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的脸上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斑,与此同时,你的颈动脉也会慢慢出现相应的“斑”...... ▪据统计,我中心2019年度参与颈动脉超声检测人数共有一万四千余例; ▪其中颈动脉正常检出率约32%; ▪颈动脉异常检出人群中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为24.5%,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37%,而颈动脉易损斑块或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约6.3%; 而这6.3%的人群恰恰是脑卒中的极高危人群。 那么,究竟颈动脉的这些变化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下 颈动脉粥样硬化 01 什么是颈动脉粥样硬化? 有何危害?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血管内的脂质成分沉积在血管内膜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 这种病理改变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形成、狭窄和闭塞。 通俗来讲,我们可以将颈动脉比作水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增加),水管里的水垢(血管斑块)会慢慢增多沉积在水管壁上,从而导致水管管腔狭窄(血管狭窄),其中一部分易损斑块在血流冲击下容易破裂形成溃疡和血栓,血栓脱落从而造成脑部血管堵塞,引起急性缺血症状甚至引发猝死。 此外,如果颈动脉已出现斑块,往往提示全身其他部位动脉(如冠状动脉、颅内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也可能出现了相似病变,如果不提前检查及干预,发生冠心病、心肌梗塞、肾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风险大大增加。 02 为什么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发现,通常一个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大约从青春期就开始慢慢发生,所以,年龄的增加是颈动脉出现病变的一个不可控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如抽烟、高血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高血脂、高盐饮食、缺乏体力锻炼等。 在这些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血管壁及血管内膜发生结构改变,血管内膜受损,从而脂质在血管内膜沉积形成斑块。 如果你年纪轻轻就有以上这些危险因素的话,那就要提醒你,你的颈动脉很可能已经长“斑'了! 03 如何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 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颈动脉超声,颈部高分辨磁共振,CTA、DSA等。 由于颈动脉超声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其操作简便,检查费用相对经济,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中心也将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常规动脉粥样硬化筛查的一种手段普遍开展。 颈动脉超声检查重点
04 哪些人群需重点筛查颈动脉? 🔷 年龄≥40岁 🔷 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 吸烟 🔷 血脂异常 🔷 糖尿病 🔷 缺乏体育锻炼 (正常体育锻炼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min,持续时间≥1年,从事体力劳动可视为进行体育锻炼) 🔷 超重(BMI≥24)或肥胖(BMI≥28) [BMI=体重(KG)/身高(m)²] 🔷 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凡是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及早进行颈动脉筛查,若发现异常可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05 如何科学对待颈动脉粥样硬化? 主要掌握以下三原则 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是基础 应做到低盐、低脂饮食,合理运动,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血脂等,坚持定期体检。 药物治疗是关键 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但是到底是否需要使用这些药物,需由专科医生根据您的颈动脉病变情况、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等来综合判断。 必要时手术治疗 当颈动脉狭窄>50%并有缺血症状的患者,以及颈动脉狭窄>70%患者,还需在以上基础上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图2)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图3),具体手术方式应由专科医生根据您的情况来选择。 ![]() 图2 图3 ![]() 总之,颈动脉粥样硬化很普遍,无需谈“斑”色变,应积极寻找危险因素,做好自身健康管理,必要时积极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最后,祝大家都有个健康的好身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