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想好题目(二)

 空谷天籁 2020-05-02

最近每天除了学习,一天回顾了一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日语的)。开始看的第一部是《幽灵公主》。我大概八年前在朋友的生日上,朋友推荐看过一次。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就觉得特别震撼,感觉自己看了一部史诗,后来想再看的想法一直未能实践(由于技术问题找不到合适的片源),这些日子在网易云听音乐的时候歌单播到了这个《阿西达卡战记》(文章开头推荐给大家了,点歌曲进度条旁边的喇叭就能播放了),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幽灵公主》的某张海报蛮有意思的,画上有一个女孩,她站在一头白狼旁边,嘴角满是鲜血,略带愤怒的眼神坚定的看向远处。

这次看完我查了很多资料。资料上说,2001年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凭308亿日元的票房再次打破了日本电影票房纪录,到现在好像都没有任何一部影片超过这一纪录。但是,在《千与千寻》上映前,宫崎骏的另一作品已蝉联日本本土电影票房冠军三年,就是《幽灵公主》。

资料显示,1997年《幽灵公主》上映时同期的票房对手是《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吉卜力工作室的目标票房是50~60亿日元,结果凭借其深刻的主题,它最终拿下了193亿日元的票房,成为了97年日本最火的电影。

看过宫崎骏影片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有几个主题反复出现。这里我想先分析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电影中达达拉的村民不会耕种,他们通过采矿打铁,制成铁器然后卖掉来换取饱腹的大米。也就是说,他们通过向自然索取来换取自己的生存,而不是自给自足。影片中在白狼神莫娜出场的片段,黑帽大人正带领村民在狭窄而险峻的盘山路上运送物资。其实回达达拉村的路还有一条,好像更方便和安全,但是村民们不敢走那条路,因为那是山神的领地。如果不是原料不够用,村民也不敢在神的领地采矿吧,所以说宫崎骏在思考由人类生存问题而引起的人与自然矛盾的时候,可能表达得更多是对人类的同情和理解。

我们感觉《幽灵公主》是宫崎骏的一部暗黑之作,是因为它的一份沉重。作品对人类的贪婪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影片中最神秘的麒麟之神(山兽神),主掌生死却并无爱恨,好像连主观意识也没有,是自然的象征,平静时美若神灵,发怒时凶如恶魔,孕育一切亦毁灭一切。黑帽大人攻击山兽神是因为她想把森林变成达达拉的财产,疙瘩大师想要山兽神的头颅是因为他们觉得战胜山兽神就是战胜了自然。当他们不顾劝阻,一炮轰掉了山兽神的头时,神发怒了,山兽神的身体在寻找自己头颅的时候,吸光了自己触碰到的所有生命,森林渐渐的死去了。如果没有阿西达卡和珊冒着生命危险将头颅还给山兽神,达达拉和周边的这一片土地将变为一片死地。

影片中的麒麟神(山兽神)

那人和自然能不能和谐相处呢,大概仅凭作者也无法给出答案。影片最后山兽神把夺取的生命还给了森林,森林又恢复了以往一派生机的景象。阿西达卡的诅咒也解开了,他决定留在达达拉,和珊一起守护森林。看似是大团圆的结局,其实暗藏玄机,疙瘩大师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真是的,真是的,傻瓜是赢不了的。”说明,山兽神的死亡只是开始,人是不会停下向自然索取的脚步的,作者在这一点上有着很现实的悲观态度。

影片最后阿西达卡和珊告别

作者在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上也表现了不少。影片塑造的从小被白狼神抚养长大的女孩珊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她是人类,却和白狼一起生活。为了保护森林,她头戴面具和白狼一起猎杀人类。影片中一个片段,一个黑夜里,珊踩着两只幼狼的背一跃而起到了达达拉村高高的屋檐上,头戴面具、身着短裙,山风掠过她的裙子和她手中锋利的匕首,那时她骨子里是狼的灵魂,却还是用人的姿态站立着。阿西达卡快死的时候对愤怒的珊说了那句“你,好美”,一下打动了珊,唤醒了她原本作为人类的心。还有影片快结束时珊和阿西达卡说的话:“我喜欢阿西达卡,但我讨厌世人”珊最后选择了留在森林里,她恨人类,却依旧改变不了她是人类的事实。

