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因成迷的苏秦:官拜六国相,如何一怒而天下惧?

 五星辉煌 2020-04-29

引言

有大才者,自然希望能被主君委以重用。若是没能托生在贵族,想要介入朝政,那便只能凭着智谋,拼上一拼。所以封侯拜相,不为的不只是眼前的权益,更是为了身后名。而要说功名,曾拜六国相的苏秦,怕也是古今第一人。一介布衣,仗着唇舌,又是如何做到一怒而天下惧呢?

死因成迷的苏秦:官拜六国相,如何一怒而天下惧?

图|苏秦

一、苏秦出身平平,虽找了好师傅,学成后却一时没好去处,无奈只能回家受尽讥讽

苏秦家中,只是务农的平常人,本应该跟着家里帮衬干活的他,却也不甘如此,所以拜了好师傅,入鬼谷子门下。当时和张仪同为师兄弟的他,虽然入门比较晚,但是他学的却不比张仪差,学成之后,他便四处游历,希望自己能学有所用。然而遗憾的是,固然他也颇有才华,但乱世中,靠着一点机敏就想出头的人太多了,所以那时他并没有找到合适去处,潦倒之际,只能回家。

家中兄弟见其如此,自然免不了多加讥讽,毕竟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学成之后,若无好去处,又无法帮衬家中农活,自然会有所唠叨。苏秦见此,又觉得学而无功,于是翻便藏书,找了《阴符》刻苦攻读,在揣摩出一点治世之法后,再次出发游说主君。

死因成迷的苏秦:官拜六国相,如何一怒而天下惧?

图|鬼谷子

  • 时值秦国变革有所成效,跃而成为一方强国,六国多有所顾虑

要说秦国,一开始确实是跟上大家脚步,人家纷纷改革,他却没能跟上,挨了其他六国的讥笑之后,终于奋起。在秦孝公和商鞅的努力下,国的整体实力有了极大提升,无论资金或者军兵方面实力,都不输他国。自然多少也是他国的心头隐患。

二、闭关苦读之后的苏秦,带着自己揣摩的治世之术,再度游历,终于促成六国联盟,拜六国相

  • 他苦读虽有所得,但推行之路并不顺利,游说伊始就遭三国拒绝

纵然他刻苦学习之后,终于有所得,想要重新推广自己,给自己谋一份出路,但是遗憾的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完全接纳他。一开始因为周围臣子对其评价不好,所以周显王不用他。秦国又因刚处死商鞅,不喜谋臣,所以也没给他机会,而赵国丞相因为不喜欢他,所以也没给他机会。不过好在苏秦并非轻易气馁之人,一时没如愿,也没打击到他,他又转而投身他国,以求重任。

  • 遭秦国拒绝之后,苏秦深感促使秦国称王无门,虽打算说服其他六国,联合阻秦

四处游历都没得到重用的苏秦,在燕国看见了希望。苏秦本来就是有才之人,而他除了才,还有相当耐心,到了燕国,他无官无爵,自然不会一下子得见主君。潜伏一年多后,终于他如愿见到燕文候,而他的分析,终于被其所接受。毕竟他的分析,确实有所可取之处,虽燕离秦有千里之遥,若无远虑却有近忧,赵国若破,燕也岌岌可危。遂燕文候,派其出使赵国,并允诺他此计若成,举国以报。

当初苏秦在赵国遭拒,是因为赵成不喜他。而如今赵成已死,阻力自然就少了许多。更兼苏秦极擅游说,以地理位置为准,徐徐展开分析,讲诉各国战略方针的优劣,又以联盟好处引诱之,所以赵国也同意联盟。随后他又去往韩国,继续游说,先是指出韩国先天优势,后又暗示韩王若继续臣服,必然只能走向灭亡,韩自然不想就此落幕,于是也同意他的想法。

死因成迷的苏秦:官拜六国相,如何一怒而天下惧?

