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鸣散治下肢浮肿效果不凡(临沂戴美友专访-医案)

 玄易子920 2020-05-02

歌曰:

鸡鸣散是绝妙方,苏叶吴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晨冷服,肿浮脚气效彰彰。

鸡鸣散,中医方剂名。具有行气降浊,宣化寒湿之功效,主治脚气病。症见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用索悬吊,叫声不绝,筋脉肿大。临沂中医院刘启廷院长在临床中善用鸡鸣散治疗下肢浮肿症。学习刘院长经验,验之临床,果然效若桴鼓。今例举之。

【病案】:王某某,女,74岁,费县。2017年11月17日 初诊:双下肢浮肿1周余,按之没指,下午加重,晨起稍轻,下肢沉重,有时腿痛不适,软弱无力。食欲可,大小便正常,睡眠可,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患者有脑血栓、高血压病史,常服阿斯匹林肠溶片、硝本地平等药治疗。

处方:苏叶15克 吴茱萸12克 桔梗15克 陈皮15克 槟榔15克 干姜12克 茯苓20克 桂枝15克泽泻15克 猪苓12克 白术15克 牛膝15克 木瓜15克 竹叶12克 5付 水煎服

近日,患者来诊他病。自述上次服药后第二天两腿肿胀即开始消退,5付药后状如常人,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鸡鸣散是治湿脚气的一首要方,湿脚气以两腿肿大重着、软弱麻木而无力为辨证要点,也是施治的依据。鸡鸣散一说出自明代医家王肯堂《证治准绳》,一说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常用于湿性脚气初起,足腿肿重疼痛,步行困难,脚气疼痛,风湿流注,足崴筋脉浮肿等。

所谓“鸡鸣”,是指服药时间。五更鸡鸣乃阳升之时,取阳升阴降之意。原方用法:上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三大碗,慢火煎,留一碗半,去滓;用水二碗,煎滓取一小碗,两次以煎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一碗许黑粪水,即是肾家感寒湿毒气下来也。至早饭前后,痛住肿消。

本方有开上、导下、疏中之效。规定服药时间,主要是取其空腹药方易于发挥,可使寒湿之邪随阳气升发而散,故名“鸡鸣散”。但现在用法已不那么讲究,刘院长用此方时,也不再强调鸡鸣冷服,同样取得满意疗效。所谓“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乃中医发展之正道。

当然,对本例患者,为防万无一失,提高疗效,更加五苓散之类佐之,以期药到病除,用药后果然随愿。

【说明】:关于脚气,有三种认识:

1、西医认为足部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被称为脚气,实际是足癣。

2、因维生素B1 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西医称为脚气病。

3、传统中医对脚气病的定义: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首先发现脚气病,又称脚弱。

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致病。其证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语言错乱等。但临床观察发现,只要下肢肿胀沉重不适,均可有用鸡鸣散辨证治疗。

戴美友介绍:

中医专家,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善治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病、咳喘病、妇科病、皮肤病、不孕不育、肾虚症、情志病、颈肩腰腿痛、月经失调、静脉曲张、皮炎痤疮等,对许多疑难杂症有独特治疗效果。

文中所出医方仅可参考,不可未经医师诊断,擅自使用;投稿或者专栏合作请私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