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银行”互助服务在养老领域的创新与实践

 乐康居 2020-04-29

关键词:时间银行    去中心化    三维(复式)记账法  

封闭与开放     公益与商业

[摘要在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方式的系统创新,更有利于全社会的应用推广。

系统创新的指导思想是,依托国情和民调,厘清“时间银行”之前的所有模糊概念、完善“时间银行”的信用支持系统、实现“时间银行”互助服务的通存通兑、打通公益服务与商业服务的壁垒、理顺各经营主体间的关系,通过政府的监管、宣传和推广,更好地调动全社会参与“时间银行”互助服务的积极性。

透过创新的“时间银行”互助服务体系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能充分满足更多家庭对老年服务“低成本、高品质、个性化、专业化”的内在需求,解决更多子女的后顾之忧。从而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及全社会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全社会的和谐幸福指数。

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讲到,“互助作为一个自然法则和进化的要素,是人类休戚与共的良知,是人类社会的基础,(而)不是爱,甚至也不是同情,不是自我牺牲。”[1]

在谈到现代人之间的互助时,他说,“人类中的互助倾向,------是和人类过去的一切进化极为密切地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尽管在历史上有种种的变迁,人类一直把它保存到现今,它主要是在和平和繁荣的时期发展起来的。”[2]

他说,“在富人阶级中也不是不实行互助和互援的”,“---许多经济宽裕的人,特别是自由职业界人士,为大众福利而自愿从事的慈善事业和巨大工作,我们都知道它们在现代生活中起了如何的作用。”[3]

“已经发财致富的人往往并不能从财富中得到他所预期的满足”,“人类休戚与共的意识于是开始发生作用了”,“有些人便把他们的财富或他们的力量投到他们认为能促进大众福利的事业中,试图以这种方式来为人类的那种深刻需要找到一条出路。”[4]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货币成为人们衡量彼此劳动付出的主要砝码,但人类非货币的互助行为在人们关系的底层逻辑上,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极为密切地交织在一起”。

现代意义上的“时间银行”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埃德加·卡恩(Edgar S·Cahn)最早提出的。[5]

卡恩对“时间银行”的简单定义是:对别人一小时任意形式的善举赚取一个单位的时间货币,换来别人对自己的一小时帮助。[6]

在卡恩看来,每个人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劳动的价值只能用时间来衡量,时间是最公平的资产,同等时间内的任何劳动都是等价的。在这个特殊的银行里,时间是唯一被认可的“货币”。储户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来储蓄时间,将来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再从“时间银行”提取时间以获取他人的帮助。[7]

其实质是通过“时间银行”这个中介,用时间来量化服务,实现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从而达到互助共济的目的。[8]

1990年,第一家“时间银行”在美国成立,时至今日,“时间银行”在世界已经遍地开花,已有超过1000家时间银行遍布世界6大洲的30多个国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社区性互助模式。[9]

各国“时间银行”根据各自建立的初衷,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工作,为不同类型的群体提供互助平台,业务类别丰富多样,总体分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机构”两种模式。[10]

互助内容涉及家务、看护、交通、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会员之间还互相提供修理家具、写信、电话聊天房屋共享等帮助。[11]

“时间银行”与传统的志愿服务的最大差异在于引入了有偿激励机制,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服务有偿,等价交换”。[12]

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20世纪末,有识之士,为了探索社区、居家互助养老新模式,便将上述“时间银行”现代互助概念引入国内:1998年年初,上海虹口区提篮桥街道晋阳居委会推出了“时间储蓄式为老服务”,组织低龄健康老人向高龄、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提供服务,然后将其服务时间记录存档,等服务者需要时,再组织别的低龄老人向其提供类似的服务。[13]

“时间银行”由此引入我国被应用于养老服务。[14]

此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区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试点行列。广州越秀区寿星大厦、南京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安徽黄山屯溪老街社区、杭州上城区湖滨街道、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芝红社区等地先后出现了“时间银行”这种互助服务模式。[15]

2019年前后,西安、成都等西部城市也开始了“时间银行”公益性互助服务模式的引进和探索。

同时,省级层面的时间银行制度设计亦进入快车道。[16]

但具体调研后发现,各类“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人们开始反思个中问题,感慨国情的不同,更多的人不信任、不理解、不参与。

2019年年初,国家组织各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试图从全局层面,找到适合国情的“国家队”“时间银行”互助服务体系,截止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进展消息。

