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改实操方略问答】41.导学案中的问题怎样设计?(2)

 张福涛lu70kpm9 2020-04-30

导学案中的问题怎样设计?(2)——问题层次化

(2)问题层次化

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设计的学习目标是有层次的,因此,我们在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也必须要有层次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是我们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思想的前提和保证。当然,这里所谓的层次性,既指不同层次的班级,也指同一班级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层次,这就给我们的老师在问题设计中提出了重大挑战,必须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

还有,即使是同一班级内部同一层次的学生,我们的问题设计,也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层层递进,浑然一体。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得到逐步训练、逐步提高。

总的说来,要实现导学案问题设计的层次化,我们应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就是我们首先必须设计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完成。这类问题一般难度不大,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属于“双基”部分,而且是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最大的部分。这样就会使每一个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有所收获,获得快乐感和成就感。

另外我们还应设计出一些难度较高的拓展类的问题,供学习优秀的学生选择完成。这类问题难度较大,在考试当中也占有一定比例,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完成。这样就会使部分优秀学生既没有丢掉“双基”,又使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再不会出现“没意思”、“吃不饱”的现象了。

一般来讲,我们将设计的问题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识记类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知识体系当中最基本的部分,它一般要学生作为常识来识记的。所以这类问题全体学生(包括学困生)都必须应该完成,而且一般应在课前自己独立完成。当然如果识记内容较多时,也可在课前留几分钟完成。它一般在预习案中呈现。

第二层次:理解类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淆部分,它应该是绝大部分学生都应该完成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选择完成。这类问题应该在课堂中由学生对学、群学当中、有些内容在小组展示中完成。它一般应该在预习案和探究案中呈现。

第三层次:运用类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重点内容,在考试当中也往往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它应该是课堂中合作探究、课堂大展示的主要内容。中等以上层次的学生都应该完成,基础较好的学困生可在A层学生和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完成。它一般应该在探究案中呈现。

第四层次:拓展类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难度较大,考试当中也往往只有少数优秀学生完成。所以它一般要求优秀生必须完成,基础较好的中等生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完成。它一般应该在课后完成训练案的时间或教师辅导课时间完成,所以也一般应在训练案中呈现。当然如果是基础特好的班级,也可在探究案中呈现,在课堂合作探究的后半部分完成。

总之,问题层次化,必须以准确的学情调查为基础。而且它也将是我们所有教师将长期面临,且需下大气力才能破解的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