人类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也很矛盾。资料也提到,日本是一个敬畏自然生灵的国家,自然界里的一切事物,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甚至是石头都有灵性,这种敬畏自然的思想在《幽灵公主》体现的很多,各种动物都被人们奉为神灵,犬神(白狼神)、野猪神、麒麟神(山兽神)等,一面对自然充满敬畏,一面又不断地从自然中掠夺资源。

另一反复出现在宫崎骏作品中的主题就是对战争的思考。虽然常常出现,但作者的表现方法很不一样。在其早期作品中,以《天空之城》为例,反战的表达非常隐晦,比如让杀戮机器上长满鲜花,并赋予他们人的情感,就是想说:“错在造机器的人类,科技本身并没有错。”

前期他的作品中战争场面很少,毕竟是动画电影,不应当有太多血腥气。可能《幽灵公主》是转变的开始。这一次,宫崎骏把战场厮杀、断头流血直接展示在了观众面前,很多士兵胳膊腿断了、头直接被炸掉的画面还有森林中的动物被人类的火炮打的满身血淋淋的样子以及战争暂停时人和其他动物尸横遍地的画面实在是不太适合青少年这个年龄层观看的(这也是大家评价这部作品暗黑的重要原因。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也有类似的画面,变成鸟的哈尔孤零零的在硝烟弥漫的天空中飞翔,炮弹接二连三地落下,地面上满是黑烟和红光,充满了死亡的气息)。

对于这些改变,宫崎骏也曾觉得“这不是孩子们应该看到的东西“,但是最终他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因为他意识到“不对,这是孩子们必须看到的!因为成年人无法理解它,孩子们却可以。”可以从孩子开始,为他们灌输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

一些记录上写到,《幽灵公主》一开始没有现在这么长。据说,宫崎骏在公映前几个月,复活了本该死亡的黑帽大人,只给予她断手的惩罚,增加了阿席达卡和珊寻找山兽神头颅的镜头,还增加了阿席达卡最后和珊的对话,这些修改导致电影加长了15分钟

作者大概是想表示电影的另外一个主题,不管人与自然相互共存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作为人类首要的是应该活下去。宫崎骏希望我们像阿西达卡一样,即使身负诅咒,却从不放弃活下去的希望,背起行囊离开家乡找寻破解诅咒的方法,最终在遥远的达达拉解除了诅咒,生活了下来。

我特别喜欢《幽灵公主》,一大原因在于它的音乐。影视音乐被创作出来,在适合的场景下出现,又在恰到好处的片段消失,可以很有力的宣泄情感,为观众的体验感和故事代入感加了很多分,可谓画龙点睛。

久石让永远不会让人失望。《幽灵公主》的故事发生在社会动荡的室町幕府末期,为了突出时代的纷乱,久石让这回把音乐的格局设计的很大,大量运用了弦乐,历史背景下的恢弘和苍凉渐渐的有了,宁静中饱含了深情和忧伤,时代的画卷悠悠地展开了。

音乐一起,大提琴的低音缓缓地揭开了森林的面纱,管乐进来,高音递进,感觉阳光照进了森林里,精灵一个个都出来了,茂密而诡异的森林的样子在眼前越来越清晰。

影片中描绘的森林中的精灵

战斗过程作为故事的主要情节,这一段的音乐紧凑而厚重,自然生灵开始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大量运用了鼓点配合此时的紧张气氛,二胡独奏好像又在倾诉阿西达卡和珊为拯救森林而做出的努力,阿西达卡和珊在慢慢死掉的土地上争分夺秒地帮愤怒的山兽神找回它的头颅。

最后战斗结束,大自然恢复了生机的模样,悠扬的弦乐缓缓地停下,劫后的青山绿水呈现在观众面前,阿西达卡正在和珊告别,音乐里蕴含着劫后余生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估计很多成年人都未必能品出其中的玄妙来,加上久石让的音乐,真的妙绝!有时间要好好的学一学日语,看这种影片还是看原版的舒服,日语某一个词语不同音节的语气表达是中文译版无法代替的。可惜我现在还更多要依赖字幕。

大家看完一定要去听一听文章开头推荐的《阿西达卡战记》,这个音乐我太喜欢了,非常有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