扑天雕李应。但宋江给他俩这个职位,更多的有点拉拢的意思(肥差),同样柴、李二人过着财主生活,对理财也远不如蒋敬拿手。

管钱本来就是个麻烦事,更何况是管梁山好汉的钱。因为水泊里并不像宋朝那样实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就是说梁山的财政系统其实非常的混乱。一方面是大家嘴上说的“论秤分金银,整套穿衣服”,好像是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乌托邦世界。但另一方面,随着山寨人越来越杂,谁心里多少有点小九九。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中饱私囊的情况。

再加上山寨还有像李逵、刘唐这样的莽汉,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山寨没钱了,出去抢便是。男子汉大丈夫,扣扣搜搜的,那还是个好汉吗?所以梁山的钱粮,真的就是来得快,去得更快。可在这样情况下,蒋敬依然可以将山寨后勤做好,不仅没有耽误打仗,以至于在梁山招安的时候,可以做到“分金大买市”,足以看出神算子的治理有方。

值得一提的是,蒋敬之前是个读书人,按理说应该是满口的“之乎者也”,爱较真的理想主义者。可是自打上梁山后,面对一群土匪,却可以一直平平静静,有点让人想不通。当我们将他与铁面孔目裴宣一起看待时,似乎得到了答案。

裴宣本来是大宋体制里的官员,就因为为人刚正不阿而被流放。上梁山之后,却被宋江封为“定功赏罚军政司”。表面看来,宋公明做到了人尽其用,将裴宣铁面无私的优点在山寨上得以发挥。可仔细想想,在梁山这个完全的“熟人社会”,你如何能做到铁面无私?比如李逵,多次违反军纪,可是裴宣也照样奈何不了他,渐渐成了个梁山上的一个“泥菩萨”。

在这遇着一个哥哥,姓裴,名宣,祖贯是京兆府人氏。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极好刀笔。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亦会拈枪使棒,舞剑轮刀,智勇足备。为因朝廷除将一员贪滥知府到来,把他寻事,刺配沙门岛,从我这里经过,被我们杀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聚集得一二百人。

原来裴宣上山前已经归入绿林,江湖上那些约定成俗的兄弟义气,早就冲散了自己心里的铁面无私。蒋敬又何尝不是如此?科举落第后的他,在黄门山落草。其实不管是在黄门山还是梁山,对蒋敬来说没啥区别,不过是管钱粮多少的问题,打仗厮杀是别人的事情。所以说,绿林不为人知的黑暗,蒋敬没上山前就了如指掌了。就算这样,他依然兢兢业业,并没有一丝懈怠。

(二)蒋敬之算

相比于蒋敬天天对梁山后勤的精打细算,我更佩服的是他对命运的算计。人生的关键点就在几处,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可在蒋敬身上,我看到了他那超脱常人的智慧。首先是他的上山落草,对于李逵他们,落草大概就是换个地方杀人,但是蒋敬,一个从小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的读书人,落草应该纠结了很久吧。

蒋敬祖贯是湖南潭州人氏。原是落科举子出身。科举不第,弃文就武。颇有谋略,精通书算,积万累千,纤毫不差。亦能刺枪使棒,布阵排兵。因此人都唤他做神算子。有诗为证:高额尖峰智虑精,先明何处可屯兵。湖南秀气生豪杰,神算人称蒋敬名。

在多次努力而无果之后,人难免会产生信仰危机。如果蒋敬顺利地通过科举,以他的才能,也许可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理财大家。如果蒋敬弃文从商,那神算子没准可以富甲天下。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读书人,竟然选择了投奔绿林,选择了离开主流。

黄门山上的四位好汉,在我看来,是《水浒传》里成分最复杂的一个山头。大当家欧鹏是军汉出身,二当家蒋敬是知识分子,三当家马麟是流民,四当家陶宗旺是农民。虽然说山寨头领都是意气相投,但是这四个人说实话真的没什么共同语言。

换句话说,黄门山的聚义,更像是四个失意中年人搭伙过日子。既没有七星聚义那样的肝胆相照,也没有林冲上梁山的血海深仇。这样的山寨,既没有凝聚力,也没有战斗力。

从上梁山以来,他们四个的关系就可以看出,就是那么回事儿。欧鹏与马麟虽然都是小彪将,但从未看到两人有过交集。至于陶宗旺,则更是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所以,黄门山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就是投奔梁山。