2019315日,笔者所在团队,在此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商业模式发明专利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商业性居家互助养老服务公司---西安盛世结缘互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首次将“时间银行”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融合在了一起。

二、现状分析

我们国家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和成就举世瞩目,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此,我们主要关注,老龄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已经老去的建设者---我们的父辈,祖父辈们,提供更好、更个性化、成本更低的养老服务及精神文化服务。

如何把“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从概念到实践做全面系统的创新,以适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状况,适合“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较大”现实国情。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人能接受的普惠养老模式。

我们的国力日趋强大,但客观讲,平均到每个人看,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政府能够做到的老年服务,还主要是针对孤寡、贫困、失独等老人的基本生活照顾。就笔者所在的西安而言,政府每年购买非盈利机构老年服务的主要资金补助,具体到每个老人,每年平均1000元人民币,每月仅80多元,只够提供每月两三次上门洗理、保洁等基本服务。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以及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引领时代剧烈变革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老年护理人员数量、素质严重不足,培训滞后、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另一方面,身体健康,但不适应技术变革的广大中老年群体都将陆续成为间接或兼职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产业)的主力军。

如何满足更广大居家颐养老人对营养配餐、慢病康复、心理慰藉、法律服务以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个性化、专业化、低成本、高品质的服务需求?

显然,“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体系,是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想路径!

但目前,各地已经运行的“时间银行”互助系统,从实施效果看,存在着主要概念内涵模糊,实施主体责任不清,政府角色定位不明,民众疑虑较多、参与热情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各地基本都是地方服务机构、一些非盈利或商业机构各自为政,缺少政府监管和统一的运营标准,没有广而告之的统一宣传,缺少可靠的信用背书。

理论层面,原有的“时间银行”互助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缺少系统的创新。总结专家观点[17]以下问题,需要系统解决:

(一)在(老年)互助服务领域,“相同服务时间”对于不同服务者或不同服务内容而言,其价值是否是相等的?是或不是,都需要拿出令多数民众信服的理由和解决方案。

(二)如何系统解决“时间银行”服务时间的通存通兑问题?在这个人口大流动的时代,这是让更多人愿意积极参与互助服务的大问题!

(三)如何完善“时间银行”的信用支持系统?是让互助服务参与者真正放心,愿意长期存储服务时间的关键问题!

(四)如何解决更多商住小区住户彼此设防,互不信任的问题?让“时间银行”互助服务理念能深入人心,引导更多民众参与。

(五)如何有效提升互助服务内容的多样性、专业性和服务质量?

(六)如何建立风险规避及违规纠错机制,有效解决互助服务中的违规及意外问题?

(七)如何打破公益与商业的壁垒,使得彼此相得益彰、各具特色,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调动更多人参与的积极性?

(八) 相关权威部门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监管者---如何监管?参与者---如何参与?政策引导---如何操作?

(九)如何快速建立规范化培训机制,确保各地、各类 “时间银行”互助服务体系,拥有统一的服务规范?等等。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三、相关概念的创新

(一)指导思想

1.关于时间价值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区差异较大,应该承认不同职业的人们,由于专业不同、技能水平差异,各自时间价值是不同的。不能教条地执行卡恩的理论。即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2. 关于互信问题

我们承认,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国人存在信仰不足的问题、陌生人之间的互信缺失。希望借此创新,透过新型“时间银行”互助服务体系的推广,重塑国人的互信模式。

3.关于服务时间的通存通兑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时间银行”互助服务的时间不能通存通兑,是必须解决的拦路虎。

4.关于公益与商业的融通

我们认为,商业是最大的慈善!必须打破公益性和商业性互助服务的壁垒,使得更多的义工不再畏惧老年服务,使得更多公益组织不再挂羊头卖狗肉。

5. 关于相关权威部门的角色定位

相关权威部门不应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做好政策引导、宣传和监管工作足以。

6.关于“时间银行”的监管

每个“时间银行”的组织机构,应该在相关监管部门备案,按照统一的规范,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标准选项,组织好实施“时间银行”互助服务的平台,以满足相关参与者的各类基本需求。

7.关于经营平衡

所有“时间银行”组织机构,无论公益性的还是商业性的,都应实现经营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概念的系统论述

1.去中心化

各类“时间银行”组织者,无论公益或商业机构,根据自身条件和意愿,在相关部门登记备案,取得经营资质,按照规范要求,在自己能够管理到的领域或范围内,组织实施时间银行互助服务。

