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招教你清单工作法:让大脑用来思考,而不是记忆

 梅与牛 2020-05-01

限制我们工作效率的,往往是一种脑子不够用的状态。人类发展到今天,所有工具都是我们的延伸,我们不必非得改变智商,完全可以用一些工具作为大脑的延伸,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清单其实就是一种帮大脑记忆,减轻大脑负担的工具。

To do list就是最常见的清单,当任务很多容易忘记时,我们可以用它来辅助大脑记忆,把注意力集中在处理任务上。

还有很多其他清单形式,比如如何做一件事的步骤就是行动清单,最常见的就是指导我们做菜的菜谱;比如工作原则本质上就是决策清单,达利欧前几年大火的《原则》讲得就是这个;再比如一段时间内要完成的计划就是目标清单,像我们熟悉的“年度计划“,”一生要做的100件事”等……

既然清单这么有用,我们怎么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这篇文章给出了用好清单的6个注意点,这些注意点其实也是清单,未来圈外还会有更多文章用这种清单形式推送给你。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如何才能把清单打造成我们大脑的延伸。

一份有效的清单,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设置的

别人给我们的清单,哪怕是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往往也很难被执行,就像你妈让你找对象,还贴心地给出了找对象的要求,可你还是没找。

《高绩效教练》也提到,当一个目标不是来自他人建议,而是由你自己提出时,你便更有动力去完成。

一份清单要真正有效,让你愿意执行,首先这清单应该来自你自己,而非别人的要求或建议。但就算自己设置,也不要一上来就设”一月瘦20斤“,”今年看100本书“这样不切实际的清单。让清单适合自己的能力水平,首先杜绝心血来潮。

除了被动接受别人的清单外,我们也会主动找来别人的清单。一般是因为对方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而我们试图用他的清单来复刻这份成功。

但结果往往发现,别人的清单规划再科学、再赏心悦目,到了用时总会有些“水土不服”的问题。使用起来很不顺手,有时甚至还会打乱自己的节奏。

这是因为,每个人能力不同,习惯也不一样,对别人有效的清单,大多只适合别人的能力水平和日常习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那些大V专用健身清单在我们身上不起效果,很多时候并非意志力问题,而是那清单本就不是按我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惯设置的。

列出你的目标清单

前面讲了要列出适合自己的清单,首先就要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目标。

怎么做呢?其实列一张清单就够了。

可以拿出几张纸,或者打开常用的软件,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脑子里想到什么就可以写什么,甚至不必是完整的句子,只要是简单的短语就好,比如”成为本领域的专家“、”5年后开自己的工作室“等等都可以。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干想想不出来,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打开讯飞,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会发现思想开始自由地流淌,很多从未有过的念头都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最后,列出10个以上想完成的目标,从中筛选出3个你最想完成的目标,把其他都划掉。

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为某些出现的目标而心情澎湃。这样的目标清单带给你的执行动力,必然远远大于“我今年要不就看100本书吧”的心血来潮式清单。

整理出你的决策清单

有了目标清单后,我们还需要决策清单来保证我们不偏离目标。

在平时把工作中常犯的错误,认为重要的认知,做事的标准都一条条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决策清单,每天工作之前先看一遍,确保自己在面临重重选择时,仍能从容不迫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建立以清单为基础的个人管理系统

在有了目标清单和决策清单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把目标进行拆分,制定本年度、本季度、本月和本周的执行清单,建立以清单为基础的个人管理系统。

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想法:

“我也很想建立一个个人管理系统啊,谁不想把计划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但过去自己亲手写下的清单,几天后都不知道塞哪个角落了,更别提实现了。”

为什么清单不管用呢?其实这不是清单本身的缺陷,而是多数人列清单时只写出了笼统的概念,“本月要读3本书”,“这周要早睡早起”,而大脑是很难识别这种抽象的东西的。

所以,我推荐你使用心理学家彼得.M.戈尔维策发明的“WOOP”思维工具,用顺应大脑天性的方式来制定计划。

“WOOP”思维是什么意思呢?

W ——Wish,就是愿望的意思。你可以先想想你在本年、本月、本周想要完成的愿望和目标。O——Outcome,当目标完成的时候,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生动的想象可以在大脑留下印象,增加你执行目标的动力。O——Obstacle,设想要实现这些目标,你可能遇到的障碍是什么,可以怎么做来克服。P——Plan,计划。本年、本月、本周应该做些什么来推进目标的实现?

一旦你用好“WOOP”思维工具,把要完成的各种任务合理地分配,整理成年/月/周执行清单后,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只要管理好这些清单,并按照上面的计划去做就行了。

把任务拆分成可执行的行动清单

有了年/月/周的执行清单后,我们就可以列出当天要做的任务,并拆分成可执行的行动清单。

拆分任务其实有个简单的方法,立刻就能上手, 就是用“动词+宾语”的结构来描述一个步骤。

举个例子,“改稿”这个任务可以拆分成”根据leader建议修改内容“,“去掉长句和从句,理顺句子”,“修改替换不合适的字词”等等步骤。当然,现实任务肯定比这个更复杂。

把任务拆分成可执行的行动清单,一方面可以把记忆的任务交给清单这个“外脑”,腾出大脑来做当下创造性的思考。

另一方面,人的工作状态会受状态等因素影响,使用清单作为行动指导,可以最大程度上排除干扰,确保工作质量。

学会使用行动清单,就像给我们的大脑外接了一个硬盘,而且这个硬盘的容量不受限制,你想它有多大就有多大。

设置提示系统,确保清单能执行

就算前面步骤都一步不拉地执行了,我们也会面临一个问题:

“为什么明明都有清单了,也还是老忘记用???”

很多人这时会开始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懒得无药可救了,但其实除了懒外,肯定还有别的原因。

之前分享过关于自我认知的内容,我们要顺应自己的天性去想办法,而不是一味自责。这里就为大家提供2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1.设置触发场景

我们可以把清单放在自己绝对能看得到的地方,比如打印出来放办公桌上,文件可以放电脑桌面最显眼处,最大限度的利用视觉。

因为有研究数据显示,人类的大脑通过视觉活动获得的信息量约为83%,来自视觉的信息产生的冲击量较大,仅仅只是将清单放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就会把你使用清单的可能性提升数倍。

2. 设置检查点

什么是检查点?就是你会在工作的哪个时间点使用这份清单。

具体怎么做呢?你可以用一个条件语句——“如果……就……”来触发执行清单的行为。比如“如果我整理好了行李箱,我就使用出行检查清单看是否有漏掉东西”,这样的植入是大脑能够读懂的。一般来说,你的条件语句设置得越具体,就越能触发行动。

最后想说,在建立以清单为基础的个人管理系统过程中,我们要具有结果导向的思维,从目标完成的状态去倒推年/月/周都该完成些什么。并且,要注意合理规划,如果你一天只有8小时工作时间,那就给自己布置8小时的任务,不要给自己布置超出能力范畴的任务。

一开始做不到也没关系,只需要具备这个意识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对自我的评估常常是不准确的。而好在清单本来就是可以随时修改,在不断复盘修改、更新迭代的过程中,我相信你列出的清单一定可以越来越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