那四筹好汉见了宋江跪在前面,都慌忙滚鞍下马,撇下军器,飞奔前来,拜倒在地下,说道:“俺弟兄四个只闻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大名,想杀也不彀个见面!俺听知哥哥在江州为事官司,我弟兄商议定了,正要来劫牢,只是不得个实信……料想哥哥必从这里来,节次使人路中来探望。犹恐未真,故反作此一番结问。

虽然书里没有明说,但十有八九是蒋敬的计谋。既然要投奔梁山,那自然得让宋江知道他们的实力。于是蒋敬等人把家底全部拿出来,再通过一番“虚张声势”,让宋江等人觉得黄门山不是等闲之辈。再又告诉宋江,要不是梁山军马,他们黄门山就准备替天行道救宋江了。

这无疑给了宋江大大的面子。所以黄门山的四位头领,虽然看上去没有太多的战功,但除了陶宗旺,都有着不错的排名。不为别的,对于刚刚上山人心未服的宋江,黄门山四好汉的出现,给了他无形的支持和力量,好像在告诉晁盖他们,看到了吗,没有你们,也有人救我!这里面,神算子蒋敬功不可没。

如果说蒋敬的第一次算,让他成了赫赫有名的梁山好汉,那么第二次算,则让他真正成为了人生赢家。自打上山以来,虽然他文武双全,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显露。以前我觉得这样是不上进的表现。但在逐渐经历人情世故后,突然理解了蒋敬。

他本是有棱有角的文人,在屡屡受落第打击后,他开始幻想书里的江湖世界。可当他真正走进去后才发现,那些大侠,其实就是会武功的无业游民。江湖不过是少年时做的梦,人到中年的蒋敬,已经不想再折腾了。文武双全,可文不能中举,武不能安邦,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有时候清淡才是生活的本质。

梁山是个喧闹的地方,到处充满了宴会和酒肉。可就在这里,蒋敬寻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尽管这片净土是如此的脆弱。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固然可喜。但他们往往耐得住贫贱,却守不住寂寞。但在蒋敬的小小方寸中,外人看来一文不值,但却是自己内心的宝贵故乡。

当朝廷的一纸诏安令下达后,梁山好汉离开了他们的水泊,去了东京面圣听封。看到梁山的分金大买市,蒋敬心里应该是有触动的。虽然梁山有一百单八将,但梁山并不是和每个人都有故事。

有的人把梁山当家,有的人把梁山当跳板,蒋敬对山寨的感情,其实有点复杂。一方面,自己也无心打家劫舍,与山寨的尚武气息不大一样,但另一面,梁山就像自己养大的孩子,多少也有一点感情。

在征讨方腊的时候,黄门山其他三位头领都死于非命,只有蒋敬而善终。弱不是错,但是在战争里,弱就是原罪。段景住、侯健平时压根不打仗的人,这时候上战场,说白了就是送死。虽然为国战死是高尚的,但蒋敬这种始终坐镇后方做自己该做的事,则更令人欣赏。正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

(三)蒋敬之终

在故事的结尾,不起眼的蒋敬在战场上转了一圈,又回来到了东京城。一切,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当初少年志得意满,在帝京窥天下举子如同草木。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曾经的轻狂也变成了有点中年的沉郁。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那个在黄门山徘徊不定,踌躇不前的少年,如今已经称为朝廷命官。看着周围兄弟一个个倒下,也许这一切都是天意,原来这朝廷如此昏暗,幸亏当年落第了,不然现在身死他乡也未可知。好了,一切都结束了,解甲归田,用自己这些年在绿林的收入,做个富家翁罢。

虽然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对于蒋敬来说,梁山泊的故事,则是一段亦真亦幻的梦。也许在他老了之后,会有声有色地将山寨的故事讲给邻里听。那可是一段精彩绝伦又波澜壮阔的史诗,况且自己也是参与过的。

也许满头白发的蒋敬回想曾经的故事,或者眉眼里会浮上一丝微笑,讲给自己的孙子说,你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场面吧,那才叫一个热血沸腾,那个寨主还给我下跪呢。

每当说到这里,老头子都会下意识地掐一下自己……

作者:赵宝玉,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