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导滞丸 《中国药典》:枳实导滞丸 处方枳实(炒)100g 大黄200g 黄连(姜汁炒)60g 黄芩60g 六神曲(炒)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60g 泽泻40g 性状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本品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用于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痢疾。 方中君以大黄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臣以枳实行气消积,而除脘腹之胀满;佐以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又能厚肠止痢;以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且可止泻;用白术健脾燥湿,以攻积而不伤正;神曲消食化滞,使食消而脾胃和。诸药相伍,使积去滞消,湿化热清,则诸证自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摘录《中国药典》《内外伤辨》卷下:枳实导滞丸 处方大黄30克 枳实(麸炒,去瓤)神曲(炒)各15克 茯苓(去皮)黄芩(去腐)黄连(拣净)白术各10克 泽泻6克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湿热积滞内阻,胸脘痞闷,下痢或泄泻,腹痛,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沉实。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注意事项 1. 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食物。 2.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6. 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 本品性状发生政变时禁止使用。 9.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病情分析:女,22岁,大便时干时粘,用枳实导滞丸是合理的指导意见: 枳实导滞丸 功效:消滞利湿,泄热通便。 适应症:痢疾,脘腹痞闷,腹痛,大便窘迫,小便黄赤涩少,或大便不通,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饮食上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可以治愈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治好了三十多年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后来把此方加工成粉 给很多人用过 效果都很好,治愈率高 现在把此方拿出来奉献给大家 希望有胃病的朋友早日康复 科普小知识 形式多样 虽然同为胃病 但是每个人的症状都不相同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 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 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 中成药讲解之——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丸前面介绍了积食轻证的大山楂颗粒,主要针对没有什么胃口的情况。 如果积食再严重一些,腹胀满,并且慢慢产生了痰湿和内热,那么可以用保和丸来消食化痰清热。 如果积食再严重的话,产生的内热会更多,就会导致腹胀满,大便不通,或者大便里急厚重痢疾。 这时可以用枳实导滞丸。 主治: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2 组成与方解 组成: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炙),黄芩,六神曲(炒),白术(炒),茯苓,泽泻。 方解: 1:大黄、黄连、黄芩 = 大黄黄连泄心汤,主要针对热痞,就是由于有热导致的脘腹胀满。 a) :另外大黄可以针对大便不通,便秘的情况,把食积通过大便排出去。 b):黄连+黄芩:可以治疗湿热引起的泄泻痢疾,如伤寒论里面的葛根芩连汤。 c):所以大黄+黄连+黄芩可以治疗便秘也可以治疗痢疾下利。 2:枳实:主要消胀。加强治腹胀满的力量。枳实与厚朴经常一起使用,消胀除满效果非常好。 3:六神曲:主要消食。 4: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常用药对。一般腹胀满都是由于脾气虚导致。脾气虚是根本,食积胀满是标。 5:泽泻:增强利湿的力量。 3 应用指征 没有胃口+脘腹胀满+大便不通/痢疾 4 与大山楂颗粒/保和丸对比 注:请在当地医生指导下用药。 中药黄连的介绍黄连味苦,性寒,属寒凉药范畴。主要有清泻心胃火热、凉肝胆、解热毒的作用。并有燥湿作用。四川产者效力较好,故又名川黄连。由于心胃火热而致口舌生疮、目赤牙痛、尿赤便秘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木通、竹叶、黄芩、生大黄等同用。如血分热毒郁积而生疮疡疖肿等症,可以黄连配黄芩、栀子、黄柏、赤芍、地丁、银花、连翘等同用。 