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石10万,雕完8万!看看马未都咋说

 好大水 2023-09-04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前几天,一个玉商朋友说到一件事:

有个玉友去他那买玉,想要个红皮白肉,他想到自己那里正好有个不错的雕件,就拿出来了。

哪知看到这个雕件后,玉友一脸嫌弃,谁要这个雕过的啊,没有原石吗?

图片

然后玉友还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一块原石,不雕的话,可能卖10万,但如果雕了,8万能出手都不错了……

其实,现在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往大了说,这其实是一种行业现象,就是价格倒挂,面粉贵过面包。

图片

 >>>点击查看更多玉器

在很多人看来,一块原石,你不雕还好,雕了反而影响价值,弄不好还会亏钱或者砸在手里。

对于这种现象,收藏家马未都老师也曾表达过自己的看法。

他在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图片

那时,没雕过的籽儿料价值低廉,与有过雕工的,特别是乾隆工的相比价值有天壤之别。

可谁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来运转,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玉料尤其籽儿料咸鱼翻身,一天一个价,终于有一天,籽儿料价格高过玉雕件,连乾隆工也抵挡不住这一趋势。

我是老了,有点儿愚,很不理解这一现象。我固执地认为,有价值的一定是工艺、年代,简而言之是文化,材料再佳也是材料,怎么就会比有文化和历史的贵了呢?

图片

短短几句话,充分表达了马未都老师对原石和玉雕作品价格倒挂的失望之情。那原石和成品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成品就真的没有附加价值了吗?

我们在市场上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不就是一块玉吗,干嘛卖这么贵,不过多雕了几刀而已……”

图片

其实这种对玉雕工艺价值的不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市场的不成熟。

收藏,藏的到底是什么?说到底,其实就是工艺和文化。

一块原石,放再久,它还是一块原石,就算从明朝放到今天,价格虽然是涨了,但你也判断不出它是明朝的原石吧,它上涨的只是行情的溢价。

图片

但带有工艺的玉雕就不同了,它身上雕刻每一笔线条,每一个花纹,每一种雕法,都是历史的记录,文化的承载,文明的衍进。

这一点去各大博物馆看一下就会知道——自古流传下来的都是玉器,从来没有原石。所以,当下也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

图片

虽然从短线看,和田玉原石的确比成品增值更多,也更火热,但从长线来看,玉器的传承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这些内在的价值都是原石所不具备的。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和田玉,仅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不够,还不能算上艺术品,必须加上思想的深度,才能走得更远,承载的更多。

并且三分料、七分工,有时候一块废料到了玉雕大师手里,也可能通过创意、设计变成一件有特色的作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