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历史长河,纵观眼前社会,避世隐居的人不在少数。小隐会隐于山林,中隐会隐于市,大隐则是隐于朝廷。而那些隐于山林的小隐,要么是与多人结伴相约,饮酒作诗,怡然自得;要么选择独居,修身养性,气定神闲。 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惬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再如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随性,不论何种隐居,画面皆和谐,情景颇动人。然而,今天要讲的这个隐居故事有些许特殊,这是一位在深山隐居了60年的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 保家卫国李良田战争的残酷人尽皆知,19世纪的中国也因外敌的侵略,使得劳动人民饱受压迫,这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更是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 在云南的一个小山村,人们本是过着打渔晒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稳幸福的生活,李良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野心十足的列强得寸进尺,逐渐将侵略范围扩大,直到扩大到李良田所在小山村,人们安静的生活被打破,孩子们不得不跟随大人东躲西藏颠沛流离,李良田跟着父母换了无数处住所,日子越来越拮据。 童年的苦难生活让李良田下定决心,长大后定要当兵入伍保家卫国,将外敌赶出中国。很幸运,李良田25岁的时候遇到有军队路过他所在的村子,便义无反顾地穿上军装开始了他短暂却又漫长的革命生涯。 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是充满热情。当兵是李良田的愿望,愿望达成后他尤为珍惜军旅生活,学识字、学射击,非常勤奋。每次接到任务后,他都能出色地完成,在部队里是战友们公认的好战士。 打仗难免有伤亡,不幸的是,1937年,李良田在全面抗战的过程中,为了与敌人在田间山野周旋,他的腿部被子弹打中。 固执的他尽管腿部受伤,但依然想坚持留在部队作战,但军中的纪律必须遵守,部队领导对李良田的伤势非常关心,且认为他不适宜继续作战,便命令他回老家休养。 为了减少部队的医疗负担,李良田不情愿的回了老家。不过,他心里暗暗决定,等伤好了还是要回到部队上战场,决不能因为小伤退缩。 带领全村躲进深山因为是抗战时所受的伤,所以回到老家后乡邻们对李良田非常尊敬,也经常照料他。几个月后李良田腿部的伤口终于愈合了,不过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较差,加上腿部的伤伤到了骨头,所以痊愈后的李良田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而是一瘸一拐的,对他打击很大。 但这个困难依旧没难住他想为抗战做点什么的决心。他认为即便不能上前线,但也可以在部队当一名伙头兵。正当他想好计划收拾行囊入伍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可恶的敌军竟然侵略到了他们的村子。眼看着带着武器的敌军就要来扫荡他们的村庄,情况十万火急,此时的李良田焦急万分,看着身边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少和陪伴自己二十几年的层叠山峦,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带着全村人躲进深山。 于是,大家随即便跟着李良田进了山,为了不让敌军追上,他们日夜赶路,越走越远,甚至翻越了好几座高山。待他们确认敌军没有追上来的时候,才全部停下来落脚。 过了几天,李良田认为应该安全了,但由于深山没有什么路,更没有任何记号,已找不到回去的路。此时,全村人便决定在深山安营扎寨。 走出深山时已是耄耋之年虽然全村人没有遭到敌人的侵袭,但使得相邻找不到回去的路,一直是李良田心里难解的疙瘩,加上他依旧有当兵的想法,对战友们也甚是想念,所以最初在深山居住的时候,李良田每天都想着如何走出去。 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繁茂的枯藤老树、一撅一拐的腿脚使的这个想法无法落成,村民们知道了李良田的想法后,也安慰他全村人都会感谢他完全不会怪他。 李良田慢慢也接受了现实,在媒人的介绍下娶妻生子,就这样过了几十年与世隔绝的日子,李良田后来还有了孙子孙女,享受着天伦之乐的他以为深山之外依旧像以前一样有外敌侵略人们居无定所。 如果说时间有奇迹的话,当政府将路修到他们居住的山林的那一天,对李良田来说,那就是奇迹。经过详细交谈,他们才知道彼此是何身份,李良田才知道新中国早已成立,幸福而美好的社会主义早已来临,而李良田曾经的光辉事迹也被曝光,彼时他已经八十多岁。 知道外面已是和平社会,李良田年轻时的想法又突然蹦了出来,他跟孙子商量,想让孙子带他走出深山,看看他年迈的老战友和外面的世界。 于是他的孙子准备了一辆小木车,就这样推着李良田翻越了大山,回到了曾经的村庄。村子里依然住着不少人,但已是陌生模样。 在人们谈论的过程中,李良田得知1945年的时候,敌军就已经投降,而他曾经所属的部队也早已解散,战友们更是没了踪迹。李良田心中升起了'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悲伤。 现在距离李良田走出深山已有十余年,而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已整整113岁,当他的神秘身份被曝光后,一瞬间成全国名人,很多人听了他的故事深受感动,被他保家卫国的精神感动,也为他对战友的执着之情感动,偶尔也会有一些探访者或记者来访,老人总会亲切热情地接待,再把他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依旧会坚持读书看报,甚至还要做笔记,认真地将重要新闻纪录下来。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相信经历了一百多年风风雨雨的李老,已然看透了人生百态,但依旧存留着那份军人的情怀。 文/笙箫尽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