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漢歌之刘邦 望华丽的车、市井之徒夺了未央、尘埃起兮、鸿门虚惊为难之际、纳尽了天下贤良、无畏无惧巧遇天下、约法三章权益之计、垓下一战定四百年汉疆。 关于汉高帝刘邦的厉害之处,为什么看到刘邦无能后,韩信张良萧何等人依旧辅佐流氓完成霸业… 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韩信、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 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冬,十月,上与布兵遇于蕲西,布兵精甚。上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在随后的大战中,连刘邦本人都受了严重的箭伤,但是他亲手铲除了对他千秋帝国的最后威胁。可是在英布造反的时候,刘邦离去世还不到一年,高帝十二年十月刘邦带兵和英布相遇,次年四月驾崩,可见刘邦真是憋着一口气收拾掉最后一个敌手才咽气的。下图为黥布。 打败英布还师,经过了他的崛起之地,也是他的故乡沛县,大设酒宴,宴请所有人,尽情饮酒,高祖还亲自击筑,自己做了一首大风歌,让孩子们都唱。 刘邦原本只是一介布衣,每天上上班、喝喝酒、打打牌,他被生活磨灭了所有棱角,唯有少年时的梦想还在蠢蠢欲动。一腔热血,一生未凉。可命运的大门打开了一条缝隙,让刘邦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他带着一帮泥腿子,居然打败了血统高贵的贵族。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沛县。 作者: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衣锦还乡最有名气的古诗,全文只有3句却流传了两千多年 如果项羽能够明智的话,应该放下身段,虚心采纳范增的合理建议,或许还可以挽回局面。可惜项羽刚愎自用、猜忌心极重,最终中了陈平的反间计,竟把范增赶回老家。范增被驱逐后,项羽手下再没有可以信赖的谋士,以至于最终走向覆亡。刘邦消灭项羽后,曾一针见血的评论道:“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信用,凭什么跟我夺天下?”可谓一语中的。《史记·项羽本纪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还什么乡?历史开了个玩笑而已!《巨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相比刘邦在秦始皇死去之后才缓缓展开自己的大业。48岁起兵,50岁攻入咸阳灭秦,55岁击杀项羽称帝,62岁离开人世。他人生中所有大事几乎都发生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别人混吃等死的暮年,于高帝来说却是生命之花刚刚盛放的时刻。 回想他的一生,他最大的敌人西楚霸王项羽、还有他手下的战友兼敌人韩信、彭越、英布、甚至说萧何、张良、陈平这些人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对手,而他战胜了所有这些人,直到死前最后一年还在东征西讨、平定四方,在秦始皇短暂的统一之后,是他彻底将分离势力消灭干净,建立了冠绝古今的四百年基业,他给这个民族定下了一个光辉而不朽的名字汉。而刘邦后代汉武帝刘彻建立汉更宏伟的事业、 历史上李世民是这样评价汉武帝的,他说汉武帝开拓了疆土,平定了天下,能和他相比的人只有秦始皇。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观沧海 、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大风漢歌之刘邦
此诗每句中皆带有“兮”。 刘邦故乡沛县原本虽为宋地,但已被楚国占有百年,文笔自然不免沾染了些许楚风。楚辞又由于其代表人物屈原的悲惨,而成为抒发愤懑的文体,且因楚地民风彪悍,楚辞便多了大气磅礴。刘邦选取这种文体,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不失王者风范。天子依然归故乡,大风歌罢转苍凉。当时何不怜功狗,留取韩彭守四方?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里生动描写了此时的情景:“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在壮烈的气氛中平添了几分悲凉的色彩。 段春林写於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九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