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浅谈诗词之美

 明日夏明日 2020-05-02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之前日本对新冠疫情的义捐中,在物资包装箱上的诗句一时传为佳话。网上有各路炸裂的热议,也不乏各种才华横溢的对诗。

《中国诗词大会》新晋冠军彭敏,以古典诗词的形式回应。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回应为:“恩深转无语,怀抱甚明白”。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回应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两鄕”回应为:“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回应为:“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该句出自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这是白居易写给未来的邻人的,意思为我们共享一轮明月和茂盛的春天。

谈古诗之韵,脱口可颂来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句。

话美景有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飞流直下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美人有云: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汪洋恣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此等壮志豪迈唯有诗仙之天性使然。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沉着深厚而有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知人间疾苦而忧国忧民。

王维的诗清新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佛信手就是一副呼之欲出的山水画。

光看着天马行空的文字,就足以有无限的遐想而回味无穷。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其扛鼎之作《美学散步》里,从东方文艺美学的角度对古诗词有鞭辟入里的阐述。诗有空灵及充实之美。

周济《宋四家词选》里论作词云:“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幻出斑斓多彩的美。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元人杨载诗云:“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

明画家沈周诗云:“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

清人盛青嵝咏诗云:“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杨诗写函盖乾坤的帝居气概,沈诗写迥绝世尘的幽人境界,盛诗写风流蕴藉流连光景的诗人胸怀。一主气象,一主幽思禅境,一主情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递进,发掘出一层比一层更浓烈的情,同时也渗透一层比一层更深远的景。

论诗词之美,不由地想起曾挑灯夜读过多次的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破字便有了意境。好似云层破裂,月光下微微颤动的花影,像是花朵抚弄自己的影子一般浑然天成。

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词人含蓄幽怨地将他的寂寥呈现,来达成共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诗人已融入南山,纵情于自然山水之中,早已物我两忘。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我虽不求甚解,也颇有醍醐灌顶之意

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三重境界更是点睛之笔。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叶凋谢,唯有爬上高楼,看山长水阔高瞻远瞩,便是有了目标。第二境界概括为目标锲而不舍的执着。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即便天堑鸿沟,仍在追逐理想的途中前行。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磨砺修炼,逐渐成熟达成目标,便是能真正地独具慧眼悟道参禅。

且说读诗使人灵秀。闲来我也反反复复地浅斟低吟各种的诗句。想起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失意时读天生我材必有用。迷惘时忆起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更是欣赏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

试想着能以秋水为姿诗词为心,甚美。即便疫情猝不及防地绕了心绪乱了方寸,就放声读诗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是有诗意。

踱步回旋着,忽而见窗台的花儿正悄然绽放,更胜从前。

柳暗花明又一村。已经是春暖花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