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见咳嗽、咳痰、喘息,且往往反复发作,迁延多年,日久可演变为肺气肿,肺心病,属于中医的“喘证”、“哮证”、甚至“肺胀”的范畴。 除了支气管炎从燥湿论外,还有糖尿病,乙型肝炎,高血脂等,从燥湿论治效果都比较好! 有些单位福利待遇好,带职工去医院体检,常常发现血脂高,血糖高,可是平时无明显不适。此时用燥湿论去治,小菜一碟。湿热疫毒,肝肾阴亏,正虚邪恋。 一,【治病思路】 1,慢性支气管炎按病程通常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2,慢性支气管炎各期的治疗思路都是以燥和湿为纲,分述于下: (1)急性发作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多见痰浊壅盛,咳喘,以湿为主。痰浊和咳喘是标,治法燥湿化痰,宣肺降气。治疗用宣肺化痰汤加减,用药特点,一是突出“以燥治湿”原则。二是宣发与肃降并举,复肺之用,以平咳喘。三是顾护肺体,由于肺喜润恶燥,因此以润济之。 (2)慢性迁延期:视体质不同,偏阴虚者由湿渐趋化燥。治法补气养阴,清肺润燥。治疗用泻白散加味,用药特点,一是清肺热多用甘寒,旨在泻热存津液,二是化痰亦用甘寒,兼以润肺清热。三是益气扶正用药平和;偏脾虚者痰湿难化。治法益气健脾,清肺化痰。治疗用六君子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用药特点,一是益气健脾,绝生痰之源。二是余邪当清,不宜过用寒凉。 (3)临床缓解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补正气治本,正气虚亦可有阴阳燥湿之分, 偏肺肾阴虚者,多兼燥热,治法益气养阴,金水相生,治疗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偏脾肾阳虚者,多兼寒湿,治法温阳补肾纳气,治疗用都气丸加肉桂,附子。 二,【常用方剂】 1,宣肺化痰汤:炙麻黄,杏仁,制半夏,陈皮,茯苓,紫苏子,莱服子,紫菀,黄芩,桔梗,甘草。 2,方剂解析:宣肺化痰汤是由化痰祖方二陈汤演变而成,二陈汤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其中半夏只降胃气,不降肺气,因为病人咳嗽,咳嗽是肺气上逆,所以还需要加杏仁,紫苏子,莱服子降肺气。肺的生理功能是宣发与肃降,宣发是升,肃降是降,肺具有升与降双向功能,只降不升不行,还需要适当升,加桔梗,炙麻黄宣肺气,如此用药则宣发与肃降并举,复肺之用,以平咳喘。再加紫菀祛风寒止咳,黄芩清肺热。 三,【治病举例】 某男,77岁,10年前受凉后出现陈发性咳嗽,白色粘痰,偶尔伴有黄痰,无发热恶寒,诊所予以抗感治疗后缓解。10余年来反复出现咳嗽,以季节交替为主。半月前受凉又出现咳嗽,黄色粘痰,不易咳出,喘息,短气,伴有胸闷,心慌,稍活动即感费力,无咯血,无明显发热恶寒,无夜间陈发性呼吸困难,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未见明显改善。刻诊:舌质暗红,苔黄腻,中间剥苔,脉弦滑数。 〔分析〕此病人10余年经常咳嗽,说明是慢性支气管炎。半月前受凉发病,病情加重,说明慢性支气管炎处于急性发作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既然治标,我们将“标”分析清楚而治之。什么是标?正气是本,邪气是标。病因是本,症状是标。我们来看病人有什么邪气,有什么症状?病人受凉发病,说明外受风寒之邪。病人舌苔黄腻,黄色粘痰,脉滑数,都说明肺有热痰之邪。主要症状是咳嗽,喘息,这是因为内与外之邪气共同犯肺,使肺的宣发与肃降失去平衡则肺气上逆而患咳喘。 〔诊断〕喘病,外感风寒,痰热阻肺,肺失宣降证 〔治法〕祛风散寒,清热化痰,宣降肺气。 〔治疗〕用麻杏石甘汤合宣肺化痰汤加减。 〔方药〕炙麻黄,杏仁,石膏,半夏,茯苓,陈皮,紫苏子,莱服子,紫菀,黄芩,瓜蒌皮,葶苈子,桑白皮,款冬花,浙贝母,甘草。 慢性支气管炎方:麻黄4克杏仁8克,陈皮6克法半夏9克茯苓10克甘草4克当归9克熟地12克。水煎分2次温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