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腰痛 ” 中医辩证施治 (附:医案三则)

 逸农农 2020-05-02

医案一

肾虚、寒湿腰痛

处方笺

患者:王某,男,38岁。2016年8月16日初诊;

病史:腰痛3个多月了,找了很多中医治疗,大多诊断为肾虚,吃了不少补肾药不见好转,慕名找到我,要求给予治疗。

刻诊:此人面白晳,舌胖大,质淡,苔白腻,脉象双尺沉弱,腰酸沉痛,阳事不佳,饮食二便基本正常。
中医辨证:肾阳火衰,寒湿停注。

处方:二仙汤合肾着汤加减。
淫羊藿50g  仙茅15g  巴戟天12g  茯苓60g  干姜30g  白术100g  生甘草30g  丹参30g  制乳香、制没药各12g  骨碎补15g  仙鹤草25g  七叶莲15g 

10剂。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反馈告知:腰已经不痛了,效不更方。

续服10剂巩固善后。
 
——古道瘦马医案
古道瘦马按:

此案治疗起来并不复杂,典型的肾着汤方证,兼有肾虚,只要抓住主证用方,稍微调整即可。

不必大量用补肾药去治疗,临床上不能一见腰痛就用六味地黄丸,或壮腰健肾,要针对病因去治疗,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医案二

肝肾阴虚腰痛


✎ Tip 

患者:周某,女,28岁。

病史:腰痛半月不愈,求治中医。

刻诊:此人面白,略瘦,自述腰痛如折,口干咽痛,易感冒,这几天正打针,嗓子发炎红肿热痛,不见好转;

1个月前曾作流产手术,头晕无力,同房时阴道干涩,舌红苔薄,脉寸关浮滑,左尺尤为沉弱无力,几近无有,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

中医辨证:肝肾阴虚,相火僭越。

处方:生、熟地黄各25g  麦冬30g  玄参50g  白芍15g  浙贝15g牡丹皮15g  连翘45g  忍冬藤30g  薄荷10g  菟丝子30g  杜仲30g  续断30g  枸杞30g  当归50g  山茱萸30g  

5剂。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复诊,嗓子已不干痛,腰痛减轻,服药期间大便稀溏,每日3~4次。
上方减连翘、忍冬藤、薄荷、白芍、浙贝母。菟丝子加至50g,再加怀山药30g,怀牛膝12g,5剂。

三诊:腰已不痛,阴道干涩好转,效不更方,上方加入肉苁蓉、蛇床子,又5剂,诸证消失。

——古道瘦马医案

古道瘦马按:

此案分两步治疗;

第一步,用养阴清肺汤兼加补肾及解毒,重点药为玄参、连翘、忍冬藤、浙贝母;

第二步,虚火平定,峻填肾阴,重点药为菟丝子、杜仲、枸杞、当归、地黄。

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菟丝子这味药,补肾,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对于阴道干涩有特效,连续用一段时间,上述症状就会显著改善。
临床上屡用屡效,其他均为针对病机用药。

医案三

腰椎间盘突出


✎ Tip 

患者:吕某,女,76岁。

病史:腰腿痛长达半年,现已佝偻直不起腰。

曾住院治疗,拍片和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造成腰腿疼痛。
住院期间曾予牵引治疗无效,因为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故也未能手术。
出院后又到某盲人诊所进行了推拿按摩,不但不起效,疼痛又加重,无奈经人介绍转诊于余。

刻诊:此人胖白皙,弯者腰,不敢活动。舌淡苔白,脉浮滑略数,尺不足,饮食二便基本正常。

中医辨证:年老体弱,肾精不足,外感寒湿,经脉瘀滞。

治法:补肾强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处方:平痛壮腰丸。每日3次。

10日后患者家属电话告诉我,吃了1周后就不痛了,但还是酸困无力,腰略为能直起一点了,老人很高兴。

我说继续用,坚持把1个疗程(50日)服完。

后患者电告,吃了1个月后腰就彻底不痛了,人也有劲了,腰又直起来,可扬眉吐气了,问还需要再吃药么?

答曰:不用了。可食疗经常多吃红烧龙骨。

——古道瘦马医案
古道瘦马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比较多见常见,年老的有,年轻的也有,我基本上都是以“平痛壮腰丸”治疗,效果都很好。

原先此症是用汤药,要求服一段时间,但是很多患者嫌药难喝,不能坚持,所以我就将汤药精化为水蜜丸,这样一来吃起来方便,所有人都能接受,只要坚持一个疗程,都能收到如期效果。

此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以名方独活寄生汤为主加减而成

该方集补肾强骨,祛风除湿,活血镇痛于一体,标本兼治。

其主要成分包括独活45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麻黄、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土鳖虫、干地黄、骨碎补、金毛狗脊各30g,上等血竭、鹿茸各15g,小白花蛇5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