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的力量

 wenxuefeng360 2020-05-01

文 | 有书微度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成语“闻鸡起舞”,主要用来夸赞奋起报国的有志人士。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志存高远、性格坚毅。

但他不是个循规蹈矩的英雄。

为达目的,他常常独辟蹊径,不按规矩出牌。

他就是晋代名将——祖逖。

《晋书》中有载,祖氏家族是“世吏二千石”的豪强家族。

按照《汉书·律历志》中的换算标准,二千石相当于现代的二十四万斤。

祖家的底子之丰厚,可见一斑。

生于这种家庭的祖逖,不是一般世家子弟可比。

但他却不是个纨绔公子,年少时便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上。

遇到天灾时,他就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不论乡间侠士,还是内迁的胡人,都对他赞誉有加。

加之他聪敏好学,被誉为 “赞世才具”。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做治世能臣的天赋。

这样的人才应该早点出仕为官,可祖逖却对仕途有着自己的想法。

“举孝廉”时,祖逖觉得“孝廉”是虚名,不去;

“举秀才”时,祖逖觉得一纸文章换来的官职没意义,也不去。

可是傅咸慕名招揽他,祖逖却欣然在其手下做了一名主簿。

傅咸的官衔是司隶校尉,虽然不大却很重要。

在内,监督百官;在外,管辖一方政务。

更厉害的是,可以自己养兵。

总之,这么重要的位子,要是没有真本事,还真坐不了。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傅咸此人口碑很好。

《晋书·傅咸传》中记载,他 “疾恶如仇,推贤乐善”。

年轻的祖逖本就崇拜英雄,自然被有实力,又有原则的傅咸折服了。

于是,他才不管职位高低,高高兴兴上任了。

任职多年后,司隶校尉府来了一个新主簿。

这人名叫刘琨,是中山靖王之后,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

刘琨素有“雄豪”的美名,而且,据《晋书》所载,他 “俊朗之目”、“文咏颇为当时所许”,是个有文采的帅哥。

祖逖与刘琨很是投缘,没事就凑在一起聊天。

时政、人生、理想,无话不谈。

他们越聊越投机,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

某天半夜,祖逖被鸡叫声吵醒,便把刘琨也叫了起来,说:“此非恶声也!”

两个心怀大志的年轻人,从此“闻鸡起舞”,练起剑来。

祖逖在11年的主簿生涯中,常参机要,总领府事。

不管是领导力还是应变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而与刘琨互相激励的4年,更坚定了他未来为国尽忠的志向。

被曹操提拔起来的司马家,与祖家是世交。

《晋书·祖逖列传》中说:“父武,晋王掾、上谷太守。”

这个晋王就是司马昭,他曾招祖逖的父亲为掾属,甚至让其出任上谷太守。

上谷是边防重镇,多疑的司马昭能放心托付这么重要的岗位,可见祖家深得他的信任。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篡位称帝。

他琢磨着曹魏灭亡于权臣专政,皇权衰弱。

于是重启分封制,设立了二十七个诸侯国。

他本想着,诸侯王都是自家亲戚,一旦有祸事,准能来护驾。

可没想到的是,亲戚们更垂涎皇帝的宝座,酿成了后来的“八王之乱”。

司马家内斗时,身负 “赞世才具”的能人祖逖,成了众位司马重点拉拢的对象。

他一会是齐王司马礒的掾属,一会是长沙王司马硋的祭酒,一会又成了太子中舍人。

司马家忙着争权夺利,五胡趁机“南下乱华”。

为避战祸,祖逖带着族人南渡逃难。

一路上,他看到很多雇不起车马的穷苦百姓,无论老弱妇孺都只能负重步行。

这让爱民的祖逖心中很不是滋味,每每看到有百姓病倒,他都会把自己的车马让给他们

《晋书·祖逖传》中夸赞他爱民,能够将衣服、粮食、车马全部都与百姓共享。

祖逖爱民,不仅深受难民爱戴,还让同路的豪杰们敬佩不已。

他们纷纷投奔过来,甘愿成为祖家的部众。

祖逖与众豪杰一路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终于到达了南方。

等到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就想拉拢很有声望的祖逖入朝为官。

但北境故土的百姓还在受苦,祖逖怎么能安享太平?

朝堂上,祖逖上书执意北伐,司马睿不得不同意。

毕竟,他不愿落下不顾江山基业、血脉亲情的骂名。

可司马睿只想在南方岁月静好,至于被蹂躏的北方亲戚们,他根本管都不想管。

于是,他一不给兵马,二不给军械。

只提供了千人份的粮米和三千匹布。

这哪是打仗啊?祖逖逃难时都比这富有。

司马睿摆明告诉祖逖:送死请便,跟我无关。

祖逖慨然北伐,当初一路跟随他南下的部众,都成了他最忠诚的亲兵。

在后来的战斗中,他多次凭这些亲兵的勇武,一次又一次冲出重围,化险为夷。

祖逖从未忘记驱逐胡人,收复河山。

这个目标鲜明坚定,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北伐渡江时,他面对滔滔江水,想起北伐大业缺兵少将、军资匮乏,顿觉心绪难平。

为了给自己鼓劲,船行至中流,祖逖狠狠敲打船楫立誓: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这份以身许国的誓言,是祖逖以天下为己任的万丈豪情。

渡江之后,他招募流民组成“祖家军”。

自己铸造兵器,筹备练兵,积极备战。

当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祖逖还打算收编地方武装坞堡主们的兵力。

收编樊雅时,祖逖向另一位坞堡主借了一队兵马。

带兵的李头喜欢马,对祖逖的良驹垂涎三尺。

祖逖直接下马卸鞍,把马赠与李头。

良驹赠英雄,祖逖不觉得有什么,但李头却激动不已,在对战樊雅时,特别卖力。

事成之后,祖逖对李头恩礼相待。

李头深感祖逖大义,时常对人说:

“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

在对待民间自行推举的坞堡主时,祖逖或分化、或恩待,一半智计一半赤诚。

不久,将大半坞堡势力归于自己麾下。

在与胡人的战斗中,祖逖更愿意智取,而不是强攻。

他不怕硬碰硬,只怕白白牺牲掉将士们的性命。

祖逖与敌将桃豹对战时,对方很是勇猛,双方僵持不下。

他不愿士兵伤亡,便开始用计。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次精彩的战斗:

“逖使数人担米,息于道。

豹兵逐之,弃担而走。

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

原来,桃豹的军队极缺粮草,眼见祖家军一袋袋搬粮不说,还能满不在乎地丢下几袋子米,就以为敌方粮草充足,难以战胜。

桃豹心理素质再好,也不得不心生怯意,连夜遁逃。

这一逃,军心便散了。

不久,胡人主帅又另派精兵来攻,但他们人虽多却早已丧失了斗志,自然兵败如山倒。

《晋书》中说,祖家军发动各方力量,建造防御用的工事和堡垒,一边耕种一边守卫边关,随时准备着与敌军交战。

祖逖善于用兵,计谋过人,在战场上不断获胜,终于阻挡了胡人南侵,全面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国土。

很多人对祖逖的了解,仅限于“闻鸡起舞”,知道他是个能吃苦又上进的人。

其实他的智慧,也值得我们称赞。

在乱世之中,自保都很难,但祖逖却能在各方势力的倾轧中,作出一番事业。

《晋书》虽然评价祖逖为“贪乱者”,但是也记载了他死后,全国百姓悲痛欲绝,纷纷为他立祠祭奠的情景。

英雄身后名,在史书工笔,更在百姓民心。

也正因祖逖行事不拘一格,才诠释了真英雄、大智慧的含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