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博物馆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占地一万余平方米,以太原纯阳宫为馆址,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文物艺术品为宗旨的综合性古建筑类博物馆。太原纯阳宫原为供奉唐代吕洞宾的道观,属山西南中北三大道观之“中宫”,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九宫八卦院、涅槃变相碑、常阳天尊像纯阳三绝”和“纯阳九景”、“建博八宝”而著称。它整体布局紧凑,组合巧妙精美,吸收了南方古典园林建筑特点,突破了北方官式建筑布局宏大庄重的风格,堪称古建与文物之瑰宝。 纯阳宫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寺庙是佛教建筑之一,中国南北朝时期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都城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唐朝诗人杜牧作《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中国古代寺庙之多。 寺庙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寺庙建筑集思想、文化和时事各种元素而成,通过对寺庙建筑的风格及设计特点的探究,我们可以观察到建筑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动态。所以可以说: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博物馆。今天我们要寻访的就是太原第一南十方,千年古刹白云寺。 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坐落于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太原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注:十方,佛教用语,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白云寺,初名净业庵,建于明初。明崇祯十三年(1640)向东扩展,称清凉寺。清初又新建、修缮而成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相传当年狄仁杰回家省亲总有白云相随,日晒不着,唯独到了红土沟附近白云停住不动,于是他为母修建的观音堂就选址在了这里。 白云寺四周古木环抱,浓荫四蔽,景色幽邃。寺庙利用红土沟高低地势凿修磴道,拾级而上是山门殿,殿额高悬“白云寺”三个贴金大字,左右门的门楣上书“真如”和“本性”。 寺门采用汉民族古建筑的风格,飞檐翘角,插飞紧瓦,脊翎装饰。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雄踞两侧,给人一种幽深肃穆之感。 ![]() ![]() ![]() 寺院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分上下两院。上院以中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构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筑规制。依次有楼道、山门、钟鼓楼、献殿、大雄宝殿及二层三面围楼24间。各院两侧各有配殿,供枷蓝、关羽、达摩及观音、地藏菩萨。在横轴线上,左有方丈院,右有客堂院。西侧另辟观音堂,自成格局。 ![]() 山门殿两翼是钟鼓楼,在佛寺里建钟楼始于唐代,后来逐渐形成了有寺必有钟的传统。山门殿迎面是前殿,和东、西厢构成一个前院。院中林荫蔽天,清凉爽人。仰望树枝,或直或虬,探伸四周,同是枝旺叶绿,葱茏无比。 ![]() ![]() ![]() ![]() ![]() ![]() 院内辟曲尺围廊、蹬道、月门等,可南北穿行,东西贯通。大殿五楹,悬山式九檩结构,四周有经柜,珍藏数千册佛经。另有石碑、铁钟、供器等珍贵的宗教文物。 ![]() ![]() ![]() ![]() 后院正中是大雄宝殿,东厢为大士殿,西厢为地藏殿。院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其中的白皮松,高约30米,是珍稀树种。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双目微睁,面相慈祥,踟趺坐在莲花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山西通志》又载:“雍正九年(1731年)僧了然重修建毗卢阁。”此阁在大雄宝殿的后面,分为两层,由于上层供毗卢佛而得名。 ![]() ![]() ![]() ![]() ![]() ![]() ![]() ![]() ![]() 中国的寺院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以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沿着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 ![]() 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点击视频右下角,横屏播放效果更佳) 漫步白云寺,让心归于宁静, 那些遥远的故事, 参差错落地散落在庙宇间, 随日出日落明暗交替, 随一年四季变换容颜, 在岁月中沉积故事, 经久弥香…… 来源: 青年路25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