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内城西南角楼的存废

 璇琮坑 2020-05-02

读孔庆普《北京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考察》疑问之一

北京内城西南角楼的存废

孔庆普先生自1950年起便参与北京城墙与城门的调查与修缮,到1952年又成为主持城墙与城门的拆除,前后历时数十年,亲历并见证了老北京城的消亡。2014年出版的《北京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考察》就是根据他几十年来积累的笔记整理撰写而成。是一部纪实性的资料辑存。这些从未面世的第一手资料提供了大量详实精准的数据。无论是测量还是拆除,物件品种、材料、尺寸、数量一应具全。哪年哪月哪日哪些人在哪里做了哪些事无所不包。无疑是一部最具权威的关于北京城墙城门的著作。但读了该书后也产生一些疑问,百思不得解惑,姑且存疑于此。

一、原本的共识

北京内城西南角楼在1900年庚子事变中遭八国联军炮击屋顶受损,后曽做过简单修缮,大部分屋顶用瓦垅铁替代。在能见到的资料中,几乎全都是说后来由于年久失修于1930年代初角楼被拆除,只留剩楼台。

 

二、《北京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考察》中的新发现

在孔庆普的《北京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考察》书中曾多次提及内城的西南角楼。

在第一章第二节城墙与城门调查的第二段明清城墙和城角箭楼情况中写道“内城南面城西端城角箭台上有箭楼,也是一座平面为L形的大型城堡式建筑。”这就是说1950年调查时内城西南角楼是存在的,他称为城角箭楼。

在第一章第四节城墙档案的第四段内城西面档案中对现存的西南角楼(这里称为城角箭楼)有详细的描述,包括外形,结构,箭窗数量以及尺寸等。这些数据不会是空揑造,一定是根据具体事物得出。

在第八章第四节幸存的三段城墙的第一部分西面城墙南段中讲到1970年修建京周路时将西南角楼(城角箭楼)及楼台还有东侧的一段城墙拆除。这里没有描述拆除的过程,但在孔庆普的另一本书《城:我与北京的八十年》中,在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章的拆除内城西南城角箭楼段中有详细记述,包括有哪些人参与,拆除前的测量,在柱基石下面找到16个银锞子,还附有当时画的草图等。如此生动具体的描述应该不会是无端编造。

 

三、老照片的旁证

如此看来内城西南角楼一直到1970年才被拆除。原本认为西南角楼于1930年代初被拆除是不是错了?这一说法从何而来,依据是什么,目前还未找到相关的文字记载。不过可以用一些老照片来作旁证。

 

现在能看到最晚的内城西南角楼的照片是 [美]怀特(Herbert C. White)在1920年代拍摄的(下图)。收录在1927年出版的《燕京胜迹》中。

        北京内城西南角楼的存废

下图是1930年代航拍北京内城西垣南端的照片,可清楚看到西南角楼已不存在,只剩下楼台。该照片是德国飞行员卡斯特拍摄的,他于1933-1936年被派往中国作为当时中德合作的欧亚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他在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照片,后整理出近200张于1938年出版了一本《中国飞行》画册,这张照片就是源于该画册。从照片中内外城墙交汇处的碉楼看, 右下角为西南角楼楼台是肯定无疑的。因此完全可以证实在1930年代西南角楼已不复存在了。

        北京内城西南角楼的存废

会不会后来又重建了?当时国民政府或日伪统治连城墙的日常维修都难以为继,怎可能再去建一个角楼呢?

 

再从下面这张复兴门以南城墙的照片也可看出西南角并无角楼。当时复兴门已经拓宽,向南有七个墩台,能看到最后那个墩台上的碉楼,在城角处不见角楼仅剩楼台。复兴门在抗战胜利后曾建有门洞,1956年拆除门洞及南侧的大墩台拓宽路面,1966年开始拆除往南的墩台。因此该照片的时间应该为1956至1966年之间。也就是说该时间在内城西南角也是没有角楼的。

北京内城西南角楼的存废

 

四、《北京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考察》中的疑点

1)在《北京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考察》书中有一张标注为1951年的内城西南角楼照片,该照片实为另一张照片的截图,而那张照片标注的时间是1910年前后。

北京内城西南角楼的存废

 

由于没有拍摄记录,照片上也没有时间的特征,不知确切的拍摄时间。但从角楼的新旧及破损程度来看,与角楼在1910-1920年间的照片相比还是比较接近。如果是1951年的,则经历30多年的自然侵蚀应该是更为破损。

如果角楼一直保留到1970年,如此宏伟精美的建筑,在这40多年间怎么会一张照片也没有呢?

2、在第一章第四节城墙档案的第四段内城西面档案中列出了西南角楼各处的尺寸有十余种,精确至公分。如果将这些尺寸与东南角楼的数据相比竟然是一模一样,丝毫不差。当时都是手工测量,长宽数十米的建筑,要精确到公分级,同一数据测量两次都不一定能保证完全相同。何况是两座独立的古代建筑,居然每部分的尺寸连一公分都不差,真是难以想象。参照东北和西北角楼楼台(角楼均已拆除)的测量数据就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有理由怀疑,也许西南角楼根本就没有测量,而是直接套用了东南角楼的数据。

3、《城:我与北京的八十年》书中对1970年拆除西南角楼的描述非常具体,会不会是在其它场合而张冠李戴,否则就难以解释。现场还有其它参与者,如能有他们出来澄清也许就能解开谜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