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开国名将录:各个用兵如神,一生鲜有败绩

 思明居士 2020-05-02

五代十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乱世,既是国家分裂、军阀混战、百姓受苦的时期,也是武将们的磨练场。宋朝诞生于五代十国晚期,其建立者赵匡胤便是一员骁勇善战的武将,他在周世宗大败北汉的高平之战中崭露头角,并在周世宗讨伐南唐的历次战斗中屡建军功,步步高升,做到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卫军统领,最后在960年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皇位,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宋太祖能成功发动兵变,既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同僚的支持。他的同僚中亦有很多骁勇善战的武将,这些武将和宋太祖的经历十分类似,他们在战争中不畏生死,不仅善于冲锋陷阵,也善于指挥战斗,因此,宋朝开国时的气象并不是人们印象中那般“文弱”,而是继承了乱世武将们的风格。宋太祖和宋太宗正是靠着这些“赳赳武夫”,消灭了一个个割据政权,完成了中原的统一。

宋朝开国名将录:各个用兵如神,一生鲜有败绩

宋朝皇帝的画像

义社十兄弟

在宋朝众多开国武将中,不得不提到“义社十兄弟”。所谓“义社十兄弟”,即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

“义社十兄弟”都生活在最混乱的年代,却也得到了最优良的培养,因为他们都遇到了最好的老师,若名将高行周、周太祖郭威等。周太祖死后,周世宗柴荣继位,柴荣积极对外扩张,北败北汉,西败后蜀,东败南唐,在此期间,“义社十兄弟”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其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宋朝建立后,除赵匡胤之外的“义社兄弟”继续南征北战,又为巩固宋朝的统治立下大功。

960年夏天,昭义节度使李筠勾结北汉,起兵叛乱,宋太祖以石守信、高怀德为西路军统帅,慕容延钊、王全斌为东路军统帅,又亲自统兵,对李筠所在的泽州发起了进攻。石守信在长平首战告捷,斩首三千级,紧接着,石守信和高怀德的泽州南大败李筠的三万主力和北汉的数千援军,把李筠团团包围在泽州城中。其后,宋太祖抵达泽州城下,亲自指挥宋军攻破城池,李筠自杀身亡,宋朝初年的第一场叛乱于是平息。

960年秋天,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叛乱,宋太祖以石守信为大将,王审琦为副将,李处耘为都监,亦亲自统兵,对李重进所在的扬州发动了进攻。面对宋军的大举进攻,李重进的抵抗十分微弱,宋太祖抵达扬州城下后,又亲自指挥宋军攻破城池,李重进自杀身亡,宋朝初年的第二场叛乱于是平息。

此后,石守信、王审琦等大多数“义社兄弟”开始远离战场,并在961年被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974年,王审琦去世,享年50岁,被宋太祖追封为琅琊郡王。976年,石守信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被宋太祖追封为威武郡王。

宋朝开国名将录:各个用兵如神,一生鲜有败绩

石守信的画像

李处耘、慕容延钊

李处耘是潞州上党人,慕容延钊是太原人,皆出身武将家庭,从小都骁勇善战。后晋末年,张彦泽攻破开封,纵兵劫掠,十几岁的李处耘为保护里人,拿着弓箭挺身而出,连射十几箭,箭无虚发,吓退了敌人。李处耘长大后,进入名将折从阮的幕府,并长期为折从阮效力,在军事上得到了历练。其后,李处耘又相继进入李继勋、赵匡胤的幕府,在960年拥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成了宋朝的开国功臣。

960年,李处耘以副将的身份参加了平定李筠和李重进的战役。962年,割据湖南的武安节度使周行逢病死,其子周保权嗣位,这时,老将张文表占据潭州,发动了叛乱,周保权不能迅速平定叛乱,于是向宋朝求援。963年,宋太祖接受周保权的求援,以慕容延钊为大将,李处耘为都监,对张文表发动了进攻。

从开封到湖南,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路途不可谓近,况且,湖南政权和宋朝之间还隔着一个南平国,因此,宋太祖这次出兵,表面上是救人危难,实际上是另有所图——同时消灭湖南政权和南平国。宋军进入南平国前,扬言只是借道,打消了南平王高继冲的怀疑,当宋军进入南平国后,慕容延钊在荆门设宴款待高继冲的叔叔高宝寅和大将梁延嗣,再次麻痹了高继冲,致使高继冲在荆州全无防范。这时,李处耘率领数千骑兵偷袭荆州,一举获得成功,从而控制了高继冲,灭亡了南平国。

李处耘和慕容延钊在荆州合兵一处后,继续向湖南政权发动进攻。此时,周保权已经平定了张文表,宋军若要进军湖南便没有了理由,周保权眼见宋军不退,立刻就明白了宋军的意图,于是,周保权对宋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李处耘和慕容延钊在岳州连胜湖南军队,随后,宋军乘胜攻占朗州和潭州,俘虏周保权,灭亡了湖南政权。

李处耘和慕容延钊在平定高继冲、周保权的战争中发生矛盾,慕容延钊因资历较老,免受处罚,而资历较浅的李处耘被贬为淄州刺史。同年,慕容延钊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追封河南郡王。三年后,李处耘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被宋太祖追赠为宣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傅。

宋朝开国名将录:各个用兵如神,一生鲜有败绩

宋朝初年的形势图

王全斌

王全斌是太原人,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凭借自己的军功一步步崛起,宋朝建立后,他在960年参与了平定李筠的战争,又在963年领兵进攻北汉,攻克乐平县。

