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石和雕件谁更值得天价?马未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藏玉APP 2020-04-29

和田玉,为何能在中国人的世界流传上千年而不衰,反倒历久弥贵。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石头,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和文化。而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流传下来的,除了血脉,就是艺术和文化了。

和田玉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文化,工艺始终贯穿其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成分。

但是,这种情况如今正在被改变,因为市场好像正在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原石和雕件的市场之争

不得不说,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倾向于原石销售,而非雕件。

这并非仅仅因为原石更好卖,可塑性更多,更在于市场对工艺的轻视。

一块原石,一刀不雕就可以轻松卖出去,如果雕了有可能还会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尴尬现象。

所以,不少从业者宁可倒卖原石,也不愿意再做雕件了。但是,这能怪他们吗?

就像一位玉雕师说的,就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的困境。

他说:为了做出一款精美、新颖、时尚又不缺传统韵味的作品,我光是构思就花了20多天,设计稿又改了13遍,千辛万苦花了两个多月才把作品做出来。

但是在出手的时候我傻眼了,因为客户说:一块玉你随便雕几刀就赚那么多钱,你们这行来钱实在太快了。

相信遇到这种情况的从业者并不在少数。

所以,在原石更好卖,消费者不愿意为设计和工艺买单的市场环境下,工艺正在从和田玉市场的中心位置,渐渐滑落到一旁,市场上也形成了一种“原石为王”的不好风气。

马未都谈工和料谁更重要?

那么,工和料到底谁重要?这个问题可能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在最近几年,这种争论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激烈。

平心而论,这个争议的答案古人早就给出来了:玉不琢不成器。

试想故宫博物院历代藏品,如果他们没有了那种精致精巧的工艺,还值得流芳百世吗?而那些一刀未雕的原石,又有几个流芳百世了?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

正如一位玉雕大师所说:在玉雕制作的过程中不能没有“工”,而且要更加强。只注重表现材质,而忽略思想、观念主题的制作,这类制作是浮浅的,因缺少琢磨而无从推敲,生命力不强,或根本没有生命力,不值得提倡。

关于今天这种料的地位超过工的现象,马未都曾明确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在过去,没雕过的籽儿料价值低廉,与有过雕工的,特别是乾隆工的相比价值天壤之别,可谁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来运转,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玉料尤其籽儿料咸鱼翻身,一天一个价,终于有一天,籽儿料价格高过玉雕件,连乾隆工也抵挡不住这一趋势。

“我是老了,有点儿愚,很不理解这一现象。我固执地认为,有价值的一定是工艺、年代,简而言之是文化,材料再佳也是材料,怎么就会比有文化和历史的贵了呢?”

听完马未都的话,我们不难理解,对于玉雕艺术来说,工永远是非常重要的。

一件玉雕作品的形成,包含了选料、设计、雕刻、打磨等诸多工序,这其中,虽然原石材质很重要,但“工”的优劣,决定了“艺”的成败,没有“工”,就无从谈“艺”。

也就是说,一块原料的价值能不能全面地体现出来,最终还要取决于工艺的高低。

你是否愿意为雕工买单?

现如今,机雕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因为它便宜,并且可以成批量的生产,工艺在机雕面前可谓一文不值,因为购买机雕产品的客户,是不会为工艺买单的。

还有一些消费者,纵然知道原石品质很重要,工艺也很重要,但他们更愿意为好原石买单,却不愿意为设计和工艺付费。

这些因素如果不改变,将会造成恶性循环,倒卖原石的越来越多,醉心工艺的越来越少,这对于和田玉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只愿意为好原石付费,而不愿意为好设计和工艺买单的情况,该改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