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部肌筋膜炎

 玄德玄同 2020-05-01

一.概述

胸背部肌筋膜炎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临床常见疾病, 多发生于背部骨骼肌无菌性炎症,导致胸背部疼痛,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近年呈年轻化趋势,为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其病因为风寒、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导致胸背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引起胸背肌筋膜纤维结缔组织水肿、血管痉挛及肌纤维收缩,大量致痛物质生成,刺激肌肉筋膜的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形成粘连。急性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治疗可转为慢性病变。

二.解剖

人类的脊柱呈S形,腰部向前弯,形成脊柱前凸,背部向后弯,形成脊柱后凸,与其他动物的脊柱有很大的差异。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人类学家卡罗尔·沃德说:“脊柱原来是起拱顶作用的,一旦直立起来,它就不得不充当承重的立柱了。”这种S形的脊柱从耗能的角度看,既经济又有效,维系着人体平衡和双足移动。但却承受了过度的压迫。椎骨在受到长期挤压时,椎间盘就可能会突出,压迫脊椎神经,引起疼痛。背痛是人类最常见的身体不适之一,大多数人一生中总要忍受让人浑身乏力的背痛。背肌劳损之症,是腰背肌劳伤的组成部分,它与腰肌劳损,构成人体躯干肌筋炎的总反应。人体以脊椎为轴心,背、腰是人体轴心线中的较长段落,支撑着机体动态活动的全过程。背肌,聚居于人体躯干的后上部,其生理构成位置特殊,上接头颈,下连腰腿,无论躯体的动静态活动,都离不开背部肌筋的参与,担负着不同程度支撑力学负荷。因此,背部的肌筋炎是临床上属于常见多发性病症。 

三.主要症状

有明显的诱因,包括局部或临近部位的损伤或慢性劳损病史,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胸背部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麻木感,疼痛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过度活动又加重。可因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等诱发疼痛或加重疼痛,遇热可减轻。重者可睡眠中痛醒,有时出现弹响。疼痛有时和情绪紧张有关。

 

四.局部体征

激痛点: 最先于1942年由Travell提出,为受累肌肉上的一点或多点过度应激点,多位于运动神经终板区,对其进行触诊时疼痛最剧烈且可引发牵涉痛,分为活跃性激痛点 (Active Trigger Point)和隐性激痛点 (Latent Trigger Point),其中活跃性激痛点可出现自发性疼痛,隐性激痛点则在受压下才会引起疼痛。活跃性激痛点,特别是肌肉中的痛性结节,可引起局部疼痛并放散至其他部位,一般不按神经节段分布。

常见背肌劳损好发生于下列次序:①斜方肌下胸部的斜行肌纤维(即十二胸椎棘突至肩胛间的纤维),以左侧的病变尤为常见。②左肩胛内缘附近的胸髂肋肌及肌筋膜。③大小菱形肌。④胸段棘肌及胸最长肌。背肌肌病灶:与所产生病变部位的原组织结构密切联系,可形成颗粒型、索样、块状等多形态化表现。病灶的触诊特点:①医者触及病灶时的异常感与病者产生同步知觉。②病情的敏感期、麻痹期在同一病人身上产生不同反应,麻痹期,病人反应迟钝;敏感期.患者特别敏感。麻痹期经治疗后,多趋向提高敏感度,可视为病情好转的指征之一。 

五辅助检查

至今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常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可证实肌紧张带或激痛点的客观存在。仍有一些辅助检查可能有应用前景。

1针刺肌电图:将针与肌电图仪器相连并缓慢刺入治疗区域,观察到运动单元活动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s,MUAPs)时即表明针位于激痛点附近,其形态与肌束震颤相似。

2磁共振弹性成像:筋膜痛患者紧张带的硬度 (9.0紧张带的硬度态与肌较周围肌肉组织约高50%

3多普勒弹性超声成像:随著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在本病的诊断方面会取得较好的进展.

4红外热像图:一般炎症或急性软组织损伤,往往局部温度升高,而长期慢性劳损时,往往局部温度降低。胸背部肌筋膜炎患者患侧与健侧的温差明显高于正常人,但诊断价值有限。尚未在临床应用的建议删除。

六.治疗: 

1.有外伤、皮肤严重过敏者禁用.另外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内服活血化瘀的中药、推拿按摩、针灸、温熨、熏洗、揉擦、固定等办法治。

2.对于慢性长期不愈的背部疼痛,有明确压痛点者可采用针法治疗。

3.东方医院通常采用肌肉松解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