964年冬天,宋太祖下诏讨伐后蜀,以王全斌、崔彦进为西路军统帅,刘光毅、曹彬为东路军统帅,对孟昶所在的成都发动了进攻。王全斌进入后蜀后,指挥西路军攻克兴州,首战告捷,其后,王全斌所向无前,连战皆胜,最终攻克利州。转过年来,王全斌在汉源坡大败后蜀宰相王昭远率领的敌军主力,并乘胜攻克剑州,孟昶闻败大惊,不做抵抗,迅速投降宋朝,后蜀于是灭亡。

不久,蜀人不满宋军对他们的残酷剥削,蜀军亦不满宋朝强迫他们离开家乡的政策,于是在全师雄的领导下发动起义,攻克彭州。紧接着,邛、蜀、眉、雅、东川、果、遂、渝、合、资、简、昌、普、嘉、戎、荣、陵十七州的军民皆随全师雄起义,蜀地于是大乱。从此,王全斌指挥宋军和全师雄展开了激烈而艰苦的战斗。966年年底,全师雄病死后,叛乱的蜀军全部向王全斌投降,历时近两年的蜀乱终于得到了平息,而王全斌也因激起蜀地民变,得到惩罚,遭到贬官,976年,王全斌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被宋太祖追赠为中书令。

曹彬

曹彬是真定灵寿人,虽然也出身行伍家庭,但亲戚关系却很强大,他的姨夫不是别人,正是周太祖郭威。后周时期,曹彬常年担任监军,为人端正,和宋太祖的关系走得也不是很近,因此,宋太祖建立宋朝后,直到961年才把曹彬从平阳召回开封。两年后,曹彬协助王全斌击败北汉,攻克乐平县。964年,曹彬又协助刘光毅统帅宋军讨伐后蜀,其所建军功越来越多,地位也越来越高。

968年,曹彬以监军的身份,参与了李继勋讨伐北汉,围攻太原的战役。第二年,曹彬再次以监军的身份,率领先锋讨伐北汉,围攻太原。随后,宋太祖亲自率军北伐,兵临太原城下指挥战斗,让曹彬负责太原北面的战事。曹彬虽然两次进攻太原皆不能克,却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974年,宋太祖下诏讨伐南唐,遂任命曹彬为水军统帅,潘美为步兵统帅,对李煜所在的江陵发动了进攻。

曹彬自荆州发兵后,破峡口砦,进克池州,随后,曹彬连克当涂、芜湖二县,在白鹭洲、新林港等多场战役中大败南唐军队,兵临江陵城下。975年,曹彬围攻江陵近一年后,李煜投降宋朝,南唐于是灭亡。

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前,曹彬给宋太宗增加了信心,宋太宗于是决定出兵消灭北汉。986年,宋太宗下诏北伐,企图攻取燕云十六州,任命曹彬为东路军统帅。曹彬起初连战皆胜,最后听说潘美立功比自己多后,便贪功冒进,最终在岐沟关遭遇惨败。此后,曹彬远离战场,在999去世,享年69岁,被宋真宗追封为济阳郡王,配飨太庙。

曹彬的一个孙女后来成了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谥号“慈圣光献”。

宋朝开国名将录:各个用兵如神,一生鲜有败绩

曹彬的画像

潘美

潘美是大名人,曾做过周世宗的幕僚,在后周时期和曹彬一样,也长期担任监军,但和宋太祖的关系非常要好。宋太祖发动陈桥驿兵变后,派潘美先见宰相范质、王溥等。后来,潘美又单骑劝说性格凶悍的保义节度使袁彦入朝,深得宋太祖的赏识和信任。

960年,潘美以监军的身份参与了平定李筠和李重进的战斗。964年,宋太祖派潘美镇守湖南,潘美屡次击败南汉军队的进犯,及至970年,宋太祖以潘美为大将,讨伐南汉,对刘鋹所在的广州发动了进攻。潘美在富州首战告捷后,连克贺、昭、桂、连、韶等州,转过年来,潘美在栅头大败南汉军队的主力,并乘胜攻克广州,俘虏刘鋹,南汉于是灭亡。974年,潘美又统领步兵,配合曹彬讨伐南唐,在将领城下大败十万南唐军队,加速了南唐的灭亡。

976年,宋太祖派潘美领兵进攻北汉,围攻太原,不克而还。三年后,宋太宗又派潘美领兵进攻北汉,随后,宋太宗御驾亲征,亲自指挥宋军围攻太原,最终灭亡北汉,消灭了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此后,潘美留在边关,曾在代州大败敌军,威震敌国。

986年,潘美作为西路军统帅北伐,率领杨业、杨延玉、杨延昭等将领北伐。西路军所向无前,接连攻克寰、朔、云、应等州,但是当曹彬在岐沟关战败的消息传来后,潘美不得不放弃来之不易的城池而退兵。宋军退至陈家谷时,潘美留杨业和杨延玉抵御追兵,却迫于监军王侁的压力,不仅没有出兵支援杨业父子,反而放弃杨业父子自行撤军,致使杨业父子全部战死。战后,潘美遭到贬官。此后,潘美远离战场,在991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被宋太宗追赠为中书令。999年,潘美去世后,和曹彬一起配飨太庙。

潘美的一个女儿嫁给宋真宗,但在宋真宗继位前便去世了,当宋真宗继位后,于是追封她为皇后,谥号“壮怀”。

宋朝开国名将录:各个用兵如神,一生鲜有败绩

潘美的影视剧形象

相关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