黄连配合天竺黄、郁金、菖蒲、远志、连翘、犀角、生地、元参等同用。心热亢盛而致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尿黄脉数等症。可以本品配栀子、生地、当归、甘草、辰砂、豆豉等同用。热邪结滞于胃脘而见心下痞满、脘腹热痛等症。可以黄连配合厚朴、枳实、半夏、瓜蒌、陈皮、茯苓、生大黄等同用。黄连配枳实为治“心下痞”(胃脘部堵塞感)的常用药。黄连还有清肝明目作用。常用方如黄连羊肝丸(黄连、龙胆草、草决明、石决明、密蒙花、夜明砂、茺蔚子、黄芩、柴胡、木贼草、青皮、黄柏、羊肝、蜂蜜),主治肝经火盛,血虚不荣致两目昏暗,视物不清,羞明怕日,雀目夜盲,窉肉挛睛等症。用黄连煎水,外用洗目,也可治目赤目痛,暴发火眼(包括急性结膜炎等病)等症。黄连还能燥湿。对湿热积滞而致的痢疾(腹痛、大便频数不爽、带有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口干不欲多饮、脉象滑数),常以黄连配木香、白芍、当归、槟榔、黄芩、白头翁、茯苓、厚朴、枳实等同用。黄连配吴萸可用于肝火旺、肝胃不和而致的胃痛嘈杂,泛吐酸水;配细辛可用于口疮;配肉桂可用于心肾不交;配木香可用于痢疾;配干姜用于腹寒痛下痢;配大蒜用于大便下血。 前人这些经验,皆用一寒一热、一阴一阳,互相配伍、互相制约而取得功效,在组织处方时,可资借鉴。黄柏偏用于清下焦湿热,并能坚肾。黄连偏用于清中焦湿热,并能泻心火。胡黄连偏用于骨蒸劳热,五心烦热,并用于小儿疳疾惊痫。 川黄连偏用于中焦湿热,并用于各种疮疡肿毒。用量一般三分至二钱或三钱。阴虚烦热,脾肾虚泄,气虚作泄等皆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黄连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主要有效成分为小蘖碱(即黄连素)。 黄连虽苦,却是妇科疾病的“大克星”!小编导读 有人说,青春期的暗恋像黄连,暗恋的苦楚永远只有自己能体会!黄连是有多苦?那一句俗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似乎就是一种印证!当人们在形容一种东西有多苦的时候,也会说“比黄连还苦”,但就是这味苦药,却也是妇科病的“大克星”,欲知详情?且看正文! 黄连 解毒清湿热,止血止泻痢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清热止血 本品入心,寒以清热,善治心火亢盛,血热妄行之妇科血证。如崩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癥瘕出血,经行吐衄等。多与黄芩、牡丹皮、生地黄、大黄等配伍。方如经验方清热固冲汤、凉血地黄汤(《血证论》)、经验方清热活血方等。 2清热燥湿 其大苦大寒,寒能清热,苦能燥湿,清中焦湿热为其所长,凡湿热内蕴均可使用。如湿热郁阻,升降失司之腹痛、呕吐、崩漏等舌红苔黄腻者,多与黄芩、半夏、枳实、白芍、蒲黄炭等配伍,如经验方半夏芩连枳实汤、清利固冲汤。治疗妊娠湿热泻痢,方如四苓芩芍汤合香连丸等。黄连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是治泻痢要药。 病案举例(刘云鹏先生医案) 彭某,36岁,阴道出血35天不止而住院。诊时阴道出血时多时少,伴头昏,胸闷脘胀,恶心,口渴,腰腹不痛。舌黯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妇科检查、B超检查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BBT单相。诊断:崩漏(无排卵型功血)。证属湿热中阻,冲任不固。治宜清热化湿,和胃固冲为法。方用芩连半夏枳实汤加减:黄连10g,黄芩10g,半夏10g,枳实10g,白芍15g,郁金10g,厚朴10g,蒲公英30g,蒲黄炭10g,姜炭3g,陈皮9g。5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3剂血止,胸闷脘胀消,呕恶除。药尽后妇检及B超复查,均未见异常而出院,以后月经恢复正常。 3泻火解毒 本品尤长于泻心火,清胃热,解热毒。温病热入心营及三焦热盛神昏谵语,高热烦躁之斑疹吐衄等证,多与犀角、生地黄、麦冬、丹参、大黄等配合,方如清营汤(《温病条辨》)。心火亢盛,肾水不足之经行前后、绝经期前后心烦失眠者,与黄芩、阿胶等配伍,方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本品还广泛用于湿热中阻之肝胆、脾胃之胃脘痛,胸痞,呕吐,胁痛,腹泻,痢疾等,以及目赤,牙痛,疮疡,湿疹等病证。 《景岳全书》载本品:“味大苦,气大寒。味厚气薄,沉也,降也,降中微升,阴中微阳。专治诸火……平肝凉血,肃胃清肠、凉胆……善泻心脾实火。” 黄连多与黄芩配伍,相须为用,广泛用于内火、湿热所致之病证。妇科用之亦多,余师刘云鹏先生善用芩连于血热、湿热血证,经验方如半夏芩连枳实汤、清热固冲汤、清利固冲汤、清热活血汤以及凉血地黄汤;妊娠恶阻,郁证,经行癫狂之加味温胆汤;热毒闭经之解毒调经汤以及经行失眠,妊娠泻痢等,均以黄连、黄芩为君。然黄连大苦大寒,不宜大量、久用,易伤脾胃。 黄连可与吴茱萸炒制,使其寒而不滞,清肝胆热。用酒炒引药上行。止呕吐多用姜汁炒黄连,以增苦寒降逆之功。清热止血用生黄连,取其热清而血止之效。然于血热证不清泻火热,只止血,不异于“扬汤止沸”。 用量用法 3~6g。脾胃虚寒者忌用。 药理参考 黄连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连碱,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有抗急性炎症,抗心律失常,利胆,抑制胃酸分泌,抗腹泻,抗痢疾等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