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龄中医 养生友道】中医入门第二讲

 为什么73 2020-04-29

修龄国医 2016-11-24

中医诊治疾病基本原则
辨症论治

作者:颜乾麟

辨,就是分析、鉴别;症,就是症状、现象;论,就是讨论、考虑;治,就是治疗方法。辨症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从分析鉴别症状,到给予治疗都是运用这个基本原则来完成的。

在整体观点指导下,中医认为,患者出现任何症状都不是局限、孤立的,而是体内脏腑气血失常的表现,因此,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必须充分应用望、闻、问、切等手段,收集包括主要症状在内的各种病理表现,进行分析综合,了解病变的部位、原因和性质,抓住疾病的本质,然后开方给药治疗,这就是《内经》中所谓的“治病必求于本”的含义。

辨症与论治是连贯的,概括地说,论治先要辨症,不辨症就无法论治,论治是建立在辨症的基础上,只有辨证正确,才能针对疾病的根本,确定各种相应的治疗方案。那种头痛治头,脚病治脚的方法往往是难取得疗效。明代医家周慎在《慎斋遗书》中早就指出:“见病医病,医家大忌”,“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可谓一针见血!

辨病论治是西医的观念,辨症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近年来,有人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不少医家趋之若鹜。然后,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那就是辨病为先?还是辨症为先?坚持后者的方法是中医临证思维,而采用前者的方法往往是西医或者中西医结合医师临证思维,二者在治疗效果上是有差异的。

辨症论治,在许多教材中都写成“辨证论治”。到底是辨症?还是辨证?古代这两个字含义混淆不分,近人做了分解,症即为症状,证是证候的简称,中医学的证候,不适一个单独症状,而是综合分析了各种症状和体征后,对疾病处于某个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相争的病机概括。辨证即为辨病机,而辨症即可理解为辨别症状,简单明了,近贤秦伯未在《中医入门》一书中,写成辨症论治,是有一定道理的。

李文友,养生文化研究者,资深健康媒体人,上海修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合作与发展总监,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师资,曾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中医养生节目《扁鹊会》中担任策划人、常驻嘉宾,著有《白领养生的智慧》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