但所有参与者的服务时间,包括被服务者的被服务时间,应由可信的第三方(如银行、支付宝、微信等)等多个机构负责保管,当事人随时可密码查询,网上兑换。

引入区块链技术中的“去中心化”概念,将服务时间进行网络化管理,确保任何参与者的服务时间不因组织机构的倒闭、撤销等原因受到影响。

2.平衡机制

“时间银行”的组织机构,要确保所有互助服务的提供者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转移或兑现自己的服务时间。因此,必须建立起必要的“平衡机制”:首先,被服务对象及家人,要用自己的商业信用做担保,没有商业信用的,必须提供现金做担保,承诺在一定的期限内,用自己的部分业余时间,为本“时间银行”系统内指定的他人提供同等价值的服务时间,经系统确认后方可撤销担保。

“时间银行”组织者,亦必须提交对应的保证金,以确保对所有仅用个人信用担保的被服务家庭,提供现金再担保。

3.三维(复式)记账法

为确保公平公正,记录服务时间,借用财务上的复式记账法概念,采用三维(或复式)记账法记账。即,参考市场平均服务时间,确定某项服务的标准用时,记录当地、当时该项服务的市场价格,记录服务者社会认可的动态服务等级(水平),按照统一标准,约定服务内容,记录服务时间。

4.通存通兑

为鼓励大学生及流动性强的人员参与互助服务,必须确保各地时间银行的服务时间能够通存通兑。因此,某个“时间银行”组织机构,成立“时间银行”前,必须按标准要求,统一选取当地公认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参照,综合考虑服务提供者的实际服务水准,确定当地某人某项服务的时间价值,为通存通兑打好基础。

6. 亲代转移

确立直系亲属之间服务时间和服务价值的转移机制,鼓励晚辈或亲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父母或亲人积攒“时间银行”服务积分,有效解决子女照顾父母、亲友的时间匹配难题。

6.封闭与开放

每个独立的“时间银行”组织机构,经营范围不能是完全开放的,不是任何区域的服务者都可以随意参与进来。服务者也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随意提供服务的。所有服务和被服务需求都应在“时间银行”服务机构提前申请,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服务体系必须是相对封闭的,也就是说,必须有提前约定的服务地域或人群范围,要符合组织者的组织身份,确保互助服务群体内部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减少服务者、被服务者彼此间的陌生感,服务者在不同组织间的转移,应有必要的介绍机制。

7.经营方向与利润

无论公益或商业的“时间银行”服务机构,都应有合理的经营利润,否则难以为继并承担责任。公益机构利润可来源于社会捐赠,对服务参与者不提供变现服务。商业机构的利润可来源于培训费用、变现管理费、政府奖励等。

8. 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

为确保服务质量的统一,需提前统一制作标准服务内容的教学短视频作指导[18],分别建立以互助服务对象为核心的微信群,或通过小程序、APP等管理运营,让相关服务参与者都能清晰的了解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标准。非约定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视作义工的公益服务或商业宣传服务,不会被“时间银行”机构认可和记录。

9.监管

“时间银行”组织者,必须接受当地相关部门的统一监管,参与必要的培训,确保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以及第三方对服务质量和真实性的满意与信任。

10.管理工具

建议相关权威部门组织开发统一的管理小程序或APP,制作统一的服务教学短视频,避免重复开发的成本浪费和良莠不齐。每个参与者的公开信息、服务内容,在相对封闭的范围内,相关人员都可查询到。

11.广告宣传

应为此类服务机构,多做公益广告,大力宣传,广而告之,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产生信任,积极参与。

12.服务流程

所有“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有别于义工的公益服务,都应遵循需求导向原则。由需求方提出网络申请,经组织者系统评估后,按计划分派互助服务人员,确保满足被服务者(尤其是老年人)服务的延续性。

为确保服务质量,通过小程序或APP,自动完成服务双方预约服务时间的三级确认制度---提前一个月、一周、一天三次确认。

“时间银行”机构,可在线下设置若干应急点及应急人员,提供基础配套支持,应对服务提供者失约等突发事件。

13.奖惩制度

明确并量化各方违规处罚标准。通过奖惩机制,奖优罚劣,确保系统平稳运营。

四、“时间银行”各类应用简述

(一)在养老机构的独立应用

除居家养老服务外,“时间银行”可在养老机构独立运用。为有效降低养老机构服务成本,减轻入住老人的经济负担,吸引更多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可引入新型“时间银行”公益性互助服务机制,将养老机构常态服务项目和具体时间等要求,通过APP向老人子女及相关人士公布,鼓励老人子女,利用业余时间来养老院看望老人,并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或兴趣,认领适合自己的养老机构日常服务项目,积极参与到照顾老人的服务工作中,用子女的互助服务时间直接冲减父母的入住费用。

养老机构注意运用“时间银行”系统中的平衡机制,确保运营的稳定性。

(二)在民宿康养机构的应用

民宿,方兴未艾!但国内很多民宿有建设特色,缺少专业服务和文化内涵,也就是说,缺少灵魂!

