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为何要拥立朱祁钰为帝?他是唯一的选择吗?

 风尘讲历史 2020-04-28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军土木堡大败、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回朝廷,震惊朝野。明朝二十万精锐都在前线,如今伤亡惨重,瓦剌大军又进逼北京,据记载,“时京师戒严,羸马疲卒不满十万,人心汹汹,群臣聚哭于朝,议战议守未决”。国不可一日无君,虽然郕王在监国,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明英宗一天是皇帝,瓦剌就能威胁明朝多一天,只有废除明英宗的皇位另立新君才能让明英宗失去价值,明朝也就能一心对敌。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立谁为君了。

1

在当时有三个选择,分别是太子朱见深、郕王朱祁钰和湘王朱瞻墡。按照礼法来说,既然明英宗立了太子,那么皇位自然应该由太子朱见深继承。可朱见深当时只有两岁,而明朝已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了,由一个两岁的小孩坐镇朝廷无法掌控局势。明朝需要的是一位有能力、能主事、能决断的年长皇帝。而在诸王之中,朱瞻墡最年长并且十分贤能,是众望所归的皇位继承人,孙太后也召他入宫。但朱瞻墡不肯奉召入宫,还上书请求立太子为帝,让郕王监国。朱瞻墡的推辞和朱见深的年幼让皇位落到了朱祁钰的头上,不过比较下来朱祁钰确实是最佳的选择。所以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就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大明新君,也就是后来的明代宗。

2

朱祁钰即位后也没有让满朝文武失望,任用一大批能臣,于谦、王竑、彭时、商辂、陈循、王文、胡濙、萧镃等人都在他的领导下发挥了自己的最大作用。瓦剌首领也先见明英宗已经不是皇帝了,以此要挟明廷的计策失败,立刻兵发北京,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十一日瓦剌大军就已经抵达北京城下,来势汹汹。不过北京城二十万守军早已经准备好迎敌了,两日后于谦、石亨就率军在德胜门外大胜瓦剌,不甘失败的瓦剌转而进攻西直门的明军,又被击退,随后整顿兵力对彰义门发起进攻,这次明军佯装失败,把瓦剌大军引进土城,而明军火枪手早已经埋伏好了,等瓦剌大军中计之后就立刻阻击瓦剌,再次大胜。时逢冬天,北京天寒地冻的,瓦剌实在是无法久战,只得退出塞外,北京城的危机由此解除了。

3

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在朱祁钰的支持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可谓是力挽狂澜。而太上皇朱祁镇也于景泰元年(1450年)被瓦剌送了回来,朱祁钰自然是不肯将皇位还给哥哥的,但又不想背上杀明英宗的骂名,就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他的心软也为他日后失去皇位埋下了隐患。但不得不说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期间的政绩还是可圈可点的,时人评价他“萃涣倾否,外攘内修”,在位期间真正做到了尊重大臣,体恤百姓,赏罚分明,还经常减免赋税,让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可以说明代宗是一位好皇帝,但也犯了两个错误,那就是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和软禁明英宗,到头来儿子朱见济早夭,皇位也被明英宗再次夺取,朱祁钰也就在命运的玩笑中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宫中,也是悲情。

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