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科普堂 | 焦虑失眠者增多,精神分裂症易复发,春季真是精神疾病高发季?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5-02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桃红柳绿,生机盎然。但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民间素有这样一说:“菜花黄,痴子狂。”

临床实践中确实存在躁狂、精神分裂症在这季节易复发,门诊就诊的焦虑、失眠患者也存在增多情况,有些专业权威机构也提示春夏季存在躁狂症的复发风险。

但这就说明春季是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问题的高发季节吗?答案是:不能。

从循证医学来讲,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数据来证明这一情况,一些研究数据缺乏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通俗讲就是有这方面风险因素但不绝对。

我们只能理解为春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光照增加,昼长夜短,生物钟变化,以及职业、学业等方面心理社会压力较大,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情绪性精神心理疾病的波动,易出现失眠、烦躁、焦虑等问题。

中国传统医学也认为,春季“肝阳上亢”,易出现情志疾病。

科学目前已经明确证明的和季节相关的精神心理疾病只有季节性情感障碍,主要表现和季节相关的秋季抑郁,其它的暂未明确和季节有关。

精神疾病的病因机理较复杂,目前还没有搞清楚,但无外乎生物学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而且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好,难点就是容易复发,而且复发的原因也很多。

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有研究显示急性治疗有效后的2年内,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复发率接近90%,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复发率超过80%,维持药物治疗明显降低复发风险,坚持服药1年以上的复发风险仅为3%。所以,不规律用药、自行减药是复发的重要原因。

双相障碍患者,5年内也有73%的复发风险。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全病程治疗管理,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所以,预防复发的重点,就是在医生指导下的规律服药!同时避免精神心理应激因素,关心体贴患者,注意观察,一旦患者出现睡眠改变,情绪的异常变化,行为的改变,甚至言语思维的异常,一定高度注意,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及时干预治疗,避免病情复发,以及偶发的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保证患者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

对于失眠、焦虑的患者,建议随季节调整作息规律,合理饮食,适宜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和良好心态,参与正性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劳逸结合;倡议参与公益活动,最好能了解些心理学知识;避免诲医忌医,盲目自卑或自负,必要时咨询专业精神心理医生,以免耽误病情,帮您或家人及时渡过危机,共同维护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本期专家】

刘焕军,沈阳市安宁医院六疗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对重性精神疾病、轻性精神行为障碍以及一些心理障碍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一些复杂疑难的精神心理障碍诊治,尤其对酒精所致精神行为障碍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