将新型“时间银行”商业互助机制和各类康养项目等融入到民宿服务中:老人可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康养项目,选择适合自己或子女参与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便可减少入住费用,持续吸引老人入住。

(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

大学生热情很高,通过“时间银行”创新概念的引导和宣传,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适合自己的“时间银行”服务体系中,近可减轻学费、房租压力,远可为父母积攒服务时间,减轻自己将来照顾父母的时间和经济压力。

(四)在其它行业中的应用

如一些果蔬种植行业,可组织健康老人参与种植等标准化劳动,用劳动时间换取果蔬价格的优惠等。

(五)“时间银行”居家养老互助服务

笔者从初步构思到细致调研,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商业模式的专利申报,再到注册成立商业运营公司,前后历时大约五年时间,花费数百万元。我们创业团队相信,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国内普遍存在的“9073”养老结构是新型的“时间银行”居家互助养老方式最适宜的土壤。

打造尽可能完善的服务链条,把居家老人的家当做五星级养老院,依据老人意愿,为老人提供营养配餐,慢病护理、康复,就医陪同,家庭医生,心理慰藉,法律咨询,旅居陪同、临终关怀以及殡葬服务等全套服务。

以每个被照顾老人为核心,在护工基础陪护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子女和周围睦邻等,通过APP或微信群,建立新型“时间银行”互助服务系统,鼓励子女利用可支配的业余时间,按照服务需求和统一安排,积极参与到照顾父母和周围邻居的互助服务中,降低被照顾老人及家庭的费用压力。

同时,通过公司建立的服务平台,为所有护工解决后顾之忧,减轻护工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系统指导和提升护工的服务水平。使得新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能更加深入人心。

调研和实践后发现,民众多存在两个极端的心理现象:对新型“时间银行”居家互助养老方式,一方面非常欣赏、认可和期待;另一方面,对自身的参与却缺乏信心,对公司的宣传行为多保留怀疑、观望态度。

总之,通过近一年的线下宣传、运营,深刻感受到:只有放下小我,团结更多老年服务机构和相关机构共同参与,通过政府统一规划引导、管理和宣传,才能真正解决中国复杂的老龄化难题。

五、推广和展望

综上,通过“一盘棋”的进一步规划,将有效提升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把被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边缘化的中老年人群,重新组织起来,激发他们参与互助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更多兑现中老年群体丰富的激情、经验和人生价值。关于推广,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将创新后的“时间银行”互助服务系统,植入上述各类适合的服务机构中,通过封闭运营,使之生根发芽,积累相关数据。

(二)适当时机,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就本文提出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以及相关实践数据,进一步探讨并确认。

(三)在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完善“时间银行”互助服务系统。

(四)配合统一的宣传和指导,再展开大规模的业务推广。

如此,中国老龄化问题可望很好的解决。国民不断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能更好的满足。国民的信仰和凝聚力,也将有很好的提升。我们的中国梦终将实现!

参考文献:

[1] (俄)克鲁泡特金. 互助论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 (俄)克鲁泡特金. 互助论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第209

[3] (俄)克鲁泡特金. 互助论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第265

[4] (俄)克鲁泡特金. 互助论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第266

[5]  陈雪萍等.互助养老服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第61

[6][7][8]

陈雪萍等. 互助养老服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第62

[9][10][11][12][13][14][15] [16]

陈雪萍等. 互助养老服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第62-64

 [17]

陈雪萍等. 互助养老服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第67-71

 [18] 内容制作参考以下两书全文

 陈雪萍等主编老年服务手册 [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5

陈雪萍等著居家养老服务规范[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0

以下参考资料也对本文观点有贡献

《老年学与老有所为国际视野》孙鹃娟等著

《中国城市养老指数蓝皮书》课题组

CCHC(持续照料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服务管理标准1.0

徐超等主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