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胁胀痛,纳差脘痞,胸闷喜叹息,随证变通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要从整体出发,立足于辨证论治,通常多从理气止痛、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养阴益胃诸方面入手进行治疗。 但要注意严守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变通,灵活运用,要做到理气勿耗气,清热勿伤胃,温中勿伤胃阴,和中消导中病即止,调其偏胜,顾护胃气,治养结合。 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 【主症】 胃脘部胀满,两胁胀痛,纳差脘痞,胸闷喜叹息,嗳气频繁,反酸恶心,每因情志因素而加重,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赤芍,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枳壳,旋覆花,川楝子,延胡索,建曲,麦芽,山楂,甘草。 【方解】 方中柴胡、白芍、赤芍、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陈皮、枳壳理气和中;旋覆花降气止呃;建曲、麦芽、山楂健脾益胃,消食和中;甘草调和诸药。 上药合用,共成疏肝解郁,消食和中,理气止痛之功效。 肝胃不和型患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注意调畅情志有助于其治疗和康复。“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木易克土,肝病每传脾,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多有脾虚情况存在。 应用疏肝健脾、理气止痛之法治疗,气机郁滞之症状渐退后,脾虚之症状将明显出现,此时应注意适当配合党参、白术、砂仁等健脾益胃之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