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文章才能在读者间引发「震感」?

 半撇私塾 2020-04-29

上周四,罗志祥前女友周扬青一封分手信锤爆了渣男罗志祥,在微博引发了69.5亿的阅读,126万的讨论。

虽然已经过了一周,但那封“分手信”回想起来还是让人觉得揪心。

而前天,“周扬青小小号”和罗志祥的聊天也被曝光,言语间让网友忍不住心疼。

但凡在爱情里受过一点委屈的女孩大概都能感同身受,都能感受的到那些文字里所包含的无奈和酸楚。

而这样的感同身受,如同情感地震一般能在读者间引发强烈的「震感」,激起共鸣。

但不少运营者都有这样的困扰:自己呕心沥血制作的内容,反响平平,最终还是成了“一个人狂欢的party”。

不能在目标用户间形成「震感」,没有共鸣,再精美的内容最后也只是自嗨

那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呢?

今天我们就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新媒体的内容创作,如何才能在读者间引起震感,和读者产生灵魂上、情感上的共振。

选取小的切入点


任何目标群体都会有其广泛的特征,要健身的重视饮食搭配,要学习的关注资料工具,要养娃的......

从特定群体的广泛特征入手,选取一个低门槛的小切入点,让人人都能说上话

比如,「厦大校园」这一公众号的目标群体都是厦大学生。它推出的《我怀念的在厦大发生的50件小事》一文,阅读量达到了日常阅读量的5倍。

文章的切入点很小,几乎和每一个目标读者都息息相关,人人都有发言权,自然便引发了阅读欲和分享欲。

所以,想引发目标用户的震感,不妨把切入点缩小,选目标群体都有经历过、都有发言权的话题

直接解决用户痛点


比起“广撒网”,“准降落”能更直接的引起目标群体中某一部分人的震感。

所谓“准降落”,就是我们常说的解决目标用户的痛点

例如,「半撇私塾」在平日的选题中十分注重聆听用户的反馈。某次有学员表示,自己发现短视频是学习的难点。在了解了这一痛点后,公众号随即推出一篇《2020年短视频自学指南》,详细介绍了短视频制作的工具和教程,精准的解决了用户的问题。

所以,想要最直接最迅速的引发震感,比起闭门造车的自嗨,不妨去听一下用户的反馈,直接了解用户的想法

讲述正面故事


在知乎的各种热门问题“XX成功是种怎样的体验”中高赞回答往往充满正能量的蜕变故事。

这样的内容总是很受追捧,因为它给出了符合用户期待的“未来画像”,让他们产生期待,潜意识中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的蜕变

例如,某插画培训工作室的朋友圈宣传过程中,多是选取的“学员坚持练习、从小白到大神”的成长故事,配上精美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对受众进行了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潜在的目标用户有种“我也可以”的期待。

所以,在培训、健身、教育等领域中,想和用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给用户带来震感,不妨多讲述一下正面故事

宣泄负面情绪


正能量的鸡汤固然好喝,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时,负面情绪所引起的震感甚至比正能量还要强大

这也是为什么咪蒙等以“贩卖焦虑”为主的爽文公众号能爆火的原因。

但同样是面对负面情绪,B站的一位萌宠up主“金啊涛”,在疫情刚爆发期间收到粉丝表示焦虑的私信,所以特地制作了23期搞笑视频,用自己和宠物的互动来缓解观众的负面情绪。

所以,对许多情感类的自媒体来说,满足用户宣泄情感垃圾的需求也能引起共鸣。

但要注意的是,负面情绪的共鸣不应是彼此“倾倒垃圾”来贩卖焦虑,而应该是“相拥取暖”缓解焦虑。

小结


有“震感”的文章能在内容创作者和目标用户之间形成一条情感纽带,有了这条纽带,你们便从“路人”变成了“知己”,那接下来的一切都顺理成章。

想让文章有震感,在创作时可以把切入点缩小一点、解决痛点时精准一点用正能量鼓励大家努力蜕变,为用户提供情绪宣泄的窗口

你觉得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大家感同身受,悲喜相通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