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0128、2020年國際五一勞動節漫谈

 張愈 2020-05-01

313、  「致敬2020年國際五一勞動節」


  每年這個節日和五四青年節一起放假,作文水平差得我最喜歡這個節日寫點東西,一方面,寄託勞動情懷或青年節日氣氛,另一方面,就是練一練寫作,其實是流水賬。


  過去,打工仔,到了這個長假,感覺自己擁有休息的特殊權利,或休息,或出去走走,無憂無慮,雖然,那時不覺得是這樣的。


  印象中,出去玩的,主要也是爬山,或者去游泳🏊🏻 ,有點後怕去小梅沙。


  第一次去,就丟了更衣鑰匙,賠了50,相当於現在幾百塊,再就是爬山。第二次去梧桐山,钱包被偷了,问梧桐山派出所借10块钱回到南头,。


  這種感覺,還是一種擁有和權利的體驗。


  除此之外,年齡賦予個人年輕人的優勢。


  昨晚快四點了,斷斷續續的思考問題,已經不再年輕,鬧鐘習慣性週五叫醒。


  從六點多鍾起,現在足足一個小時了,這一個小時裏,也包括今年寫的什麽?


  滿足說話的心理需求和感受假期的脈搏,想了幾個來回,感覺是涼涼的,有意無意摸黑,一事一事的隱隱約約在哪裏。


  自己沒感覺了,那就找點刺激刺激吧,東翻西翻,唉!看到歌頌毛主席的歌曲了,一下子感覺可以感覺得到自己感覺的暖氣。


  說,本身就是與別人有關,後來,被社會化爲可以自己同自己說話。


  9萬年前有了語言,4萬年前開始使用語言,今天還需要用語景來界定說的是什麽?有什麽論。


  暖氣來了,是因為勞動這個詞的優勢。


  看到人了,勞動似乎比語言更沉淪著?


  今天的勞動節,是因為社會不公平的託詞,也就是為了滿足社會化的勞動公平正當性。


  勞動就是人本身,宇宙萬事萬物存在著的內容,人類自己同自己說話是社會化,構成内结构圖。


  人類思考同宇宙的關係涉及社會外部環境或結構,人類對是的確認到語言交流的形成是勞動的需要。


  當有人勤奮而被視作情緒的時候,勞動體現出人,當一個人成功了的時候,說的是勞動不易之論!


  唐朝以後才有文明的成果實存下來,人類終於從客觀存在步入了說的是的所謂文明時代。


  2020年,被賦予太多的可能,說的是的是,世界格局深刻變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穩健成熟。


  至於個人,因為有語言,既是精神的表達,也是客觀存在的體現,即:勞動者。


  勞動節,反對社會化的人非人性的勞動強制,人類社會自己對自己的合法性適應性堅信不疑,而勞動是這一切的根本,也就是有人存在的本源。


  而社會只不過是娛樂的工具和存在的方式,雖然對人類存在的決定性影響越來越直接。


  跳出勞動,傷神;過度勞動,傷身。


  唯有與自然和社會一起滾動纔是勞動的本質。


  而語言,嚴格來說是精神,形成一個緯度、視角,折射出,有時代性的問題,圍繞著勞動的方式,永存。


  歌頌勞動的節日,卻是休息的日子?


  用辯證的方式,夾持勞動,無非就抻了一下,直而韌。


  順帶五四青年節也來了,青年,又是一個大概念。


  語言凝聚過去的場景與現代人共時的社會,不知道從勞動的角度,該怎麽看?


  ~~Chamheiquen


【原創作品,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