图|苏秦苦学

随后苏秦又相继说服魏国和齐国。及至楚国,楚本就是强国,其实本身并不如何畏惧秦的崛起,所以苏秦自然先称赞其能力之强,但是转而又以其为强国,秦必不容之,以此来说服楚国。值得一提的是,苏秦虽然每次游说,都并非真的如何顺利,但是他很聪明的挑了各国的痛点,以此作为突破口进行分析,当然也能让他国信服于他。

比如像说服楚国,他直接点名楚国虽强,但是毕竟独木难支,况且若是楚国能提前联合他国,那么就是楚国占优势,有机会得享他国土地。楚国的强大是他的优势也是劣势。见楚如此之强,秦国必定不会听之任之,若有征伐,楚国肯定是赫然在列,所以楚国若不事先动手有所防范,最后也只能沦为附属。苏秦能想主君之所想,为君主所不敢为,当然最后能顺利促成联盟,其才智和胆识却非寻常人所及。所以司马迁曾评价他:'夫苏秦起于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也',可见苏秦之才,确实为人所信服。

  • 联盟既成,苏秦一时风光无两,得拜六国相,高位厚禄可享

死因成迷的苏秦:官拜六国相,如何一怒而天下惧?

图|苏秦六国封相

在说服楚国后,这六国盟约就算是成了。回赵国复命时,也算是风光,因为他是盟约的提出者,他自然就是从约长,担任六国的国相,苦心学习多年,终于有所得。当初去往他国,说服之路并不轻松,谁能想到当初连赶路的费用都没有的苏秦,回来时会如此荣光。

死因成迷的苏秦:官拜六国相,如何一怒而天下惧?

图|苏秦交友

不过所幸苏秦并非睚眦必报之类,看着当初讥讽自己的亲人,如今跪俯在地,也没多加羞辱。反而将其钱财,散与亲友。可见其并不是心胸狭隘的人,大概是体验了人情冷暖,知道其中不易吧。此后,苏秦将约盟送至秦国,见此约盟,秦自然心生畏惧,十五年不曾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算是一纸合约保了十五年太平。

三、六国联合只为抗秦,但各自核心利益不同,苏秦一力促成的约盟走向破裂是必然

要知道,一开始六国会愿意联合在一起,无非就是畏惧强秦,然而各自本身利益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说所谓的联盟,利益本就是松散的。各国之间,虽然是为了对抗秦联合在一起,但是本质上互相还是防备对方,只要有所疑虑,自然就很容易被突破。

秦派使臣出使魏齐,半蒙半骗的让着他们一起,攻打了赵国。这一打,自然明面的信任就碎了,所以赵王责骂苏秦,而苏秦也知晓大势已去,请求出使燕国。而他这一离开,这所谓约盟就碎了。其实苏秦一开始的想法,确实没有问题,后续秦陆续攻打其他国家,就如同苏秦所预料的那样,逐一被攻破,无所还手之力,六国若是真的能保持盟约,联手真的能一起吞并秦也未可知。但最终还是败于各国之间的猜忌和疑心,所以盟约不成,国破也是迟早的事情。

死因成迷的苏秦:官拜六国相,如何一怒而天下惧?

图|苏秦劝说君王

而作为合约一开始的提出者,在合约破碎之后,他自然没了之前的风光。后来又游走于各国之间,或许是因为他实在太过机智,又或许是因为他始终没有特别坚定的,效力于哪个国家的立场,他自然被诟病。而后来,他在齐国被刺,后被齐国以替燕国做事为名,当众车裂而死。而在他死后,齐王又以悬赏为名,找到当初刺杀苏秦的刺客,又将其诛杀。

所以究竟苏秦是真的因为是替燕国做事而被处死,还是只是因为本身被刺就活不了多久,所以借这个名义引出刺杀他的凶手,大家也不得而知了。只能说苏秦就算死了,都能有办法找到凶手,替自己报仇,可见其手段不一般。

结语

苏秦确实是有才,而且是有大才,能游走于多国之间,又能安然自若,得主君认可,若是没有能力是万万做不到的。虽然说出身没什么优势,但是凭借自己的能力,真正做到一怒而诸侯惧,纵观古今,也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死因成迷的苏秦:官拜六国相,如何一怒而天下惧?

图|苏秦

参考文献

《史记》

《战国策》

《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