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苜蓿 别名:牧蓿、木粟、怀风、光风、连枝草、光风草、南苜蓿、金花菜、草头、母齐头 采收加工:夏、秋收割,晒干,或鲜用。 药用部位:全草 产地: 1.紫苜蓿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2.南苜蓿分布我国中部、南部;长江下游有栽培。' 科:豆科 原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 紫苜蓿,多年生宿根草本
花梗由叶腋抽出,花有短柄;8-25朵形成簇状的总状花序;萼钟状,有5齿;花冠紫色。 荚果螺旋形,2-3绕不等,稍有毛,黑褐色,不开裂。种子1-8粒,肾形,黄褐色,很小。花期5-6月。 苜蓿药性: 【性味】苦;平;无毒 【归经】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脾胃;清湿热;利尿;消肿。主尿结石;膀胱结石;水肿;淋症;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捣汁,3-5两;研末,2-3钱。 【各家论述】 1.孟诜:利五脏,洗去脾胃间邪气,诸恶热毒。 2.《日华子本草》:去腹藏邪气,脾胃间热气,通小肠。 3.《本草衍义》:利大小肠。 4.《现代实用中药》:治尿酸性膀胱结石。' 【复方】 ①治膀胱结石:鲜南苜蓿三至五两,捣汁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②治浮肿:苜蓿叶五钱(研末),豆腐一块,猪油三两。炖熟一次服下,连续服用。(《吉林中草药》) |
|
来自: WENxinHANmo > 《医药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