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扬眉剑客 2020-04-29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对自己有利的,吹;对自己不利的,删;不存在但对自己有利的,编;存在但对自己不利且删不掉的,骂,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孔子有自知之明,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言: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秉笔直书是一种写史精神,春秋笔法是对着干的。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并不能知道,但是看一个人说的话,一个作者写的东西,要联系他的倾向性。因为大部分聪明人都善用'春秋笔法',说穿了就是知识分子造假。《史记·孔子世家》载,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春秋笔法以一种含蓄、婉约、隐晦的笔法展现,郑伯克段于鄢。短短六个字之中含有大量的信息,是春秋笔法的著名例子。左丘明作传曰:“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看似平铺直叙的一句历史记录,原来褒贬尽在其中,真是厉害,这要算得是孔子骂人不带脏字,杀人不见血吧。所以孟子赞叹:“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一字含褒贬,看看《榖梁传》对春秋的解释: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在看《公羊传》对《春秋》评论: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在楚庄王灭萧国这件事上,《春秋》上记载的是「楚子灭萧」。而当齐国灭掉纪国的时候,却记载道「纪侯大去其国」。早在西周时期,纪国君主在周夷王面前说齐哀公的坏话,导致齐哀公被周夷王烹死。到了春秋时期灭纪国的齐襄公时,齐国已经传了九世。尽管齐襄公是个淫乱的昏君,但《春秋》中「纪侯大去其国」的说法充满了对齐襄公的维护,原因就是对于齐国复仇行为的大加肯定。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春秋》言: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齐、鲁、郑三军联合杀进许国。比如使用降两格的'郑伯、齐侯'来称呼郑齐两国的国君郑庄公和齐僖公,这是批评他们侵略别人。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齐庄公不顾礼仪,淫人妻子,借问病崔武子,乘机与崔武子的老婆棠姜幽会。棠姜入室内,崔武子从侧门进去。齐庄公拍着柱子唱情歌,歌声引来了伏兵,发现事情不妙,他请求免死,不许。请求发誓结盟,不许。于是奔跑冲出,在爬墙的时候中箭,掉了下来,被乱刀砍死。齐国史官们的表现真是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积极性惊人。当国君的忠犬、去咬乱臣贼子时,简直浑身是胆。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春秋笔法强调,“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其核心是舔和诛。君、亲、师,领导干的糗事一概包庇美化,谁冒犯国君,就等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律诛杀讨伐。春秋笔法的运用,关键在认主,谁的癞皮狗,主要看立场,跪舔谁。这就叫“义”。跟随齐庄公一起死的有好多人。很多人闻讯赶来。晏婴也来了,站在崔杼家的门外,他的随从说:追随国君而死吧。晏子说:他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国君如果为社稷死、为社稷亡,我应该追随,他为自己死亡,我又能怎样呢。随从说:那么,逃亡吧。晏子说:我没有过错,为什么要逃亡。晏婴可真是个大贤。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赵盾,也就是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战国赵国的先祖。赵盾是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由此和君权产生了冲突。赵盾执政期间,晋灵公聚敛民财,残害臣民,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赵盾只好逃亡。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灵公,于是返回继续执政。史官董狐记载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盾虽不知,犹为贼首。“《春秋》书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称晋赵盾,不称晋大夫赵盾,贬之也,正其弑君之罪。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春秋笔法是一种文学修炼,比直言不讳来得妙,比指桑骂槐来得雅,比长篇大论来得巧。因为那时还没有民本思想,人们认为无条件拥护国君是天经地义的,哪怕他不不配当君主,也只能出走,回避,否则就是大逆不道。不显山水,妙在含糊,方见作乎,或旁敲侧击,或含义模糊,或闪烁其词,或含蓄委婉,或意在言外,或从旁烘托,或虚掩伪饰,或上下暗示,总之不露本意。当然也有涉及本意的,则往往从轻从宽,或隐隐约约,未见庐山真面目,或扑粉涂脂,顿使恶语变美言。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春秋笔法又如乐曲,戛然而止,则余音缭绕,语言的艺术,韵味无穷。倘若倾箱倒箧,一泄无余,则使人索然乏味。从汉至今的正史比野史还野,没有春秋笔法了。鲁迅先生用春秋笔法说”春秋笔法“:“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春秋笔法。客观详细的记录,无偏差、无歪曲、无隐瞒。比如在《追忆刘和珍》中,“从背后进入,斜穿心肺”四发子弹,其中一发是手枪,立扑度。一是手枪显示有警察参与了袭击和屠杀。它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春秋笔法是民族文化基因与底蕴。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晋朝牛人杜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十三世祖,武功卓著,学识渊博,解释的最好。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称族尊君命,舍族尊夫人。梁亡。城缘陵是也。志而晦:约言示志,推以知例。参会不地,与谋日及之类是也。婉而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诸所讳避,璧借许田之类是也。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齐侯献捷之类是也。惩恶而劝善:求名而仁,欲盖而彰,书齐豹盗,三叛人名之类是也。好人就应该让他名垂青史,恶人就一定要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最后学学鲁迅用春秋笔法,写一句话,世界上本来没有春秋笔法的,孔子发明了她,曾被坏人利用过,好人用的也不少,没有春秋笔法,人们也能活着,但绝对没有有春秋笔法,那么丰富多彩,诗意盎然,趣味无穷。

春秋笔法,既趣味无穷,名垂青史,又弄虚作假,遗臭万年

【笔者:岩舟,华夏文化的拥趸,船山先生的粉丝,故名,岩者山也,舟者船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