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经常说“谢谢”的人,其实都有三个目的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周易·系辞下》有云,华夏乃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优良的传统美德被祖辈们代代传承下来,礼仪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礼记》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由此也可见礼仪的重要性。而说起有礼貌,想必每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谢谢”二字。

“谢谢”这个词语,是我们幼时便被父母教导,在受到他人帮助之后要表达的礼貌用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经历也各不相同,又或许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有所改变,不少人似乎都“忘记”了要说“谢谢”。

当然,也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时常将“谢谢”挂在嘴边,哪怕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帮助,他们也绝不吝啬于口头上的感谢。
时间久了,便会有人认为这样是虚情假意,装优越等等。所以,从心理层面进行剖析,这类人的心理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协调、搭配意识和潜意识

在心理学中,潜意识是指人类已有却未察觉的意识。也就是说,潜意识是意识的组成部分,受其支配。意识因社会主流价值观等外界因素而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潜意识。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样适用于此。一部分人选择听从潜意识,疏于对自我意识的管理;也有一部分人,可以协调意识与潜意识搭配,而这样的差别实际上是源于心理状态的差异。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完全抑制潜意识也是不正确的,同样,完全任由潜意识也是一种亚健康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那些时常将谢谢挂在嘴边的人,便是那部分能够协调意识与潜意识搭配的人。
他们通过“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协调、搭配意识和潜意识,建立自我道德规范与规则性,并借此注意到他人的闪光点,由衷地敬佩。

冲破适应性偏见

适应性偏见是一种惯性心理状态,人的适应能力其实很强,也正因为如此,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喜好、态度等都会发生变化。比如,常说的“喜新厌旧”一词,便能够体现出适应性偏见。

又比方说,一个人每天都给你一颗糖,起初你会觉得十分开心,并向其道谢,然而日复一日的度过,你就会渐渐习惯每天都有一颗糖的生活,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当初感恩的心情也会被冲淡。
所以,在适应性偏见的作用下,很多人对他人的馈赠变得坦然起来,也渐渐忘记了说谢谢。因此,那些常常将谢谢挂在嘴边的人,是通过这些礼貌的言语,冲破了所谓的适应性偏见,永远怀有感恩之心。
朱熹曾言:“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他们是有敬畏,知感恩的人,所以当得到他人的帮助的时候,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当作馈赠,及时表达自己的谢意。

通过高感觉阈限,捕捉别人带给自己的变化

人们在一定环境内受到刺激而做出反应,其间刺激的程度与反应的能力高低就是所谓的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较强的人,对所遇见的状况十分敏感,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思维变化,同时也可以敏锐地察觉到周边环境与事物的变化。

感觉阈限较弱的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都不太敏感,也就是说,在同样一件事情上,感觉阈限较强的人要比感觉阈限较弱的人更容易受到刺激。

是以,那些总是将谢谢挂在嘴边的人从属于感觉阈限较强的类别。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感谢,也凭此察觉到他人对自己带来的,或好或坏的改变。
每当他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是正面影响的时候,大脑系统就会快速反应,充分感知这份讯息。同时,当他们感知到这份讯息的时候,便会立刻做出反应,用谢谢来传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如上所述,那些经常将谢谢挂在嘴边的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方便察觉到他人对自己带来的各类改变。也是因为高敏感度的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谢谢”两个字,在接受他人馈赠后,是理当被表达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General psycholog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