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之路,临习一派,是大道

 DavidCCH 2020-05-01

郑板桥书法作品

书法之路,临习一派,是大道

古今之学书者,凡有所成的大家无外乎临习前人碑帖,进而自成其风格。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已指出一条明路:学者有志学书,先宜择唐人,字势凝重,锋芒出入,然后进求北碑习之,以坚其骨势,然后纵临所习之全帖,渐遍诸家。这临习之路何时是尽头啊,包世臣给出了答案:终身由之,殆未有止境矣。意思是没有尽头。可谓一入法门深似海,从此终点不可及。何也?然拟进一分,则察亦进一分。意思是临帖的功力增一分,读帖的本事也增一分,如此循环永无止境。

郑板桥书法作品

书法之路,临习一派,是大道

临帖一派不乏大家,能在书法史上留名的腕儿,多半都以临习起家。赵孟頫遍临二王,使得他超越唐人,其风骨神韵,可与晋人同列。圣教序本为王羲之的集字,在波澜推涌,气息连贯方面可能有所缺憾。而赵孟頫的临本,让我们看到了圣教序的另外一种韵致。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徴明也是一位成就很高,传世临作颇多的书家。所临兰亭,可谓后无来者。明清至当世,有无数书家闻名于当是时,但在时间的纵轴上,终难超越前人。难道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于是有人在想,打破前人所造的藩篱,自创一家有何不可?

郑板桥书法作品

书法之路,临习一派,是大道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初学欧阳询,中进士以后开始琢磨如何脱离以平正见长的馆阁体。终于独创板桥体,他谐谑的称这非楷非隶的书体为六分半体,其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这稀奇古怪的六分半书确实前所未有。这种看似随笔挥洒,方圆无度,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的作品,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扬州八怪,果然不走寻常路。但也很少听闻后世之人有临习六分半体而有所成就的书家。

赵孟頫临圣教序

书法之路,临习一派,是大道

还有一个特立独行的近代书家也跳出了这个由临习到创作的传统学书之路,他就是蜀中名士,吴丈蜀。他自称从来没有用笔临写过一天碑帖,而是以读帖为主。其书法观点也是以学养为上笔墨之技艺次之,诸如“二分笔砚三分看,余事还须广读书”,“须冶千碑方创体,能藏万卷始言家”,“成家岂是临摹得,造诣全凭字外功”。观其作品也别有格趣,含蕴深厚,疏淡娴雅。不似当今以创新自诩,实则胡涂乱抹的丑书。小编以为,其书有可观之处,其法则却有待商榷。

文徴明临兰亭序局部

书法之路,临习一派,是大道

小编看来,书法之路,临习一派,是大道,容得下天才别开天地,也允许开庸人以勤补拙。没有任何临习做基础,就开始创新才是挤不过的独木桥。正所谓:小道数载未必成,中庸千古可依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