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拳笔录【1】

 锦溪西 2020-05-02

意中人注:《习拳笔录》第一篇发表于2019年4月29日,今天正好一周年,因为这篇没有声明原创保护,所以,我在这里重发一次。

至今为止,《习拳笔录》计有47篇,我试着做了一个超链接,放在文章最后,点击即可,方便阅读。

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觉意堂】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和支持。

与师父留影于洛阳白马寺

【缘起】

我跟随师父至今已有二十七年了,曾经有那么一个阶段,我时常做笔记,就是把自己在学拳、练拳和教拳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特别是在聆听师父讲解拳学时所提到和强调的诸多练功要点一条一条的记录下来。

我心里很清楚,不管自己的脑子多么好使,当时能记住的,不代表以后还能记住,保不齐什么时候就给忘了,这是常有的事情,只有原原本本落实到书本上才是最靠谱儿的,更何况有的东西不是当时听了就能明白,更别说下来就能掌握,功夫上身都需要有一个过程,那必须得自己回去后静下心来细细揣摩,耐着性子慢慢摸索,老话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都是大实话,更是大道理。

平日里,师兄弟们都觉得我这个人学拳很聪明,其实呢,我就是在这方面多动了一个心眼,多做了一些功夫,加之我一直都待在师父身边,耳提面命,不离左右,没有上山之前,我与师父是每周五晚上到周日晚上在一起,上山以后呢,是周一晚上至周六下午在一起,除了训练场和练功房,不管是在客厅,还是在饭堂,师徒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三句话不离本行,聊的都是拳里的那点事儿。

可以说,我学拳从来就没有学错过,因为我学拳老实,就听师父的话,学拳需要有悟性,而听话就是最好的悟性;我练拳练错的时候也很少,即便就是练错了,因为总是与师父在一起,自己练错了,师父早就手把手的给纠正了。为此,好多师兄弟都对我说:师兄(弟),你真的是有福气!

是的,能够像我这样一直跟着师父,学意拳,学做人,应该说是不多见的,以后其他的师兄弟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因缘,我不得而知,希望谁还能有这样的福气,这或许就是大家常说的宿世乃至累世积来的福报吧!

2014年,山上由吴廷昌师兄出面,牵头成立意拳搏击俱乐部,先后有好几位师兄弟参与,随后组建了一支专业队,由我担任主教练,每天亲自指导队员们训练。前后大概有半年多的时间,我每天都要写训练笔记,从未间断。

天长日久,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片段成篇。

此前,我把笔记里的内容稍做整理,每十条列为一章,陆续发表在了我的搜狐和新浪博客,取名为《习拳笔录》。后来,有朋友建议我是不是能够坚持写下去,以便在未来合适的时候汇集成册并编辑出书,书名就定为《习拳笔录》,想想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提议。

2016年初,因为要帮助师父整理著作文稿,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理博客,所以博客的内容从此再也没有更新过。

现在觉意堂微信公众号开通了,我觉得有必要把过去发表过的内容以及我后来记录的练功体会和教学心得,再做一些相应的梳理和调整,同样还是每十条列为一章,陆续在这里推出,相信这对于大家交流和研习拳学,应该会有所裨益和帮助。

意中人龚东

2019年4月29日写于北京西山枫林

一、崔师1949年6月17日生于北京丰台卢沟桥,祖籍河北省深县(现深州市)洛泊村,曾用名崔瑞斌,后改用崔瑞彬。

二、师言:争力与反应训练是意拳核心的核心。其实,这也是各门各派拳术所共有,只是谁具备谁拿走,就是谁的,从这个角度讲,为什么说天下武术是一家的道理。争力训练,如何去争?首先就是一个二争力的问题,二力共争一中,由此而入。反应训练,如何训练?就是巴甫洛夫学说如何在拳术训练中的实际应用和具体表现,根本上讲,就是一个条件反射的问题,从拳术训练上讲,一个完整的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一般需要四十五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三、所谓超速运动,可以这样简单做一个比喻,设想我们用一秒钟能够走完一百公里的距离,现在我们一千公里的距离也用一秒钟走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速度,那么,我们现在用一秒钟走一千公里的速度去走完一百公里,这里面就有了一个内在的变化。也可以这样理解,自然界光速是最快的,光从太阳到地球需要八分钟左右的时间,而我们神意之动,可以在这样的时间内从太阳到地球再从地球到太阳,如此反复,来回无数次,所以说意念是超光速的,不受时空限制,能够超越时空。

四、求取精神放大的初步练习,抱树的时候要感觉到自己怀中所抱之树在不断地长大,同时自身也随之变化而长大,所以,始终要有欲与天公试比高和顶天立地或戴天履地的感觉。

五、放松是身上的肌肉松驰,身体外形姿势虽然没有改变,但内在要有挺拔向上之意,犹如云端宝树,耸立冲霄。其意就是要保持间架不能松懈,也就是骨胳支撑的问题,越是挺拔就越要注意放松,越是放松就越要注意挺拔,久而久之,自能骨肉分离,这就是仿佛肌肉挂灵霄之说。

六、检查站桩锻炼的运动量是不是合适,即运动适量,有一个基本标准,那就是心脏跳动是否加速,呼吸是否已失常态,锻炼之后是否留有余力,保有余兴,对于养生锻炼者需要看是否出现了身心疲乏的感觉,技击训练者则可以稍微感觉有点累,但精神状态很好,能够很快恢复体能。


七、养生锻炼的要求: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自然;技击锻炼的要求:精神高度集中,身体舒适且得力,呼吸通畅。二者在要求上已经大有区别,对此习者要有清楚认识。

八、关于站桩入静的问题。站桩入静后,关键要看还能不能把意念活动的感觉保持住,好比禅家讲的保任功夫,如果单单只是为入静而入静,已经没有了拳术实际要求的感觉,那就只是养生的高级阶段,也可以说是高级的养生,与技击本身很难产生关联。

九、站桩中的意念活动的变化,拉细丝,拉皮筋,拉粗皮筋,拉细钢丝等,其中,特别要注意不同意念活动里面弹性力量是如何变化的,而身体要始终保持一样放松自然的状态。


十、关于二争力。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共争一个点,即一个中心,此即二争力。在站桩锻炼时,这个中心点就是自己的手,平步为双手,以两手不动为原则;三体步则为前手,以前手不动为原则。

习拳笔录【2】

习拳笔录【3】

习拳笔录【4】

习拳笔录【5】

习拳笔录【6】

习拳笔录【7】

习拳笔录【8】

习拳笔录【9】

习拳笔录【10】

习拳笔录【11】

习拳笔录【12】

习拳笔录【13】

习拳笔录【14】

习拳笔录【15】

习拳笔录【16】

习拳笔录【17】

习拳笔录【18】

习拳笔录【18】

习拳笔录【19】

习拳笔录【20】

习拳笔录【20】

习拳笔录【21】

习拳笔录【22】

习拳笔录【23】

习拳笔录【24】

习拳笔录【25】

习拳笔录【26】

习拳笔录【27】

习拳笔录【28】

习拳笔录【29】

习拳笔录【30】

习拳笔录【31】

习拳笔录【32】

习拳笔录【33】

习拳笔录【34】

习拳笔录【35】

习拳笔录【36】

习拳笔录【37】

习拳笔录【38】

习拳笔录【39】

习拳笔录【40】

习拳笔录【41】

习拳笔录【42】

习拳笔录【43】

习拳笔录【44】

习拳笔录【45】

习拳笔录【46】

习拳笔录【46】

习拳笔录【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